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華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還有少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結合案例談點看法。
一、教學定律不要死板教條,要靈活運用
一個教師在教學“乘法結合律”時,學生掌握了定律后,教師出示填空題:(a×b)×c=___時,學生沒有按教師的想法做,而寫成了(a×b)×c=(b×c)×a時,教師當時反應是問下邊的同學“對嗎?”同學們也不知所措,教師好長時間才說“也對,以后大家在做題時,不要像他這么做……”教師這樣做是在抹殺學生的求異思維。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做法正確時,應該鼓勵這個學生,表揚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堅持下去,也許能培養(yǎng)出一個牛頓;否則可能會抹殺更多的科學家。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前一定要認真?zhèn)湔n,多學習與學科相關的知識,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正如一句名言“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p>
二、創(chuàng)造例題不要扭曲事實,要合乎邏輯
如今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但個別教師的創(chuàng)新脫離了實際,也可能誤導學生。一位教師在教學“解比例”時,出示了這樣的例題“法國的埃菲爾鐵塔高32米……”教師的這種做法可能是故意還是無意的,我們不說塔有多高,就說說教師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想創(chuàng)造一個例題,我想應該找身邊的例子,不如先量一個學生的身高后,要求學生用1∶10的比例在圖畫本上畫出來,應該畫多少厘米?這樣既能讓學生在感官上有了認識,而且能更好地運用比例的性質解比例。教師在教學時不可以馬虎、大意,要尊重事實。
三、教師的評價語言不要生硬,要賦予人性化
語言是一種藝術,它是人與人交流最常用的工具,課堂教學中,對教師的語言藝術要求更高。一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總是“好、坐下、對……”或是“你什么也不會、你怎么答的、不注意聽……”有的教師學生回答完問題,不管對錯,沒有評價,甚至忘記了讓學生坐下。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想知道自己做得對還是錯,想得到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作為教師,更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評價學生時應該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用“好、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行、你回答的還不夠全面,坐下來再考慮考慮……”之類的話去鼓勵孩子,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教學效果更好。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每一個學生,才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構建出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占顯生.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八要八不要[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4(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