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巖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在南沙灘住著這樣一應80后小伙兒——李崇巖,在他身上看不到80后獨生子女的驕縱,看到的只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尤其是對長輩的孝敬之心。
1984年6月李崇巖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里,他也曾像其他孩子一樣,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還有愛他的爺爺、奶奶??上Ш镁安婚L,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由于感情問題離異,他便完全被寄養(yǎng)到了爺爺、奶奶耶里。年幼的小崇巖從小就特別懂事,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自己認真完成,還肩負起照顧爺爺、奶奶的職責,同時,學業(yè)方面也從不落在同學的后面。
如今,李崇巖已經大專畢業(yè)開始工作,他每天很早就起來做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伺候年邁的爺爺、奶奶。80多歲的爺爺耳朵有些聾,李崇巖耐心地與爺爺交流,日常生活細節(jié)都不厭其煩地認真叮囑。前幾年,奶奶的心臟不好,出現了很多并發(fā)癥,導致全身癱軟不能下地,加上老人夜尿頻繁,一個晚上要解上七八次,這些都需要人伺候,這對于一個白天上班養(yǎng)家,晚上頭挨著枕頭便能睡著的小伙子來說,難度可想而知,但李崇巖從沒有怨言。奶奶大便不能自理,每次都是李崇巖一點一點地摳出來,一遍一遍地擦洗。他給奶奶洗手、腳、臉,奶奶的衣服、味單、房間都清理得干干凈凈,老人身上從未患過褥瘡,房間內也沒有異味。經過李崇巖細心的照顧,如今奶奶已經可以扶著欄桿一點點地往前挪步,病情也日漸好轉,生活給了這個家庭新的希望。
多年來,李崇巖還學會了理發(fā)、修腳、按摩等技巧,經常為爺爺奶奶泡腳、捶背、修剪指甲、梳頭。他還常帶著爺爺、奶奶到公園轉轉,讓爺爺、奶奶放松一下心情。
李崇巖的爺爺奶奶為能有這樣一應優(yōu)秀的孫子而自豪,但是一想到自己這么大年紀了還在拖累年輕人,心里很不是滋味。這時,李崇巖就對爺爺奶奶說:“孝敬老人是我們晚輩應該盡到的責任和義務,你們的現在也是我們的將來。而且,我從小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爺爺、奶奶就是我的依靠,沒有爺爺、奶奶,也就沒有如今的我。我非常感謝爺爺、奶奶的養(yǎng)育之恩!”
李崇巖說:“這么多年都已經堅持過來了。只想讓爺爺、奶奶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無論爺爺奶奶活多久,我都要伺候他們一輩子!”
時艷民
樸實的好兒媳
時艷民今年48歲,91歲的張寶祥是她的公公,老人身邊離不開人,自己的兒子還上班,很忙碌,時艷民為了照顧老人辦理了內退。
2007年之前,老人生活在別的子女家中。一天,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胯骨摔裂了,醫(yī)生讓家里人做好老人不能再站起來的心理準備。父親從醫(yī)院出來后去誰家,六個子女相互推托起來。此時時艷民站出來,把老人接回了自己家,像親女兒一樣照顧起老人。別人說什么她就當聽不見,也不回應。
最難的是頭一年。老人雖然在時艷民的照顧下一點點好起來,但是卻不相信她,因為她是兒媳婦,懷疑她的用心,甚至對她發(fā)脾氣,聲稱自己丟了存折和身份證。時艷民雖然很委屈,但依然好言好語地向老人解釋,耐心地照顧老人的起居。最終,老人不僅沒有癱瘓在床,而且能下地走路了,還能去公園了。老人對自己之前對兒媳的言行感到不好意思,越來越依賴她的照顧。時艷民說,老人現在身體可棒了,也會關心她,還總想幫她的忙,這就是用真心換來的真心??!人們把老人說成老小孩,時艷民的公公就像小孩一樣總讓家里人帶著出去玩。遠的地方去不了,時艷民就推著老人去家附近的森林公園,路上和老人聊天,看看風景,偶爾給老人照照相,進了公園,老人就下地溜達,精神狀態(tài)可好了??粗先烁吲d,時艷民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去年,老人因為感冒引發(fā)肺炎,住了一個月的醫(yī)院,陪床照顧的責任落在了時艷民的身上,她二話不說,吃喝拉撒、洗洗涮涮,能想到、做到的她都親力親為。為了讓老人吃好,她在家做好細軟的飯菜送到醫(yī)院。當時正值8月盛夏,老人一點痱子沒起,身上沒有一點異味,同屋的病人和家屬都以為是親女兒呢,知道是兒媳婦后都豎起了大拇指。時艷民說,老人能活這么大歲數是家里人的福氣啊。在她精心的照顧下,老人康復出院了。時艷民用自己的行動換得了老人的信任,她說:“我不圖老人什么,就圖心安理得,讓自己對得起良心,讓老人幸福地度過晚年。如果圖錢的話我就不內退,不會在老人骨折的時候耶么照顧他了?!?年來,時艷民始終用自己的真心照顧著老人,老人的兒女們也從心底里認可并向她學習。她用孝心愛心續(xù)寫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