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瑛, 應求是, 盧毅軍, 黃 曉, 王雪芬
(1.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整治建設中心,浙江杭州 310009;2.杭州植物園,浙江杭州 310007)
?
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種植設計
——基于杭州13條城市河道的調(diào)查與分析
陸 瑛1, 應求是2, 盧毅軍2, 黃 曉1, 王雪芬2
(1.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整治建設中心,浙江杭州 310009;2.杭州植物園,浙江杭州 310007)
摘要筆者在實地調(diào)查杭州市13條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水生植物的種類、配置、現(xiàn)狀問題等進行相關分析,并選取上塘河、珊瑚沙河兩條典型河道,對其水生植物種植問題提出相關優(yōu)化建議。基于調(diào)查分析結果,進一步歸納提出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種植設計要點,強調(diào)了解河道特點是前提條件,植物選擇是關鍵因素,配置形式是最終載體,目的在于為城市河道的水生植物種植設計工作提供相關建議。
關鍵詞水生植物;城市河道;種植設計;配置;杭州
Plant Design Research of Aquatic Plants in Urban River—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Hangzhou 13 Urban Rivers
LU Ying1, YING Qiu-shi2, LU Yi-jun2et al
(1. Hangzhou Urban River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Center, Hangzhou, Zhejiang 310009; 2.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 Hangzhou, Zhejiang 310007)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of aquatic plants in thirteen urban rivers of Hangzhou,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quatic plants we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plant design of two typical rivers of Shangtang River and Shanhusha River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aquatic plants in urban rivers were proposed. It was emphasized that understanding of river characteristics is the premise condition, plant selection is the key factor, configuration form is the final carrier. The aim was to provide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planting design of aquatic plants in urban rivers.
Key wordsAquatic plants; Urban river; Planting design; Configuration; Hangzhou
杭州市區(qū)河網(wǎng)密布,其中繞城公路以內(nèi) 1 km 以上的城市河道有291條。近年來,隨著杭州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實施,水生植物的大范圍應用,河道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景觀面貌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成為市民休閑游賞的好去處。然而,相對于風景區(qū)來說,由于城市河道的水體形式相對單一,水深、駁岸坡度、通航及人為干擾等因素的限制,所應用的水生植物基本上局限在黃菖蒲、再力花、水生美人蕉、旱傘草、香菇草、粉綠狐尾藻等十幾種,加上配置方式過于單一,導致形成的景觀效果雷同,季相變化不明顯,冬季景觀蕭條[1]。
目前,涉及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的研究不多,同時國內(nèi)外針對水生植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生植物資源調(diào)查、植物景觀營造以及水質凈化等方面,而對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配置方式單一,景觀效果相似,物種多樣性不足等現(xiàn)狀缺乏相關基礎性研究工作。為此,深入開展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的種植設計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在杭州市13條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現(xiàn)狀調(diào)查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水生植物種植設計要點分析,包括水生植物選擇及配置,以期為城市河道的水生植物種植設計工作提供相關建議。
1研究方法及調(diào)查分析結果
1.1樣地選擇與外業(yè)調(diào)查考慮杭州城市河道所處的五大水系分布情況、駁坎形式、通航、水質等因素,選擇五常港、余杭塘河、上塘河、珊瑚沙河、東河等13條城市河道為調(diào)研河道。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間,分春、夏、秋、冬四季對上述河道選取樣點進行抽樣調(diào)查。樣地面積為15 m×60 m,觀測記錄水生植物的各個特征,包括植物名稱、生長期、高度、生長勢、觀賞性、耐陰性、耐水濕性、耐寒性、駁岸形式、水深等指標,分析其抗風浪、保持水土、固岸護坡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研究適宜于城市河道建設的水生植物選擇及配置要點。
1.2現(xiàn)狀調(diào)查結果及分析調(diào)查結果表明,目前杭州市城市河道已應用的水生植物共53種,其中,冬綠5種、落葉48種、濕生木本12種、濕生草本10種、挺水19種、浮葉6種、沉水6種(表1)。野生的水生植物以鱧腸、喜旱蓮子草、虉草、水毛茛等為主,水位變動區(qū)以水杉、楓楊、美人蕉等為主。一些不耐水淹的植物,如金森女貞、桃等種植在水位變動區(qū)。另外,配置方式簡單,以行植、叢植為主。
1.3兩個樣點(上塘河、珊瑚沙河)的分析結果及建議基于評價結果,選取上塘河、珊瑚沙河兩條典型河道的樣點,分析水生植物的種類及配置模式,并對其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優(yōu)化建議。
1.3.1上塘河水生植物種植設計分析。上塘河的河道特點:河岸為塊石駁岸;河道的水位變化較??;河岸邊架設曲橋,以供游覽與觀賞;河道比較寬,選取樣點在內(nèi)凹的水體中,通航對水生植物影響較小。
水生植物配置模式:穗狀狐尾藻+水燭+茭白+蘆竹+黃菖蒲+美人蕉+香蒲(圖1)。
配置模式存在問題:①樣點內(nèi)選用的水濕生植物的體量及觀賞性比較接近,配置在一起難以產(chǎn)生層次以及外形的變化。②水生植物未及時養(yǎng)護,水面布滿水燭、蘆竹等水生植物,缺少空間關系。同時雜草蔓延極快,影響水生植物的生長。③河道主觀賞面應為曲橋,但從該視角看,背景是單一的水杉林,水杉林前水生植物的配置手法過于單一,大部分為簡單的一種植物,少部分有兩個層次。④曲橋與植物景觀沒有關系,停留空間、轉彎等處缺乏相應的景觀視角。
表1 13條河道現(xiàn)狀水生植物調(diào)查統(tǒng)計
圖1 上塘河樣點植物配置現(xiàn)狀Fig.1 The statu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in Shangtang River sample plots
圖2 上塘河樣點推薦的植物配置平面Fig.2 The recommended plant configuration plane of Shangtang River sample plots
進一步優(yōu)化建議:①增加不同高度與不同葉形的水濕生植物,如荷花、花葉蘆竹、瑪格麗特鳶尾、再力花、水蔥、蒲葦。②根據(jù)背景水杉林的厚度以及曲橋的形態(tài),將該水域分為兩個觀賞空間。其一為西面休息亭至中部曲橋方形停留空間,將該空間的主要觀賞植物調(diào)整為睡蓮,曲橋種植睡蓮,北側密實,南側稀疏。西南面利用厚實的水杉林背景,在水面應用不同形態(tài)、高度與色彩的水生植物,瑪格麗特鳶尾、水蔥和再力花,形成睡蓮與水杉林的過渡。另一空間為東面水域,該水面以荷花為主要觀賞植物。由于該位置的綠地較薄,水杉林前配置香蒲與瑪格麗特鳶尾,將空間自然過渡至荷花池,同時在曲橋的南面與東面也配置荷花,將部分橋隱于荷花內(nèi),增添曲橋上行走的變化感與樂趣。③在水杉林最薄處配置蒲葦與美人蕉,減少園路對曲橋的干擾(圖2)。1.3.2珊瑚沙水系河道水生植物種植設計分析。珊瑚沙河的河道特點:駁岸為硬質駁岸與生態(tài)帶相結合的方式;河道駁岸線基本為等寬的平行線;水位變化在100 cm之內(nèi);河道不通航。
水生植物配置模式: 旱傘草+黃花鳶尾+蘆竹+木芙蓉+美人蕉+垂柳+水杉(圖3)。
圖3 珊瑚沙河樣點植物配置現(xiàn)狀Fig.3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status in Shanhusha River sample plots
圖4 珊瑚沙河樣點推薦的植物配置平面Fig.4 The recommended plant configuration plane of Shanhusha River sample plots
配置模式存在問題:①因河岸平面布置以線性為主,因此喬木的種植和水濕生植物的種植也呈線狀排列。大多數(shù)的景觀元素呈線性排列后,導致空間模糊甚至沒有空間的概念。②植物種類比較單一。③植物配置欠周全,具體表現(xiàn)在:植物群落的立面層次單一,空間大多是一層植物景觀,少量應用兩層,導致植物群落的觀賞性趨同,空間異質性低;植物配置時,未根據(jù)植物的觀賞特性充分展現(xiàn)每種植物的特點。如芋的個體觀賞價值比較高,適合與其他水濕生植物配置形成葉形與體量的變化,而該空間中的芋呈長條狀種植,表現(xiàn)不出芋的觀賞價值;搭配的植物體量、比例不合適,如蘆竹與水杉的配置,蘆竹過高,不能與水杉形成合理的比例與尺度搭配,同時影響游人行走;落葉植物應用過多,影響冬季的觀賞效果。進一步優(yōu)化建議:①由于河岸線性無法改變,建議將生態(tài)袋呈局部弧形變化排列,使得水濕生植物的可種植范圍為塊狀,改變水濕生植物線狀種植的情況。②增加植物種類,木本植物重點增加常綠種類,如香樟、桂花,與垂柳和水杉配置,形成樹形、體量以及天際線的變化,增加冬季的綠量與觀賞價值;水濕生植物重點增加觀賞價值高的種類,以及1~2 m高度的物種,如瑪格麗特鳶尾、矮蒲葦、蒲葦、花葉蘆竹和花葉美人蕉,提高春季的色彩亮度;增加浮葉植物睡蓮,既有季相變化,增加春夏時期的觀賞性,還可在局部收攏,有縮小河道寬度的作用,改變河道岸線僵硬的現(xiàn)狀。③調(diào)整植物種植方式,調(diào)整喬木與大灌木的位置,營造開敞的活動空間與密閉的林下空間,特別是水杉和垂柳,調(diào)整為片狀、林狀的種植方式,與桂花、木芙蓉、蒲葦?shù)戎参锎钆?,形成圍合空間。④在河道岸邊或用大灌木往水面傾斜種植,或將水生植物延伸至河道內(nèi),形成河岸線的變化,同時有縮小河道寬度的作用。⑤將水濕生植物搭配種植,如旱傘草、花葉蘆竹、瑪格麗特鳶尾、芋、睡蓮等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立面與色彩的變化(圖4)。
2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種植設計要點
2.1了解河道特點是前提條件河道綠地屬于園林綠地,但與一般的園林綠地相比,不論在護岸形式、植物選擇,還是植物配置上,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在進行河道的植物配置時,需要特別關注該條河道的特殊點,因地制宜地選擇、配置植物。
2.1.1河道的基本情況。在進行河道水生植物的設計之前,需要了解河道的地理位置、護岸形式、寬度、水質、水深、土質情況、年水位變化情況、是否具有通航要求,以及該河道綠地的功能定位與風格要求。
2.1.2河道岸上植物的基本情況。河道岸上植物的選擇和種植方式是形成河道植物景觀的重要因子。在進行河道水生植物選擇與種植設計之前,必須了解河道的整體風格、岸上植物景觀的定位與觀賞要求。
2.2植物選擇是關鍵因素根據(jù)本地氣候條件與立地條件(水位、水質、土質等)以及水生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特性進行物種選擇。選擇適合河道立地條件的鄉(xiāng)土水生植物,以及適應本地氣候條件并已廣泛應用的外來物種,避免應用未經(jīng)引種馴化或可能產(chǎn)生生態(tài)危害的外來物種[2]。
在不同季節(jié)進行植物配置選擇時,應該先確定水生植物
種植的時間范圍,再以該時間范圍內(nèi)水生植物的生長特性和生活習性為主要依據(jù)選擇植物,防止在栽種后出現(xiàn)因植株生長未恢復或越冬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現(xiàn)象;同時還要根據(jù)不同植物在不同季節(jié)的觀賞特性和觀賞價值,選擇水生植物進行合理配置,使其在不同季節(jié)都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在不同水位條件下,選擇合適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完善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凈能力。河道水位變動區(qū)內(nèi)建議選用濕生植物;常水位至50 cm水深處建議應用挺水植物;常水位以下50~80 cm處應用浮葉植物;沉水植物種植在水體能見度1.5倍以內(nèi)的水深區(qū)域內(nèi);浮水植物在流動的河道內(nèi)極易快速擴張,避免使用[3]。
根據(jù)河道功能及總體設計風格選擇水生植物。以生態(tài)修復為主的河道,主要選擇凈化水質能力強的鄉(xiāng)土水生植物,適當應用觀賞性較強的園藝品種。以觀賞、游憩為主要功能的河道,主要選擇觀賞性較強的鄉(xiāng)土水生植物與引進的水生植物,適當應用觀賞與凈化水質兼?zhèn)涞乃参?。有歷史文化特質的河道綠地,主要選擇歷史上曾經(jīng)應用或者與該地域文化特質相關的水生植物,適當配置其他水生植物。
2.3配置形式是最終載體
2.3.1根據(jù)水生植物的生態(tài)學特性選擇合適的種植位置及種植密度。一個水生植物的小群落中,不同物種的抗性與生長速度應相對一致,避免種間競爭太厲害導致某物種的逐漸消亡[4]。
2.3.2充分考慮平面布局、立面層次、色彩搭配與季相變化,營建詩情畫意的水生植物景觀。①平面種植形式以小面積片植為主,適當叢植點綴,邊緣線要有曲折變化,切忌沿岸線均勻、等距地帶狀平行栽植。②立面配置錯落有致,從河道綠地至水面總體由高至低配置,挺水植物內(nèi)可適當穿插浮葉植物,豐富群落層次。③注重色彩的搭配,著重考慮春季萌發(fā)時的葉色變化,以及葉色和花色的組合,豐富水景的色彩。④充分考慮季相變化,適當配置常綠水生植物。
3結語
杭州市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分析結果顯示,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應用存在選用種類偏少,配置方式簡單,且不能充分結合河道自身特點等問題。因此,針對現(xiàn)狀問題,有必要結合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將水生植物種植設計研究進一步在實踐中試驗及推廣。
該研究建議在進行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種植設計時,應結合城市河道自身的護岸形式、水質、水深等環(huán)境條件,以及生態(tài)、功能定位等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生活型適宜的水生植物。同時,配置方式以片植為主,結合色彩、立面、季相變化等要素形成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參考文獻
[1] 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整治建設中心,杭州風景園林學會.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篩選與示范應用研究[R].2013:3-35.
[2] 趙可新,錢萍.水生、濕生植物在西湖綜合保護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05(7):73-75.
[3] 顧佳清,張智奇,周音,等.樹種耐水濕篩選研究綜述驗[J].上海農(nóng)業(yè)學報,2004,20(4):66-69.
[4] 閆暉敏,漆志飛,程花,等.基于基底修復的退圩還湖區(qū)水生植物配置技術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5(31):221-223.
中圖分類號S 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6-197-04
收稿日期2016-02-02
作者簡介陸瑛(1979-),女,浙江杭州人,工程師,碩士,從事園林規(guī)劃設計、河道治理技術研究。
基金項目浙江省建設科研項目(201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