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園園
摘要:從宏觀層面監(jiān)控教育的價值,保證教育質量的提高是教育評價的目標。所以,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評價是很多課程中都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它可以總結深化主體,對學生能夠起到激勵、促進等的作用。但在我們現(xiàn)存的美術教育評價體系中,仍然存在著例如評價多以量化為主等的諸多問題。因此深入研究美術教育評價就十分重要,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的有效的應對之策,才能保證美術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評價;問題;對策
一、美術教育評價
美術教育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建立自信,促進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進一步提高美術素養(yǎng)及價值判斷能力;使教師建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科研能力;使教育行政部門建立有利于教育教學的管理制度,完善美術教育機制和美術課程體系。
美術教育評價的原則,美術課程評價應該遵循導向性、科學性、整體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在評價指標中,評價項目、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應該科學,合理,符合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美術學科的特點和不同模塊的內容標準,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能力水平。對于評價對象的評價,應從整體著眼,涵蓋課程工具的簡約、科學和易操作性。
在美術教育中,美術評價指的是教師對于自己課堂中學生自主完成的美術方面的成果進行的一種評價。當然,這種評價在美術評價中就有批判性、有鼓勵、激發(fā)和研究性的。這種評價是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效果的評價,評價的本身又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參與學生中的教育,體驗性學習,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在美術科目中總體的審美趨向、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評價和他人合理評價的多元技術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
二、美術教育評價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評價目的缺乏正確定位
傳統(tǒng)評價觀,因為受到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影響,因此就使得評價有強調實用性,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重視單一片面發(fā)展,忽視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評價中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對于評價目的缺乏正確的定位等等方面的弊端。而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不少美術教師,或者把評價當做是一種目的與終結,或者認為評價的目的是為美術教師服務的,而往往學生則處于被忽視地位。因為評價具有強調即時的、顯性的功效,在評價過程中,無視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和前瞻性,不兼顧學生自身長期的發(fā)展,往往是忽視了教育長期性的特點。在這些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忘記了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評價內容偏重學科取向
在美術教學的實際評價過程中,往往還會出現(xiàn)評價重視認知與知識,而輕視情感與能力的現(xiàn)象。我們舉例說明,例如在實際教學環(huán)境的情況下,當我們對學生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多偏重對學生作品中物型的造型準確程度、色彩搭配好壞等的客觀方面的價值判斷,而對學生作品中的情感價值及其能力的判斷涉及的卻是很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關注的重點也都是學生學到了什么知識技能,而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在這樣的教學評價中,會阻礙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的釋放,同時對各種能力的綜合發(fā)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評價方法多以量化為主
在當今美術教學評價中,選用的多數的評價方法上,量化傾向比較明顯,打分數、分等級的評價方法使用比例高。把分數或者等級作為追求的目標,將學生在一個學期中個性發(fā)展和學習歷程的學習過程,或是一次學習活動中豐富多彩的、生動活潑的學習行為,抽象概括成一個籠統(tǒng)的分數或等級表達,這樣既看不到學生的個性特點,也看不出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與變化。僅憑分數或者等級作為學習評價的標準,家長和學生都難以全面且準確的了解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不利于學生對自身學習的理解與把握。
三、美術教育評價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第一,要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的最終目的,并不僅僅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是要更加重視學習的過程。學生學習不僅僅是要獲得供日后提取出來用以指導活動的圖式,而是讓學生學習建構豐富的有經驗的背景概念,從而能夠在新的環(huán)境使,靈活的建構起用于指導活動的圖式。因此面對同樣的事物,不同的學習者看到的事物是不同方面的,對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與看法。因此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評價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
第二,主張評價標準的多維化和多極化。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個體學習結果和觀點也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在美術教育評價中要主張將評價標準多極化和多維化,兼顧和包容學生多樣化的觀點和表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評價。不僅重視學習的結果,同時也關注學習的過程;不僅注重知識的學習,同時也關注情感的培養(yǎng);不僅要重視技法的運用,同時也要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在評價標準中就要重視評價標準的多維化與多極化,避免評價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傾向性。
第三,對評價的內容,要包括情感與能力方面的評價,不能只是重視對認知與知識的評價。美術教育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學習是認知、情感、知識與能力的多方面的投入活動,學生的學習內外因都會對學習發(fā)展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評價的內容方面,要包括對知識能力,情緒,行為,態(tài)度等綜合方面的評價。因此在設計評價的標準的時候,就要注重考量非客觀因素的一些學習行為。盡量的使得評價內容能夠全面化。不僅要注重學習過程、學習行為的客觀因素,同時也要注重非客觀因素的評價。
我國的教育評價還處于發(fā)展階段,當然,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方方面面的完善,我們應該在當今美術教育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充分借鑒與吸收優(yōu)秀的經驗與教訓,建立立足于適合我國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教育評價機制,為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參考文獻】
[1]余琳玲.美術教學的評價[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1)
[2]潘武玲.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 2006(06),第23期
[3]沈志莉.中外高等教育評價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3(06),第3期
[4]周蕾.基礎美術教育評價體制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