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工程建設規(guī)模和投資規(guī)模越來越大,工程設計方法越來越多,施工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而地質災害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給施工安全帶來了威脅,因此做好地質災害勘查至關重要?;率禽^為常見的地質災害,在自然或人為因素干擾下都可能發(fā)生滑坡地質災害。這類災害往往破壞力巨大,能夠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加強滑坡地質災害勘查和防治尤為重要。物探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滑坡地質災害勘查水平,滑坡地質災害勘查中應加強對物探技術的應用。本文將針對物探技術在滑坡地質災害勘查中的應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物探技術;地質災害;滑坡地質;地質勘查
引言
實踐證明,物探技術是一種非常成熟,且有效的勘測技術,在滑坡地質災害勘查中能夠快速、有效的了解到滑坡地質災害的基本情況。另外,物探技術適用性非常強,勘查效果非常準確,能夠判斷出勘查效果差異,所以滑坡地質災害勘查中應積極運用物探技術,來進一步提高勘查水平。具體滑坡地質災害勘查中,要根據(jù)勘查區(qū)的物理條件,采用相應的物探方法,查明滑面特征和滑坡體穩(wěn)定性特征。物探技術非常適合滑坡地質災害勘查,加強對物探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物探技術的特征
物探技術是用物理方法進行地質勘查的一種方法,是以物質間的物性差異為基礎,以物理學為核心,來解決地質問題的方法[1]。物探技術是目前地質工作中的一項現(xiàn)代化勘查技術,它具備快速、經濟、省時、準確的特點。最明顯的優(yōu)勢是能在一些較敏感地區(qū),能做到無損檢測,在鉆探之前掌握滑坡的初步情況。通過儀器觀察,能夠有效探測地質結構、物質組成、各類自然現(xiàn)象變化規(guī)律,確定滑坡體形態(tài)特征和劃分地層方面效果較好,能夠為地質災害分析提供重要科學依據(jù)。并且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正在逐步與物探技術相互融合,勘察質量和效果越來越好,所能夠獲取的有用信息越來越多。物探儀器向著數(shù)字化、多功能、高精度、智能化、自動化、輕便化方向發(fā)展。
二、滑坡地質災害特征與形成原因
近些年來,各類地質災害頻繁發(fā)生,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無不給當?shù)鼐用裆敭a安全,造成了巨大損失[2]。其中滑坡地質災害就是較為常見的地質災害類型之一,造成這種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地質坡度較大,向下勢能大,因此受到外力影響下或受到暴雨沖刷時,易發(fā)生滑坡事件。由于我國地形地貌復雜,山地較多大大加劇了滑坡發(fā)生可能性。此外,巖層沙化,巖層抗沖擊性能降低,也容易引起滑坡?;掳l(fā)生時陡坡前緣部分巖、土體與母體分離塌落而下,滑坡面積越大危害越大,災害越嚴重。造成主要危害如:毀壞建筑或房屋,堵塞道路或河道。總體來看誘發(fā)滑坡的原因多是地貌和降雨原因引起,夏季受大暴雨影響易發(fā)生滑坡,加強滑坡地質災害勘查非常重要。
三、基于物探技術的滑坡地質災害勘查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滑坡地質災害的危害性。而物探技術則是有效的地質災害勘查技術,能夠為滑坡地質災害防范提供地質資料,加強對物探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基于物探技術的滑坡地質災害勘查。
(一)瑞雷波法。在物探技術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物探技術是基于物理原理實現(xiàn)。瑞雷波法運用的就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理論,來進行滑坡地質勘查,是一種常見地質勘查方法。由于P波和SV波的干擾,地表層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波,通常叫做“面波”,瑞雷波就是一種彈性面波[3]??辈橹欣萌鹄撞ǖ牟ㄋ?,就能夠計算出巖土層力學參數(shù)。且瑞雷波穿透性強,具有頻散特性,適合復雜的地質情況。
(二)高密度電法。高密度電法是根據(jù)各類巖石或礦體的電磁學特性和電化學特性的差異,分析電場、電磁場、電化學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進行滑坡地質災害勘查,解決地質問題。這種勘查方式效率高,速度快,能夠實現(xiàn)自動化勘查,且不易受到電極干擾,能夠有效進行多種電極排列方式掃描,能夠有效降低勘查中出現(xiàn)人工操作失誤的錯誤率。且勘查數(shù)據(jù)可以打印成圖,處理與顯示效果更為直觀,信息量更豐富,解釋簡單方便,準確性也非常高,遠比一些傳統(tǒng)勘查方法效果好的多。因此,具體勘查中應加強對高密度電法的應用。
(三)瞬變電磁法。瞬變電磁法是利用接地線源向地下發(fā)射脈沖磁場,觀察脈沖磁場引起的二次感應渦流場來進行勘查。該方法實現(xiàn)的基本原理就是電磁感應定律。瞬變電磁法采用同點組合勘測方式,分辨能力非常強,勘查準確性高,能夠提供更多有用信息,無地形影響,勘查效率非常高,適用范圍廣。通過瞬變電磁法能夠有效勘查出滑坡堆體積厚度、底層結構,確定堆積床形態(tài)。這對于滑坡地質災害的防范和治理提供了地質資料,切實有效降低了事故率。
(四)淺層地震法。淺層地震法是通過利用人工激發(fā)地震波的方式,觀察傳播規(guī)律,解決地質問題。在具體應用中通常是利用敲擊法或落錘法。在一些老滑坡體勘查中,碎石土較多,依靠傳統(tǒng)勘查方法并不能夠取得理想效果,鉆探設備笨重,無法實現(xiàn)時,就可以利用淺層地震法。淺層地震法勘查場地小,分析能力強,不受地層限制,能夠有效了解滑坡體構造形態(tài)和空間位置。
結束語
滑坡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往往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引起人員傷亡,加強對滑坡地質災害的勘查與防范非常重要。通過正文對物探技術的分析,不難看出,這種施工技術具有較強的應用優(yōu)勢,能夠有效勘查滑坡地質情況,為地質災害治理提供地理資料,加強對物探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偉.西南山區(qū)城鎮(zhèn)建設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13(11):119-124.
[2]楊勤海,王璇.滑坡地質災害調查中的綜合物探技術應用[J].勘察科學技術,2013,06:47-48.
[3]索雪松.地質災害勘查綜合物探數(shù)據(jù)管理與解釋系統(tǒng)[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13(11):119-124.
作者簡介:楊三順(1973·10)男,漢,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1995年畢業(yè)于成都理工學院;專業(yè):巖礦鑒定;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地質災害的勘查設計、環(huán)境恢復與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