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主持:盧洪芳
素材:為敵人辯護
本期嘉賓主持:盧洪芳
1770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情緒激烈。正當此時,一群英國士兵在街頭公然開槍,打死了五個波士頓平民。而原本以反對英國壓迫聞名的律師約翰.亞當斯,居然答應為英國士兵辯護。亞當斯頂著激憤的群情,替這些“殺人犯”打起了官司。這個決定并不輕松,而他后來的表現(xiàn)也確鑿無疑地表明:他對英國士兵的所作所為并無好感,也決非借此事討好英國人為自己謀利。通過他的辯護,人們得以了解這場屠殺的基本事實:憤怒的人們叫嚷著“打死他們”,挑釁英國士兵,并且向他們?nèi)尤パ┣?、冰塊和石頭,英國士兵于是開槍還擊。據(jù)此,亞當斯在法庭上做出如下辯護:如果一名軍人在執(zhí)行任務時殺死一個對他進行侮辱的人,那是一種正當行為。亞當斯幾乎大獲全勝,六名英國士兵被無罪釋放,兩人被判處過失殺人。這個結(jié)局讓大多數(shù)波士頓人感到失望。此后一段時間,亞當斯幾乎名譽掃地,沒有任何案子可接。但在這個固執(zhí)的人看來,他所服務的,并不是幾個他所反對的政府的士兵,而是神圣的法律。
★華欣苒:只有亞當斯的努力,沒有用于維護正義的法律,這個案子也不可能得到公正的判決。所以,法律是維護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石。
★李旭:波士頓平民出于強烈的愛國情緒,才會挑釁攻擊英國士兵,結(jié)果釀成了悲劇??梢?,即使出于正義的目的,也可能會做出有失正義的事情。
“準確定位”獎
★安海波:亞當斯的舉動完美地為我們詮釋了這樣一個道德準則:無論什么時候,永遠與公正和正義站在一起。
★李夢宇:英國士兵并非濫殺無辜,而是遭到挑釁后出于自衛(wèi),過失殺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敬業(yè)”獎
★馬一心:作為一名律師,亞當斯頂著巨大的壓力,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的敵人辯護,他的職業(yè)精神令人敬佩。
“火眼金睛”獎
★許佳茗: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置身事外,自然容易看清事實。而亞當斯作為一個當局者,卻能保持如此清醒,實在難能可貴。
★陳子琪:亞當斯頂著激憤的群情為敵人辯護,取得了成功,但這種成功在當時帶給他的卻是名譽掃地,沒有案子可接。
★崔苗苗:從情感上講,亞當斯和其他美國人一樣憎恨那些英國士兵;從理智上講,亞當斯希望即使是敵人,也能同樣接受公正的判決。最終,他用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沖動是魔鬼”獎
★姜懿恒:五個波士頓人丟了性命,與其說釀成悲劇的是那幾個英國士兵,不如說他們是被自己的沖動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