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一個朋友要到遠方去定居。
夜色溫柔,幾個平時十分要好的朋友小聚,為他餞行。彼此雖然都是交情極好的朋友,平時卻總是各自忙碌,很長時間也難得一見,偶爾打電話互相問候,也無非是那些頗為尋常的話。此夜,在我的家里,幾個人坐在一起,一鍋蘑菇燉柴雞,一碟韭菜炒雞蛋,一盤從老家?guī)淼淖灾频乃崂卑撞?,一大盤在街頭那家鹵肉老店里買回的醬鹵肉,簡單美味,不像是請人吃飯,倒像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家常飯。
說到底,相互之間的友情,彼此相戀的愛情,清遠也好,醇濃也罷,時間久了,便會自然而然地成為親情一樣平靜而牽扯不斷的情愫。
說來也是,若是和新朋友在一起,只會談一些風(fēng)光而雅致的東西,比如文學(xué)、藝術(shù)、人生哲理等,而和老朋友在一起,便會把酒話桑麻,說的盡是家常話和大俗話,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屋里屋外,嬉笑怒罵,簡單細碎,盈滿了人間煙火氣。
其實,很多時候,心靈的默契和親近已經(jīng)不需要有太多故作姿態(tài)、裝腔作勢的語言來表達。
即將遠行的這個朋友穿了一身洗得干干凈凈的舊衣服,沒有刻意打扮自己。在遠行的前夜,他沒有在家陪伴父母,恐怕老人家看到他更加難過,卻收拾得干干凈凈地來和我們相聚,真是讓人心中暖意流淌。
老朋友之間,要的就是這種親切。
年少的時光里,我們每個人差不多都活得身不由己,為一心望子成龍的父母而活,為苦口婆心的老師而活,為許多世俗要求、許多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而活。隨著日子漸多,年齡漸長,便會慢慢掙脫那些曾經(jīng)潛在的束縛,開始懂得人應(yīng)該為自己的心意而活,人應(yīng)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能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人應(yīng)該在乎的是對于心中理想追求的愜意和自然。于是,就會在某一個時刻縱容自己盡情放松身心,擁有夢中向往的喜悅。
恍然大悟之后,便越來越覺得,人這一輩子,無非是盡自己的心。對個人盡自己的心,對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愛的人盡自己的心,對豐富多彩的生活盡自己的心,對腳下的這片土地盡自己的心。既然盡了自己的心了,便沒有患得患失的苦惱,也沒有浮沉榮辱的郁悶。既然盡了自己的心了,世間的有些需要放下的事情便會含笑舍得,就會放得下,人與人之間的是非和恩怨,生活中遭遇的金錢與感情的糾纏,都會含笑放下。能夠放下,能夠舍得,心境就會和風(fēng)細雨,胸中就會風(fēng)清月明。
所以,與其苦苦糾纏于一得一失,不如讓一切順其自然,感受水到渠成之妙趣。就像窗外的那些樹,葉子自然地萌生和飄落,在這種自然的萌生和飄落中,自有一份生命的圓融和豐滿,自有一份安詳?shù)南矏偂?/p>
紅塵的陽光和雨露只有自然而然地灑落,才是詩,才是畫,才是沁人心脾的茶,才是醇濃無比的酒,才是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自在和自得。
聚散也是如此。
溫柔的夜色中,為即將遠行的朋友餞行的小聚在融融的笑聲中漸漸落幕,即將遠行的他起身告辭,沒有勉強的挽留,沒有刻意的送別,甚至也沒有去問他何日歸來。
“年少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光已經(jīng)遠去,沒有了大喜大悲的折騰,也沒有了對月流淚對花傷感的文藝表達,平靜的歲月里,已經(jīng)知道了聚散其實原本就是這樣自然和水到渠成。
原來,世間的每一次離別和相聚都是那么溫馨,那么難得。
(編輯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