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維滿
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都認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他們的直接出發(fā)點,好奇、好動是他們的天性特征。不錯,但是教師必須認識到,興趣既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又是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結果,強烈的求知欲會產生學習的動力,而獲取知識后的喜悅又會促進產生求知欲,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極為重要的。建立融洽的師生感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即使遇到學習成績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講等不良現象,或者有意外發(fā)生,教師也不要緊張、動怒,要冷靜、安詳、和善地對待學生,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生活中關心他們,這樣建立起來的師生間融洽的感情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先決條件。那么師生間建立融洽感情的關鍵是什么呢?是教師對學生的愛。愛,是感情本質的體現;愛,是情感的結晶。由愛產生的感情則能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又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環(huán)境。”如何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輕松、愉悅、和諧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和條件。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情景、興趣導入為主。選自《西游記》中的一個小段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道具(手指圖)占據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手指圖,以及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如何讓簡單的教學內容上得生動,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在上課期間充分地利用了道具,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還可以把數學課與美術課有機結合起來。
2.教學中緊貼主題,盡量地簡化教學思路,使學生更準確、迅速的接受新課的學習內容。
3.在探究中交流,經歷口訣編寫的過程。把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置于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之中,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引發(fā)學生理解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系,體驗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和精神。
4.在練習中升華,深化知識的形成過程。為了使學生對5的乘法口訣有更好的理解,在練習設計中注重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氛圍,并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教師為學生營造好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老師的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讓學生懂得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因此,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根據小學生好動這一特征,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年紀小、好動,課堂上讓他們動手自己擺一擺、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拼一拼、比一比等,使他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特別注重聯系實際,使學生懂得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