臺北市內湖區(qū)4歲女童命案恐引起模仿效應,臺灣北部3月29日連爆兩起持械隨機砍人事件,兩件案子的傷者目前傷勢穩(wěn)定,嫌犯皆已落網(wǎng)。正當臺灣社會還在為劉姓女童“小燈泡”當街被砍斷頭顱深感心疼與震驚之際,3月29日在光天化日之下又接連發(fā)生兩宗隨機攻擊案,令人不禁質疑:“臺灣社會到底怎么了?”
臺安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接受此間媒體訪問時指出,這應是“暫時性模仿效應”,可能持續(xù)72小時。他呼吁媒體減少展示暴力和血腥畫面,避免誘發(fā)更多未爆彈。臺灣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所長蔡田木也向媒體分析,不少疑似有“嚴重社會剝離感”的行為人,會因為憤世嫉俗,在氣氛被挑起后產(chǎn)生模彷犯罪效應,希望媒體進行相關報道時自制。
“小燈泡”的母親王女士在社交媒體“臉書”發(fā)文呼吁“我真的不想有人借著我們的故事,討論支持死刑或廢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