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為契約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擴展到經(jīng)濟、法律、保險、教育等諸多領域。行為契約法對于矯正兒童、青少年的不良生活、學習習慣;網(wǎng)絡成癮等問題都有頗為良好的效果。本篇文章基于當代大學生的一般心理特點,詳細介紹了行為契約法在大學生日常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并以詳實的案例印證了行為契約法在大學生管理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行為契約;大學生;日常管理;強化物
行為契約(behavior contract)是一份具體的、書面的協(xié)定,它規(guī)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情景中需要做出的確切行為方式以及具體的獎勵和懲罰。因此,行為契約法是一種應用強化與懲罰相偶聯(lián)、幫助個體或集體管理行為的方法[1]。行為契約實施的關鍵在于簽訂行為契約的幾方簽約人同時具有契約精神,能夠在行為契約的實施期間做到自由、平等、守信。
行為契約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擴展到經(jīng)濟、法律、保險、教育等諸多領域。尤其在對于矯正兒童、青少年的不良生活、學習習慣;網(wǎng)絡成癮等問題都有頗為良好的效果。將行為契約法應用在大學生日常生活管理中,則需要根據(jù)大學生趨于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的進行。
一、行為契約法在大學生日常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行為契約法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大學生自控力缺失的問題,追根結底是因為,青年初期的學生們意志力發(fā)展的不均衡,不完善所造成的,迫切需要有老師的監(jiān)督與制衡。很多學生由于本身自控力缺失,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容易將問題泛化,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將產(chǎn)生極大的傷害。這就要求老師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四心”:細心——很多學生的問題都隱匿在日常的細小行為和語言中,需要老師能夠敏銳抓住問題,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真心——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很容易讓學生和老師站在兩個對立面上,剛剛走出青春期的大學生非常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心尤為重要;愛心——《孟子》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學生看做自己的孩子,看做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不只報以真心,更報以愛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老師對于自己的期盼與期望;耐心——大學生自控力的確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來對待。
(二)行為契約法需要各簽約方共同意愿的支持
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涵蓋管理過程和接受過程兩個方面。在管理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主導作用,而在接受過程中,學生則成為接受管理內容的主導者。因此,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與學生的認可和配合是分不開的。大學生的行為契約的簽訂也是基于學生對教師權威的認可得以順利開展的,是以各簽約方自愿的基礎上完成的,任何一方的的敷衍和毀約都將導致行為契約無法完成。契約的起草要求教師與學生商定一項雙方都能接受的契約,通常采用積極的語言。同時,行為契約需要靈活性,根據(jù)不同情況,比如:任務不明確,獎懲不科學,對與學生沒有吸引力,標準過高或過低,沒有學生心目中有約束力的人物做中間人等。以上情況的發(fā)生都需要對行為契約進行定期修改或增減。
(三)行為契約法需要建立合理的強化機制
行為契約中必須對強化物進行詳細的就說明,在任何一個行為契約中,學生成功完成任務后能否獲得及時的強化物是非常關鍵的;當學生沒有完成任務,那么負向強化——懲罰機制的納入也是行為契約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契約的各種強化機制形成了強化的縱向層次關系。最底層的是社會強化,最高層是物質強化。行為契約應該最少的限制學生,盡量使用自然的獎勵與懲罰。同時需要注意強化物發(fā)放的時間性。
二、案例分析
**學生為大一剛入學的藝術系新生,從緊張忙碌的高中生活猛然進入自由、開放的大學。生活節(jié)奏的忽然轉變,家長老師的監(jiān)督作用驟然減弱,導致該生不能適應大學的生活,表現(xiàn)為日常學習生活規(guī)律失調,晚上失眠,白天無法做到按時上課,經(jīng)常曠課;同時,伴有輕微的網(wǎng)絡成癮癥狀,經(jīng)常出入網(wǎng)吧玩網(wǎng)絡游戲,手機不離手。該生自述希望能夠改變目前的狀況,但由于自控力缺失,每次計劃都半途而廢,生活又恢復原狀。多次失敗后,該生對于自己的未來也喪失了信心。
(一)分析與判斷
①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老師應加強對該生日常生活的監(jiān)督作用。②最重要的問題是網(wǎng)絡成癮。
(二)矯正目標
①短期目標:控制玩網(wǎng)絡游戲的時間;能夠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按時上課,完成課業(yè)要求;能夠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完成建立有效的行為契約②長期目標: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能夠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學習生活。
(三)問題功能評估
目前最明顯的問題即時該生喜歡玩網(wǎng)絡游戲,影響晚上休息,第二天無法起床因此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四)行為契約簽訂
1.保證周一至周五只玩一個小時的電腦游戲,周六、周日可以玩兩個小時的電腦游戲;2.保證每晚10點半準時上床睡覺。早上7點準時起床準備上課;3.保證按時完成各項科目的作業(yè)。
強化如下:1.如果上述任務能夠完成將在周末時,由班主任老師為他上一節(jié)他感興趣的電腦輔助設計的小課;2.如果不能完成上述任務,則小課取消同時減少周六日每天1小時的電腦游戲時間。根據(jù)每周的表現(xiàn)進行修改,由班主任、任課老師、班長直接描述情況,再與該生直接談話。
結果:第一周該生非常配合,按照行為契約完成上述任務。同時,班主任老師為他上一節(jié)電腦輔助設計小課。第二周則開始放松自己,出現(xiàn)上課遲到的情況,在班主任和班長的鼓勵與監(jiān)督下,保證繼續(xù)堅持。同時周末每天扣掉了1小時的電腦游戲時間。第三周后,該生作息規(guī)律逐漸改善,能夠自覺遵守行為契約,雖然偶有遲到情況發(fā)生,但能意識到錯誤并積極的改正。
由于該生有積極改善生活習慣的欲望,在行為契約的規(guī)范下,在老師與同學的監(jiān)督下,目前該生的生活學習習慣雖然偶有反復,但已經(jīng)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入行為契約法,師生雙方成為一種平等的契約關系,不僅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很好的化解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青少年學生容易產(chǎn)生的逆反心理,同時可以促進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周小宋,李美華.美國課堂管理中的新方法:行為契約[J].比較教育研究,2005,5
[2]大學生自我控制研究[A].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4:1~2.
作者簡介:安慧,1986年11月出生,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輔導員,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