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蕓
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周佳蕓
多媒體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一種重要的、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正確運用多媒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創(chuàng)設出優(yōu)美的情境,能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可以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語文教學;應用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22年了,從2002年學校利用多媒體技術以來,深深感到語文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能讓語文全面地展現她的美。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審美體驗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的。多媒體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還具有實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觀形象地展現課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語言美,喚起美的情趣,撥動美的心弦,使學生為之萌發(fā)激情,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語文審美能力,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的最有效的途徑,是刺激學生學習最有力的方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口若懸河的獨白,將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展示給學生。久而久之,這種形式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這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教學方式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利用投影、視頻、音樂、動畫等手段,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它可以化靜態(tài)為動感,化單調為活潑,化抽象為具體,文、圖、聲、影四位一體,形象生動,色彩鮮艷,感染力強,可以對人的視聽以及心理產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這很符合學生的接受特點,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缺少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即使是口才再好的教師,再賣力的講解,也無法達到這種效果。
在傳統(tǒng)課堂上,由于時間以及黑板版面的限制,許多學生感興趣的習題和課文補充資料無法展現出來,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比如,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詩詞,可以在學習課本篇目的基礎上補充幾首課外名篇。如學習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給學生補充《芙蓉樓送辛漸》《送友人》,讓學生欣賞。
運用多媒體利于理清文章篇章結構。例如,教學《蘇州園林》一課,先放一個視頻片段讓學生欣賞。獨具匠心的亭臺廊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體現了蘇州園林是“完美的圖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捕捉每個角落的“圖畫美”。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配古典音樂朗誦課文,同時思考幾個問題:蘇州園林總體特征是什么?設計者們是如何實現這個特征的?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欣賞完視頻之后,再分析本文總分的結構及語言的多樣性。學生在大腦中留下了蘇州園林的美好畫面,從而更容易地理清本文的脈絡。
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為創(chuàng)設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執(zhí)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既設計了配樂配畫課文朗讀,又有從網上下載的作者資料、圖片,還有用FLASH動畫制成的春景圖,再加上實景拍攝的春色圖,讓學生醉入了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在教學曹操的樂府詩《觀滄海》時,在課件中引入一段曹操東臨大海,即興賦詩影像。學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滄海、那雄渾的聲音、那博大的胸懷中。學生進入到多媒體課件所帶入的情境中,他們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探求,為下一步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不用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學生對詩歌所體現的詩人豪邁的襟懷已經完全感受到了。此時此刻,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課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會進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實處。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內容的重點、突破難點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提高教學質量。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介紹了多種云的形態(tài)及其可能帶來的天氣變化。文章雖然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各種云的形態(tài),但是對于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中學生來說,那一個個生疏的氣象名詞,那一種種差別不大的云,著實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這時,該是多媒體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通過多種途徑查找到相應的云的圖片,配以簡要的介紹文字,使學生對每種云都有了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閱讀文章,對文章的寫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突破了。
課文教學如果僅依靠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料,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我們可以巧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整合相關資源,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如教學名著之《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可以把電視劇《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占據二龍山等片斷剪輯下來,運用到教學中。同時,引導學生了解魯智深,會講述他的故事。還要指導學生觀察魯智深的言行舉止乃至神態(tài)變化,分析思考、討論魯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師又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好漢歌》等電視劇中的歌曲,并鏈接后人對魯智深的評價;還可以與《水滸》中其他人物進行比較閱讀。這樣,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容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負擔。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用文字、影像、圖像和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素質。
(作者單位:寧夏中寧縣第二中學755100)
G633.3
A
1992-7711(2016)1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