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4月24日文章,原題:為什么我對中國能避免環(huán)境災難感到樂觀一談到全球氣候危機,人們總是把矛頭指向中國。我們每天都在報紙、電視新聞上看到能證明這一點的照片。
但令人意外的是,世界上可能沒有其他國家比中國在改善碳排放或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得更多。如果我們做到將全球變暖壓至非致命水平,那可能是由于中國境內(nèi)所做的努力。
中國如今占到世界大約17%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容量,而在2010年時不到8%。同期,中國占全球水電從21%增至逾27%,核電現(xiàn)在占到世界的5%,而2010年是2.7%。當然,許多人不把水電或核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但在筆者看來,水電或核能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有助于抗擊全球變暖。
當然,也有壞消息。中國現(xiàn)在超過60%的能源仍來自煤炭——而且是臟煤。近年來,中國雖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進步,但能源需求增長很快,用煤量平均每年增長12%。
對于關心應對全球變暖進展的人士而言,中國成為替罪羊,不僅是因為滿足國內(nèi)能源需求的增長,而且也因為“外包污染”。許多更加發(fā)達的經(jīng)濟體“減少碳足跡的方法不僅包括減少排放,還有向外國轉移”。
既然北京如此努力并且也取得不小的進步,那為何我們?nèi)匀豢吹胶芏嘤嘘P該國污染的負面報道呢?筆者認為總體上有兩個原因。首先,中國的污染問題仍然嚴重。其次,有證據(jù)表明,政府利用霧霾警報和其他的曝光,給污染者施加額外壓力,使其真正認識到治理空氣和減少碳排放的緊迫性?!督鹑跁r報》一名專欄作家曾寫道:“霧霾突然發(fā)生具備新聞價值,而緩慢、穩(wěn)步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具備。”▲(作者戴維·多德韋爾,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