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新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徹底蛻變?yōu)橐粋€不愛、不會、不想寫“正經(jīng)”文章的人,反而愛對那些雞毛蒜皮、家長里短,天馬行空,胡寫亂謅。
一
從學堂出來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崗位是正兒八經(jīng)的研究者。那十一年中算是筆耕不輟,和團隊一起打拼,寫出了一些有觀點、有模型、有章法、上得了臺面的“大文章”,那時動輒就是結構調整與轉型、利率市場化、布局國際化或者經(jīng)營綜合化,加之跟隨幾位領導于亞太經(jīng)合組織、二十國集團這些聽上去就高大上的峰會上穿梭,中英并用,在各種場合滋哇亂叫,激揚文字,感覺甚好。其實深知,離真正的“家”差之甚遠,于是不分晝夜,卯足了勁地學、寫、思,還有討教。
正抓破頭皮想怎么寫下一個“鴻篇巨制”,被領導調到另外一部門,開始了全球投資者關系、投資管理等工作。這回離地面近了點兒,因為要在世界中國大背景下,用別人尤其是老外聽得懂的人類語言講宇宙行故事。但“家”心不改,“寫”性未收,既然沒時間、沒精力寫大塊頭,就往財經(jīng)評論路數(shù)上靠,竟的確有助于本職工作。后來發(fā)現(xiàn)全球旅途、融資路演還有各種大會上的趣聞軼事挺有趣,便隨手記錄下來,發(fā)在微信上,積少成多就不懼淺薄,連同以前的評論文字出了本小的隨筆集,還特意取了個矯情的名字叫做“坐忘·知行”,又絞盡腦汁配上英文“Inspired Contemplation. Informed Action”。某日一位老同志在一公開場合特真誠地問我:“你就是坐Wang?是坐三望二,還是坐二望一?” 這要擱以前或者說剛入行那會兒,肯定緊張、害羞、害怕死了,但長期的瞎寫已逐漸鍛煉出較厚的臉皮,于是平靜地笑著說,“是忘記的忘”。
2015年年初的時候,又被調到投行部,從事跨境并購、投資方面的融資、顧問等業(yè)務,然后同事說,“歡迎你從天空掉到地上”。他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以前的崗位大都是“高高在上”,指揮著那幫國際大投行,即便有大量的溝通、匯報、協(xié)調工作致使當時絲毫未有半點優(yōu)越感;到了這邊,摸爬滾打,對外客戶、對內中后臺,都得老老實實陪笑了、理清了、說白了。這確是一種極大反差,一個從空中樓閣掉下來的傻“書生”似乎才切實體會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作與生活。
在一度忙碌、沉寂、無暇以及瞻前顧后之后,又傻傻地笑了起來,重回“瞎寫”軌道。還是那些雞毛蒜皮,還是那些趣聞軼事,但相比之前的文字,自己都覺得更加自然、流暢,尤其是少了很多“我”。有天同事、朋友說,“你的文字真是愈發(fā)真誠、有趣、動感了”。我本能地回答,“是的,我也這么感覺”。完了又隨手翻了下去年初出版的那本小書,覺得甚是矯情、不堪,尤其是有那么多該死的“我”。
二
前一段,又有好心的同事跟我提起說,領導在歐洲說起你來著,說你是典型文青。當時我脫口而出,暈倒!領導怎么對我這種印象啊。
“文青”,或者“文藝青年”,這個詞匯、頭銜,大概在現(xiàn)代中國社會已不是什么褒義詞。一次和一堆同事聊工作,不知怎么就觸碰到了文青,一位說,“文青這詞兒好像不是什么好詞兒了吧,就是那種端著、拿著、不接地氣、傻兒吧唧神經(jīng)病的代名詞”。所以您一定能理解,當聽到領導說我是文青時,我該有多么的郁悶和悲催?,F(xiàn)代社會講求的是效率、是務實、是掙錢,誰有閑工夫聽你一文青在那仙氣飄飄、無病呻吟、不懂人情、哪壺不開提哪壺。算了,眾口鑠金,那些個曾經(jīng)被我認為是“資深文青”的梁思成、林徽因、張愛玲、嚴歌苓還有“克里斯朵夫”們,反正你們不是已經(jīng)仙逝就是生活在彼岸,就不用也犯不著來我們這邊趟“文青”這渾水了。
前幾日在非洲出差時,忙忙碌碌間,大家不知怎么談到了文青。領導說,“你是文青,搞個文青協(xié)會,你來做會長吧”。尷尬萬分中,不知如何是好,還以為領導是繁忙公務間的玩笑話。不料過了幾天,大家聊工作,聊著聊著又扯到了文青,然后領導特認真地說,“文青是正能量的代名詞,真正的文青是溫和的、令人安靜的,善良有責任感的,絕不是社會上那些庸俗化了的所謂文藝青年。能寫、能說的不一定是文青,所以首先要定義清楚文青,得先寫一個協(xié)會章程,明確設置、把握進入門檻,并隨時發(fā)現(xiàn)清退那些偽文青、憤青”。結果大家都樂了,說你趕緊把定義和章程給理清楚了。
真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章程,這可是以前的那種大文章,好像早就被不思上進的我拋到了九霄云外。古人云,四十不惑,可咱遠未達此境界,七情六欲,仍俗人一個。要這樣的我去把文青定義好,不漏掉大鯉魚,還不能網(wǎng)住章魚,一個字,難。周末在家想,現(xiàn)在不是興國際視野嗎,且讓我先想想“文青”的英文是啥?
三
首先跳進大腦的是“Intellectual”,嚴格意義上對應的中國字兒是“知識分子”甚至“公蜘”,比如錢鐘書、楊絳、季羨林等大師。但仔細琢磨,好像和文青有點兒出入。比如,有一位朋友學富五車,著述等身,但極具批判意識,反正國內一切的一切他都看不上、看不慣,雖還未到言必米國好,但也差不離了。后來我聽說那哥們兒居然還真是沒去過米國,于是就在一次他重度批判國情、大力頌揚米國的間歇,淡淡地說了句,“您真應該去美國看看、住住”,結果大伙兒都笑噴了。所以雖不能把我那哥們兒往只知批判、不知建設的憤青堆里扔,但毫無疑問,把知識等同于文青,看來是不恰當?shù)摹?/p>
于是又想到了“Bohemian”,大意是放蕩不羈的、波西米亞風的,說白了,就是我行我素、不隨波逐流,當然在經(jīng)濟基礎、文化素養(yǎng)以及日常修養(yǎng)上亦是相當了得的。比如柯藍,我想她是一個典型的波西米亞。十四歲去國外、念大學、打工、回港做模特、Channel V、相聚鳳凰臺、辭職拍電影、環(huán)保官司、敢說敢言,基本上跟著自己的興趣和感覺走,很瀟灑。有一次她說,我就是不想和那些“蠢”的人對話、工作,絕不,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其實,她是一個善良且極具正義感的女子,這種凜然之風亦在很大程度上是當今社會需要的,但若以她來定義文青又似乎過于決絕。
抓耳撓腮,想到了“The artsy”。要擔得起文青這號,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是必須的,要不說文青是文藝青年的簡稱呢,像吳冠中、陳丹青,等等。藝術大概包含視覺、聽覺、觸覺和感覺,第一類如繪畫、攝影等,第二類像音樂、配音等,第三種有雕塑、柏金手袋的鱷魚皮等,第四個就像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其中一人正常甚至庸俗地活著,另一個卻感覺哪哪兒都是風景、調調或者悲情。其實還有一種集大成者的藝術,比如電影、舞臺劇、行為藝術(Behavioral Art)、Cosplay乃至當今網(wǎng)絡風靡的大咖、小咖秀??梢f“藝術”青年就是文青,也不貼切。比如,那柏金包是好看、好摸、好少,當然亦好貴,可最近曝出虐害小鱷魚的丑聞,搞得簡·柏金本人都急于想與它撇清關系,而這種負面的東西應該不能與文青掛鉤。
四
最后實在沒轍,去向幾個英美文字大師請教。一個首先問我,文藝青年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呢?又沒轍,編了段英文給說清楚了,還把我想到的那幾個詞兒一并發(fā)過去了。不一會兒人又問了,你能給我舉出一個文青的例子嗎?國外的太遙遠,大陸的他們不認識,我就隨口說了“Long Yingtai”,那邊立馬反應道,她可不是個青年,都老年了?!爸攸c是文藝,不是青年”,我接著解釋。他們又想了想,說那不是章子怡、鞏俐嗎?算了,大半夜的,誰讓我把那文藝說到了Entertainment。最后我們一致舉手同意,英文里壓根兒就沒有與“文青”嚴格對應的詞匯,干脆直接用“Wenqing”來直接表達這一中國特色稱呼。
這就更難了。在度娘輸入文青,蹦出“女,滿族,一九五九年生于天津”,再往下拉,就是那曾在二套“生活”里晃來晃去,我的吉安老鄉(xiāng)。顯然,度娘絕非文青。
還不死心,輸進“文藝青年”,解釋如下:“繼小資后又興起的一個身份標識。廣義上,凡是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都可稱作文藝青年。 因為此類人的存在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藝術涉獵基礎上,所以城鎮(zhèn)人口的比例會比農(nóng)業(yè)人口高。文藝青年的主要特征是愛自由、有浪漫情懷;一般沒有生活能力,掙不到錢;有不切實際的夢想,癡呆而固執(zhí);愛好文藝,喜歡電影、音樂。這幾個特征互為因果,愛好文藝,所以不會掙錢,窮,因此更加癡呆。”
仍不死心,最后輸入“文青英文翻譯”,結果更是嚇一跳,有Hypercritical cynic(虛偽的憤世嫉俗者), Pretentious bastard(裝啥的那種),各種難聽,不一而足。
好吧,度娘就是度娘,可能人家本來就與“文青”挨不上邊。
五
靈機一動,決定用排除法。剛才列舉了那么多偽文青、準文青、類文青,的確可從其反面、側面、正反面大致得到文青的清晰定義。
首先得有趣、陽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意思(Interesting)”。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聽老外們說“It's (You're) so interesting”,可當我把“有趣”二字放到朋友圈時,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友人留言說“人有趣、人生有趣都不太容易”。他說的是大實話,在步履匆匆、談股論金、你不搶別人就占了的時候,誰還顧得上有趣這么“無趣”的話題呢?但正因為難,所以才可貴。有趣,可能從終極意義上說,是人生是否成功的一大標準。有“趣”的情懷,便心無私欲,說話行事都變得自然、不那么緊張;有“趣”的追求,很多事情就能更注重努力的過程本身,至于結果就順其自然了;有“趣”的思維,就會把工作當事業(yè),把生活當美好,在工作生活中就會以發(fā)自內心的熱情去耕耘;有“趣”的樂趣,則永葆好奇的童心,不斷去探索、打開未知的世界與未來。難怪很多人說,一個有趣、幽默的人是善良的、有責任感的。
其次是常思、自省。文青的陽光、有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心底的知識積累、健康自信,而健康自信的人是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日省三身,且在與人的交流中善于自嘲的。當年入黨前夕,黨支書找我談話,最后問我缺點是什么,我脫口而出,是緊張,有點兒事就愛緊張。黨組織語重心長地開導我說,“你可看不出愛緊張,偽裝得不錯嘛。即使真緊張,一方面說明你有責任感,另一方面就是要深挖為什么會緊張。無非是得失心過重,虛榮心太強,以后注意常思常省、不斷改進就好了”。那段話至今清晰,并時常提醒自己常思自省,淡漠名利,重點放在積累人生的厚度與廣度,做一個“打不死的小強”。
再者是開放、分享。一個人再有才,可總愛獨居一隅,閉門造車,不和人交流分享,大概是不能歸為文青一列的。更何況,在今天及未來,不想、不會與人高效交流的高人,恐怕真是連生存都是個問題。至于如何開放分享,就得在干中學,隨時總結提升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種沒有真實故事、強裝高深的所謂心靈雞湯,是不適合或者不應該拿來與人分享的。人如此,國家、民族亦如是。有道是,青年強,則國強。
六
想了想,的確不能給文青設立更多的過高標準,畢竟人非圣賢。而自己連上述幾點都望塵莫及,但好歹咱追求做真文青的心是有的,就看看能不能在退休前修煉到位,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文青,好在退休之后的生活里不那么了無生趣,這樣,即便被稱為“老文青”亦是一種光榮吧。
敬請多提寶貴建議與意見,以共勉、共前行。
公元二O一五年八月二日凌晨,北京
(作者系中國工商銀行投行部副總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