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白英
?
太行深處那一口老井—尋訪電影《老井》拍攝地
文·圖 / 白英
《老井》傳達出社會歷史的行程,人物命運的沉浮,現(xiàn)實生活的變遷,折射了一個偉大民族在千辛萬苦中的世代拼搏。滲透著舊時代農(nóng)民的命運感,而成為上千年來太行山區(qū)農(nóng)民生活的縮影,表現(xiàn)了一種深邃、古樸、進取的民族精神美。
―《老井》獲得第8屆金雞獎的頒獎詞(1988年)
大山深處的老井村
老井村原本并不叫“老井”。多年前,村名還是“石玉峧”時,因困頓在莽莽太行山深處,“出山靠爬,吃水靠天”,尤以缺水名聞鄉(xiāng)里。1987年,由中國電影導(dǎo)演第五代領(lǐng)軍人物張藝謀主演的影片《老井》,以石玉峧村打井的苦難史為故事原型拍攝而成。電影一經(jīng)問世就引起了轟動,多次在國內(nèi)國際上獲獎,也使這座深山小村的“貧困”名揚天下,石玉峧村就開始逐漸被外界稱為 “老井村”了。
枯井與電影《老井》拍攝地
老井人現(xiàn)在吃水不愁了
剛進老井村,就見青山環(huán)繞中一幢幢小石屋仿佛雨后山間冒出的蘑菇,讓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覺。村中隨處可見的一眼眼枯井,像是一個個難以愈合的傷口,默默昭示著老井村辛酸的歷史,也無言地詮釋著“老井”的村名??菥按蠖喽剂⒂泻啒愕氖?,筆者仔細看了一下,較早的石碑為清雍正年間所立,較晚的出自20世紀70年代。其中一塊碑上有這樣的記載:“民國三年下場井一眼,無水。孫旺滿、趙仁厚井坍身亡?!摈詈诘木戮瓦@樣埋葬著一條條干渴的靈魂。200余年的時間里,中國大地上,歷史塵煙起起落落,社會結(jié)構(gòu)、生產(chǎn)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諸多變革,而在這里,“打井”卻是生活中不變的主題。
時令已入伏,這里卻由于深山老林的庇佑,山風(fēng)徐徐、涼爽宜人,村頭石碾上,幾位歇涼的老人在悠閑地扯著閑話?!疤煜掠暄┚拖袷沁^年,”說起村里的井,村民李老漢的話匣立刻打開了,“上世紀70年代,有一年天旱得厲害,村民們白天上山下地,天一黑就得趕緊放下手頭的營生,擔(dān)起水桶往15里外的河溝處跑。三更半夜,不怕碰鬼,就怕見人。因為人多水少,大家都是挑著三四副空桶到處排隊,排到天明能接上一兩桶水就會高興得一路哼唱著回家去。這水啊,活憋了俺村幾代人。更不要說因為打井塌方壓死壓殘的那幾十條后生了?!崩先诉呎f邊拿手指著不遠處的一眼枯井:“你不信去數(shù)數(shù),全村方圓不過20里,卻挖出了151個干窟窿?!?/p>
老人手指的不遠處,正是村里最著名的一眼枯井,除了立著“清宣統(tǒng)第二年,打井第二眼,經(jīng)一年零八個月打成,無水,井口掉石傷二人”的石碑外,還有一塊“老井電影拍攝處”的石碑。電影《老井》的問世,讓老井村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在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下,首先是告別了吃水難,走在崎嶇的山路兩旁,路南路北所觀之處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山路的一側(cè)是間距很近但零亂破舊的幾十眼干窟窿,而另一側(cè)是利用地勢落差,采用地下機械輻射自流引水技術(shù),每隔百余米新建的5眼定向豎井的新井口。其次是成為了旅游熱點,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特別是在2005年全村實現(xiàn)了通路、通電視、通移動信號、通電話,政府與相關(guān)部門的“輸血”使村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可以這么說,貧窮苦難的小村,因為電影《老井》,命運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但是另一方面,不也正是因為老井村所提供的現(xiàn)實素材具有深邃的命運感與震撼心靈的精神力量,才使得電影《老井》能夠提煉與加工成經(jīng)典佳作,正是現(xiàn)實中“老井村”在“千辛萬苦中的世代拼搏”所表現(xiàn)出的“深邃、古樸、進取的民族精神美”,才讓銀幕前的萬千觀眾潸然淚下。
當(dāng)?shù)亓鱾髦@樣的民謠:“石梯、石樓、石板房,石地、石柱、石頭墻,石街、石院、石板場,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鍋臺,石廟、石爐、石神像……”即使從沒有到過老井村,也可以從民謠中聽出來,這里的民居是由石頭組成的。在都市里看慣了由冰冷的鋼筋水泥搭建起的林立高樓,獨具風(fēng)情的石板房讓人猶如觸摸到了山鄉(xiāng)的靈魂。
石板房并沒有什么裝飾,山民把隨處可見的石頭采集在一起,經(jīng)過打磨等初步處理,選取合適的石板進行搭配組合,使這些石板變成千姿百態(tài)的石墻、石瓦、石院和石徑。石板與石板之間,沒有泥土的膠著,沒有鋼材的固定,從屋基到屋頂,從地面到四壁,除了石板還是石板。這里的房子絕對不會“樓歪歪”,房子的地基就在堅固的巖石上,想倒都難。根基用最厚的石板鋪墊使其牢固并防水防潮,墻體用較厚的石板壓縫交叉砌成,堅固耐用。屋頂用較薄的石板從下到上疊壓著平鋪,以方便雨水從房坡上順流而下,看上去似魚鱗狀。建筑樣式隨意自然,單間、多間相互襯托,三合院、四合院交相輝映。整個村落房屋院落依坡就勢,參差錯落,蘊含著一種歷久彌遠的滄桑感。
說起石板房的建造,村中老者講起來滔滔不絕。太行山道路崎嶇險峻,交通運輸極為不便,山下的磚瓦是很難運到山里的,那塞滿天地間的石頭就是最經(jīng)濟、最理想的建筑材料。村里幾乎人人都是石匠,只需要花些力氣往巖紋四周打進鋼釬,插入鐵棍,便可撬起丈余長、幾尺寬、一寸厚的石板。蓋房時,將石板吊上屋頂,最后在脊上和石板塊之間的銜接處平放上小石板,一座石板房便告完成。雖然簡潔,甚至簡陋,但這種石板因其溜水快,不會存水,梁、檁、椽子等木質(zhì)材料不會因潮濕而腐爛,所以堅固耐用并且冬暖夏涼。
世事變遷,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山里人已不滿足山上貧乏落后的生活,陸續(xù)落戶山外,山里留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在留守,一些石板房隨之破敗沒落。隨著村里的旅游開發(fā),外來游客的增多,村里人開始仿效城里人的生活,他們拆去簡陋的石板房,用鋼筋水泥建起了洋樓,原生態(tài)的石板房遭到了破壞,這讓許多文化人深感憂慮。
老井漢子
行走村中,路邊都是忙碌的村民的身影,我與勞作中的一對農(nóng)民夫婦隨意地聊了起來,看著他們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粗糙的手,曬黑的臉,我固執(zhí)地認為他們的生活一定很艱難,但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他們隨意地開著玩笑,說著逗趣的話,臉上洋溢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對待外來的游人非常友好。接受他們的邀請,我跟進了屋子,石板房中的陳設(shè)處處透著歲月的痕跡,但也不乏現(xiàn)代的氣息。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墻上掛著的黨員繳費證,還有一張結(jié)婚照,男女主人經(jīng)過化妝后,根本看不出來誰是誰了,如果不是看著夫婦倆,是永遠也聯(lián)想不到一起的。仔細看男主人的造型,忽然覺得什么地方熟悉,細想,原來是長著一張“張藝謀臉”,怪不得當(dāng)年這部電影會選張藝謀當(dāng)主演,他在電影里的形象作為這里的代言人真是當(dāng)之無愧。
太陽快落山了,漢子們勞累了一天,聚在一起坐在碾子上互相打趣,抽煙聊天,夕陽灑在男人們桑滄的身上,映出的是一張張飽經(jīng)風(fēng)霜卻快樂的臉。我仔細打量著閑聊的男人們,有一個穿軍綠迷彩服的男人面色紅潤,穿戴整齊,而旁邊一個,頭發(fā)蓬亂,胡須不整,兩人坐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相同的是,他們臉上都看不出來任何愁緒。過了一會兒,大家都散開了,我便坐在碾子上和頭發(fā)蓬亂的男人聊起來,我問他多大年齡,孩子上什么學(xué)等,男人很隨意地告訴我,他屬羊,四十多了,沒有孩子,家里只有他一個人,我頓時后悔自己問得魯莽,心想一定觸動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傷痛,一下就沉默了,不知該怎么往下說。漢子也不注意我的表情,依然眉飛色舞地與我聊著,我拍照的時候也一直站在我的身邊特別好奇地觀看。天有些暗下來了,漢子向我告別說,他要回家做飯去了,絲毫不見任何的愁緒與難過,相反,透著一種大山凝出的坦然。只不過,此時我想起來剛才穿戴整齊的男人,再看這個頭發(fā)有些篷亂的漢子,心里有些酸楚,沒人疼愛的男人,也不知漫長歲月他一個人是怎么過來的,心境竟還能豁達自然。
看了這生活在太行山深處的人們自然、無拘的生活狀態(tài),忽然感覺到快樂其實是一種極其簡單的感覺,男人們在田間勞動得有力,女人們在家里操勞得甘心,孩子們在石板院子里玩耍得很開心,他們的幸福感洋溢在臉上,蕩漾在眉宇間……
(責(zé)任編輯 黃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