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利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湖南的精準扶貧如此關(guān)注,讓我這名駐村扶貧干部備感振奮,夜不能寐。回想這一年駐村扶貧的點點滴滴,頓有一種人生豪邁的感覺。
2015年3月底,我主動報名,到了距離長沙500公里的辰溪縣田灣鎮(zhèn)雞巖村扶貧。同年4月9日,工作隊進村,第一感覺是這個村實在太偏遠、太貧窮了。盡管我從小也在農(nóng)村長大,老家也是貧困縣貧困村,但這個村的貧困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次,我們進村摸底調(diào)查。有位名叫肖典求的老人,78歲了,是家里的頂梁柱,老伴75歲,患有老年癡呆癥,已喪失勞動力。冰箱、洗衣機、電視,現(xiàn)代化的家具家里一樣沒有,甚至沒有像樣的廚房,床上的被子,油跡斑斑。老兩口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木房里,大清早出門,忙完農(nóng)活回家已是10點,早餐、中餐一起吃。更讓我吃驚的是,他們吃的,是前一天剩下的飯菜。
剛進雞巖村,只見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小溪潺潺,滿山野櫻桃花盛開。但這種美,讓人心痛。村民說:“深山里風景看起來很美,待一會覺得山清水秀,但待久了會覺得是窮山惡水?!?/p>
2015年7月,炎炎烈日,酷暑難當。長沙師范學院一行30余人,進村訪貧問苦獻愛心。其中,6位年輕力壯的老師,去沒有通公路、需要翻山越嶺的洞底組慰問。途中,大家汗流浹背,連身為體育老師的陳志峰都嚴重中暑,最后大家還是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完了全程。一次尚且如此,那么長期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又該如何?
與村里秀美風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42戶貧困戶、165名貧困人口。黑馬溪組李會知老人,臉上爬滿皺紋,身穿一件補過的、滿是泥斑的短棉襖,鞋子上沾滿了灰塵,手都干裂了。貧困,壓彎了他的腰桿。他經(jīng)常孤身一人抽著旱煙,默默望著對面大山的風景。見到我們,他喃喃低語:“你們來了,我們就看到希望了。”
為了讓這個深度貧困村盡快脫貧,我和隊長劉士尋一起走村串戶,挨家挨戶摸底調(diào)查,分析致貧根源。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村民們決定飼養(yǎng)高山云霧土雞。是啊,村名叫“雞巖”,家家都養(yǎng)雞。
駐村以來,雞巖村的貧困戶已出籠5000余羽土雞,貧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每次,貧困戶走在我們?yōu)榇謇镉不牡缆飞?,挑土雞出去賣的時候,那便是村里最美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