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老干部大學 成鎂甄
創(chuàng)新老年鋼琴教學一得
□廣東省老干部大學 成鎂甄
為適應老年學員對鋼琴學科方向的多元化需求,把老年學員培養(yǎng)成有創(chuàng)新精神、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筆者就如何創(chuàng)新老年鋼琴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鋼琴集體課的特色課程教學,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是先感性后理性,調動感官激發(fā)興趣。首先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以教師口授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師的實踐經驗,淡化教科書中繁瑣高深的理論知識,以“先感性、后理性”的教學方式授課。這種方式能充分調動老年學員的感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高效地獲取音樂理論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記憶的效果和質量。教師還可運用豐富的語言表述,引導學員將感性知識與抽象思維相結合,以便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理解所學知識。
第二是以歌學琴,彈唱結合。針對老年人喜歡唱歌的特點,把鋼琴練習與演唱相結合,培養(yǎng)學員如何以歌學琴。不僅僅是“用手彈琴”,還要“用手歌唱”。這種彈唱結合的特色課程可以增加教師與學員的互動,讓學員在唱譜的同時更容易掌握音高和音準。在個人練習時由于對所彈曲目有了一定的旋律印象,因此若有彈錯的地方自己會立刻發(fā)覺并改正,從而避免出現更多音符和節(jié)奏上的錯誤。此外,還可以訓練學員彈奏左手、視唱右手同步進行的協調性。通過這樣的訓練,改善學員練習過程中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控制練琴時的彈奏速度,把失誤率降到最低,加強了學員看譜彈奏的能力,最后達到眼、耳、手、腦的協調運用,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tǒng)鋼琴課程獨立性較強,普遍會讓學習者產生高不可攀之感,并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一門綜合性的音樂理論課程作為基礎和鋪墊。因此,在貫徹執(zhí)行大眾化教育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加強綜合性課程(包括樂理、視唱、彈唱、即興伴奏等)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具體地說,可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第一是合并相關課程。把樂理課和視唱合并,把即興伴奏課與聲樂演唱課合并,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倡講解與視聽同步化。既能幫助學員理清學習思路,加深印象,準確掌握所學知識,又可避免因重復講解所造成的樂理與視唱練耳相脫節(jié)的弊端。綜合性音樂理論基礎課程的開設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導向,采用學科交叉的教學形式,把課程結合起來學習,更利于學員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第二是增設教學法課程。除了增加各科的觀摩課課程以外,學校還應該組織和聘請專職教授、專職教師學習和研究先進的音樂教學法,在熟悉和掌握這些先進鋼琴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老年教育的實際需求,研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老年鋼琴教學法課程。為此,老年大學在師資引進時應優(yōu)先考慮學科發(fā)展方向的需要,多引進一些理論知識雄厚、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只引進學科獨立人才,如單科的聲樂或鋼琴技能型人才。
在老年鋼琴教學的選材方面,決不能一味地追求學習的深度,也要注重學習的廣度和實用性,并與實踐性、趣味性相結合。
筆者建議,選材方面可引入辛笛應用鋼琴系列的教材,其練習方法主要集中在左手模式化技能的訓練上,即固定音高、固定指法、固定位置的指法練習,使手指訓練變得趣味化、綜合化、音樂化、速成化。考慮到老年學員適合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必須將鋼琴彈奏的基礎課程講得深入淺出,淡化專業(yè)技能與手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特殊安排,注意發(fā)揮學員自身優(yōu)勢;在練基本功時,要選擇學員熟悉并喜愛的歌曲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不僅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學會彈奏歌曲,迅速提高鋼琴彈奏水平,而且有利于幫助學員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先解決左手音樂平衡的問題,在規(guī)律化、模式化中彈奏,為學員建立起左手彈奏的基本概念;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右手旋律中,這時右手在鍵盤上自由地運動就變得容易了,這樣一來,可以減輕雙手彈奏帶來的思考與負擔,合手練習時可達到一定的速成效果,同時鍛煉學員的反應靈活度,加強其對鍵盤位置的熟悉度。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適合老年學員的教材有以下幾種:1.鋼琴彈奏類教材:辛笛應用鋼琴系列《彈兒歌 學鋼琴》《應用鋼琴基礎教程》;黃佩瑩編著的《趣味鋼琴曲選——獻給老年朋友》系列。2.即興伴奏與電子琴彈奏類教材:辛笛應用鋼琴系列《彈兒歌 學鋼琴》《應用鋼琴基礎教程》《鋼琴簡譜十課速成》;徐樂飛編著的《老湯》系列。
為了更好地反映老年大學的音樂教學成果,學校或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藝術實踐形式,比如組建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音樂沙龍,組織學員定期開展多種音樂類的交流與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提高學員對音樂學科的認識,也是老年大學藝術實踐的重頭戲。老年大學音樂沙龍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學員舉辦演出觀摩和交流座談等活動,促進音樂表演藝術和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繁榮,促進學員之間音樂文化的交流活動,提倡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藝術觀,學員均自愿參與。
藝術實踐要在原有課程定時、定量、定計劃、定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實踐形式須多樣化。老年大學要在辦好音樂沙龍活動的同時,組建和辦好相關工作機構。校領導或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抓好隊伍建設、曲目選配、排練質量與活動安排,做到科研與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通過音樂教學實踐活動,讓每一位參與的老年學員在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同時,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與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