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找尋漢字的美麗
王瑩
低年級小朋友由于書寫定勢,在書寫漢字的時候,也像書寫拼音和數(shù)字一樣,筆畫是等粗的。通過課堂教學、講故事、分組競賽等各種方式,讓小朋友學會從拼音的書寫過渡到漢字的書寫,體會中國漢字的美麗多姿,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漢字、熱愛書寫、熱愛祖國文化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漢字;結構;漢字審美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目標“識字與寫字”內(nèi)容上,對一、二年級的孩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3年2月《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中小學書法課程確立的教學理念是:“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為基本內(nèi)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書法,終于從一個日漸窘迫的處境中被拯救出來,應該看到,書法教育不單是識字、寫字的工具性體現(xiàn),更是對中華漢字文明、藝術傳承問題的人文性展示。
怎樣能讓初入校園的小朋友從自己的書寫中感受到漢字的美呢?書法教育就像熬湯,慢工出細活,天長日久的熏陶和浸潤,每一次作業(yè)書寫中的指點和鼓勵,一天一天的累積,一年一年的堅持,我們終究會看到書法在課堂中結出累累碩果。
衛(wèi)夫人《筆陣圖》有云:“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雷奔……”雖然說的是毛筆書法的筆畫,但對于硬筆筆畫的書寫而言完全可以借鑒。漢字筆畫的書寫是由筆畫的形態(tài)決定的,“高山墜石、犀象之角”不只說明書寫的線條要有力,更是強調(diào)了書寫過程中,筆畫要有粗細、方向、快慢的變化。運筆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呢?書寫漢字筆畫時,要求凌空先運筆,筆尖迅速擦入紙面——即在筆尖還沒接觸紙面時,書寫者手中筆的態(tài)勢已經(jīng)在動筆書寫,一旦筆落到紙面上,筆尖就很自然地像飛機降落時與地面摩擦一樣,擦入紙面形成筆畫的起筆之勢。(在放大鏡下可以觀察到,在筆畫起筆處有一段與主體筆畫不相同的楔形入筆痕跡。)行筆過程中根據(jù)具體筆畫完成,從而產(chǎn)生更加豐富的變化。我們將這樣的運筆方式稱為動態(tài)運筆,或是“活運筆”。筆畫書寫的評價標準是靈活、多變、豐富的。
“氣韻”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與品評的藝術標準。相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自然不會要求孩子們將筆畫寫至銀鉤鐵劃、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地步,但是初寫漢字,就要通過用筆、結字、走勢、布局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要求和訓練,以期將來出現(xiàn)更多有良好書寫習慣的用筆者。無疑,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氣韻美。這樣的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xiàn)的,可以利用學習漢字筆畫的過程加強訓練,讓孩子逐步認識到漢字筆畫書寫是運筆的特點,并能合理運用到自己的書寫中。
漢字結構豐富,常見的大致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在低年級的識字中還有很多的獨體字,在書寫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把握漢字的結構,激發(fā)孩子的書寫興趣呢?古人云:“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碧貏e對于七八歲的低年級孩子來說,老師得當?shù)闹笇э@得尤其重要。
(一)引導學生感受獨體字的結構美
學習獨體字時,筆者會啟發(fā)孩子們大膽地想象。如教學“士、干、勾”三個字時,筆者先引導孩子觀察這三個獨體字,告訴孩子,每個獨體字的筆畫看起來是靜止的,其實它們都是有生命的。請仔細觀察字的筆畫,隨著音樂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我仿佛看到每個字的筆畫在跳動?!薄拔曳路鹂吹焦P畫隨著音樂在跳舞?!表樦⒆觽兊南胂?,要求他們跟著筆畫舞動,孩子們感受到,獨體字都像是一個個的小舞蹈家,只有讓這些獨體字伸展四肢,它們才是最舒服的,最美的。心里有了這樣的想法,再引導孩子找到每個獨體字的主筆,也就是這個字最想伸展開的一筆,孩子很快就會想到“士”最舒展的一筆是第一橫,“干”最舒展的一筆則是最后一豎,橫折鉤就是“勾”字最舒展的一筆了。有了上述的觀察和體會,最后進行書寫練習,獨體字優(yōu)美的結構一展無遺。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合體字的結構美
以教學“現(xiàn)”為例,為了讓孩子對合體字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先出示“王”“見”兩個獨體字。請孩子看這兩個獨體字也很伸展,并提問:獨體字成為合體字的一部分后,會有什么變化呢?(播放“現(xiàn)”字的組合動畫)學生對動畫組字很感興趣,紛紛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有的說:“王”的最后一橫變成提,“王”做了偏旁后變小了。有的說:“見”字也變窄了一點,這樣變化后的兩個獨體字成了一家人。怎樣寫好合體字呢?還按照各自的寫法來呈現(xiàn),筆者請小朋友進行分組競賽,看哪一個小組能把兩個獨體字擺得最好看。同組孩子一邊擺,一邊商量,他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不好,因為這樣它們倆就分家了;把兩個獨體字緊緊地寫在一起也不行,這樣難免有互相擠壓的感覺;只有讓“王”的“提”和“見”的“撇”位置錯開,這個字看起來才舒服。這種筆畫之間的錯落有致就叫穿插和避讓,只有做到了穿插避讓,整個字才是和諧的、美的。懂得了這個道理,孩子們在寫合體字時就能準確地把握它們的結構。
授人以魚,只可飽一日之餐;授人以漁,方可終身享用。教師在指導寫字時不僅要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還要讓學生把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同時學會觀察,分析。不論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只要我們在指導寫字時,能充分挖掘寫字教學中學生的內(nèi)因動態(tài)的生成,才能令他們興趣濃郁地寫字,讓孩子們都練得一手好字。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四大古國當中,其余三個古國的文明已經(jīng)不同程度地衰落了,唯有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在其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字是因歷史而生的,歷史越是久遠,語言文字就越發(fā)展得精細。倉頡造字的傳說足以讓我們感受到漢字初生時的神秘,幾千年中華兒女的智慧,又賦予漢字更多的意義。今天與時俱進發(fā)展了的漢字,更是汲盡中華文化之精華,完全融合了中國的五千年歷史文化,顯示了漢字強大的生命張力。
(一)藏在漢字里的故事
奇妙的漢字,一筆一畫都有豐富的故事。據(jù)《世說新語》載:東漢末年,楊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簿。當時相國府正在修造門樓。當門梁修建竣工后,曹操親自來查看,將門樓的前前后后看了一遍后,他一言不發(fā),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筆墨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時,在場的監(jiān)工和匠人都摸不著頭腦,不了解曹操是什么意思,又不敢去追問。他們聽說楊修聰明無比,常常能猜透曹丞相的心思,于是請來楊修觀看。楊修看后解釋說:“曹相國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嗎?他嫌門太寬了,因此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這就是‘闊’?!北娙艘宦牐讲琶靼撞芟鄧墙栝T做的一個字謎。后來,這個門樓重新改建后又請曹操來看,這次曹操果然滿意了。
漢字的神秘雋永、兼容包并可見一斑,我們可以說生動有趣的漢字就是中國的“代言人”。知道的漢字故事越多,孩子對漢字越感興趣,寫起漢字來更加興致盎然。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認真體會、寫好漢字是對漢字最高的崇拜。誕生于漢字中的書法更是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寫一手好字,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珍視我們最具特色的文化瑰寶,加強漢字的書寫,這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具體行動,也是我們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形式。
J292.1
B
1005-6009(2016)56-0063-02
王瑩,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鄭集實驗小學(江蘇徐州,221143)教師,高級教師,徐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