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陸
2015年兩部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偽裝者》和《瑯琊榜》,再度火了曾經(jīng)已經(jīng)夠火的胡歌,火了“老干部”靳東,更是火了“男神”王凱。33歲的王凱也算大器晚成,從《北平無戰(zhàn)事》中真誠、正直、英氣逼人的方孟韋開始收獲粉絲,隨后那兩部大火的劇,則直接將他推成了人氣王。棱角分明的面孔男子氣十足,誠摯到無邪的眼神,還有略帶磁性的聲音,加上討喜的角色,讓王凱在2015年的熒屏上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而除了劇中的角色,更讓粉絲們喜歡的,卻是王凱的愛好,那就是逛書店、讀書,還有他傳遞的人生正能量,這些,也正是“男神”王凱所遵循的良好家風。
【父母說,讀書是正途】
王凱是湖北人,父親是一家書店的店員,每天和書打交道,自己也非常愛讀書,借助工作的便利,讀了很多的書。
也正因為如此,王凱從小聽父親說過最多的話便是“好好讀書”。盡管父親年輕時也曾是一個超級體育迷,非常希望兒子完成他沒有完成的愿望,并在王凱5歲時就培養(yǎng)他踢足球。當時王凱的老家湖北出了一批包括伏明霞在內(nèi)的跳水冠軍,父親又打算讓兒子去學跳水??刹还茏鍪裁?,父親都不忘叮囑王凱要“好好讀書”。母親的態(tài)度則更堅定,在母親看來,安心讀書才是唯一的正途。
只是,對于年少的王凱來說,無論當運動員還是做學問,沒有一條路是他想要的,從那時候起,他的夢想便是當演員。但夢想是夢想,耳濡目染中,王凱對讀書還是充滿熱情和渴望,讀的書也相對繁雜,歷史故事、各種小說,尤其是改編成影視劇的小說。高中學業(yè)最緊的時候,王凱看課本上有《雷雨》,還曾“不務(wù)正業(yè)”地組織同學們排話劇,坦言“那時候心氣比誰都大,表現(xiàn)欲特別強”,在自導自演的那出話劇中,王凱演了周萍。
后來王凱說,那部粗糙的話劇,便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高中畢業(yè)后,父親單位突然告知可以“頂職”,就是讓孩子去接替父親工作。為了謀得一個鐵飯碗,當時全家人力勸王凱到新華書店上班,并“押著”王凱去上了班。
新華書店的工作,王凱只干了一個月,一個月后,他辭去了工作,只身前往北京,在中央戲劇學院找到了一個培訓班。培訓班一共四個月的課程,當時已經(jīng)開課了兩個月。報名人員說可以來學,但是學費不能少?!耙粏枌W費一萬多,2000年那會兒,一萬多真是個大數(shù)目?!钡屚鮿P沒想到的是,一直反對他當演員、因為他偷偷辭職盛怒中的父親,竟然給他掏出了那筆“巨額”的學費。
王凱感動得無以復加,他懂得了父愛更深一層的含意。從那時候起,王凱發(fā)誓,要做一個讓父母驕傲的人。
王凱做到了。他火了。但面對火了的兒子,兩個老人家卻很少露面,有一次接受采訪時,王凱提到自己的父親。說《丑女無敵》熱播時,他扮演的家明也算轟動一時,春節(jié)時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鄰居都來圍觀,可王凱卻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對味,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卻憂心忡忡。終于那天晚上父親忍不住問他,怎么演了一個那樣的角色。原來父母總覺得人生如戲,怕生活中的兒子也和劇中的家明一樣,不是個光明磊落的男人。
知道實情后,王凱笑壞了。笑過后,他鄭重地跟父母保證,永遠都做一個光明正大、內(nèi)心充滿陽光的人。王凱摟著父親的肩膀說:“老爸,您教我讀的書,都不是白讀的。”
父母這才放下心,對王凱說,王凱爺爺那一輩,基本沒有人識字,到了他這代,才能去上學讀書,叮囑王凱,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讀書。等以后王凱成了家有了孩子,更要教育孩子熱愛讀書。
王凱用力點頭:“放心吧爸,從現(xiàn)在起,讀書就是咱們的家風了。”
【演戲是生意,讀書才是生活】
盡管當年在新華書店只待過一個月,可對那份職業(yè),王凱卻有一種濃濃“初戀情結(jié)”,對書店,也始終情有獨鐘,在北京讀書時,周末別的同學都去逛街,他則是滿北京城逛書店,除了傳統(tǒng)的普通書店外,他開始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那么多值得慢慢體驗的特色書店……
王凱成了一家叫“老書蟲”書店的???。因為這里有一種讓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吸引力——書店寬敞通透明亮,一萬多本藏書從地面擺列到需要用梯子才能夠到的屋頂,曲線飄逸的鮮橙色帆布天花板裝飾,還有浪漫靈動的鋼琴現(xiàn)場彈奏作為背景音樂,書店還提供咖啡與蛋糕。來上一份甜點套餐,翻看一下合意的書籍,簡直是一種雙重享受。
王凱很喜歡這種去書店看書的放松方式,畢業(yè)之后,他有了更多去外地的機會,每到一地,特色小吃可以不吃,特色產(chǎn)品可以不買,但當?shù)氐奶厣珪晖鮿P一定要逛……在南京時,他就打聽到了南京赫赫有名的先鋒書店。
先鋒書店坐落在一個曾是防空洞的地下區(qū)域內(nèi),入口很不起眼,但走進去便會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書店雖然位于地下,卻絲毫不顯陰暗閉塞,明亮的光源藏在弧形的穹頂后,天穹頂上是精致的油畫作品,4000平方米的書店里處處皆風景,有巨大的十字架,有羅丹的“思想者”雕塑,有老式管風琴……像個藝術(shù)館,步步皆風景。
這里不僅賣新書,還提供各種舊書以供閱讀。300個閱覽位寬大舒適,哪怕一本書都不買,也可以在這里愜意地消磨掉大半天的時光。
在南京的日子里,王凱有空就奔去先鋒書店,翻找到一本舊書或新書,坐下來慢慢翻看,滿足感與時光就在手指對書頁的翻動中悄然逝去。
或許是開卷有益吧,王凱一直都覺得自己活得挺充實,他沒有過空虛感,始終覺得充滿底氣。無論參演什么樣的作品,他都不發(fā)怵。他將這歸功于閱讀的力量,并將閱讀這個愛好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
經(jīng)濟條件允許后,王凱開始去國外游歷,但無論走到哪里,一定有一個目的地必須去親自體驗,那就是書店。
第一次去倫敦,王凱便直奔考文特花園的斯坦福書店。斯坦福書店的全稱是“斯坦福地圖與旅行書店”,它從做地圖起家,店里有多少地圖和地圖產(chǎn)品,連店員都說不上來。從19世紀的牛皮紙手繪地圖,到21世紀的倫敦街道圖,應(yīng)有盡有。這家店的地圖有名到什么地步呢?拜訪過斯坦福書店的名人甚至包括了大偵探福爾摩斯——他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這本書里就到過斯坦福書店。
那次王凱買了一張地圖浴簾,打算把它掛在浴室里,可以邊洗澡邊把思緒放飛到地球上的某個角落。還買了一本特別有趣的書——《追云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喜歡不同形狀的云,他認為云是大自然的臉,看云就能讀懂大自然的心情。在這本書中,他不僅教人看各種各樣的云,甚至還從一張耶穌受難的中世紀油畫里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卷層云,還成了“賞云學會”的創(chuàng)立者。
而王凱從小就很喜歡朱自清,所以另一家位于倫敦的書店他也沒有錯過——福也爾書店。朱自清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倫敦賣舊書的鋪子,集中在切林克拉斯路,最大的一家要數(shù)福也爾……如今的福也爾書店早已不是賣舊書的鋪子了,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歐洲最大的獨立書店。那個午后,王凱拿了一本書坐下來翻看,倏忽之間就有了一種穿越到20世紀30年代,與朱自清同在一個屋檐下看書的幻覺。
在法國巴黎,王凱沒錯過莎士比亞書店。這家1951年開張的書店位于巴黎左岸的拉丁區(qū),看上去就像是海明威筆下的建筑一樣。而海明威也正是在這里完成了他的自傳《流動的盛宴》。
王凱是球迷,但在去了阿根廷后,比阿根廷國家男子足球隊更吸引他的,是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這家書店的前身叫光明大劇院,落成于1919年,曾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建筑,穹頂壁畫是由意大利畫家薩拉雷諾·奧蘭迪繪制,1929年改成電影院,21世紀初才改成書店,并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南美第一大的書店……
慢慢地,王凱成了非常另類的書店內(nèi)行,他去的那些書店,或許說起來無人知曉,但略加解釋,就一定會讓人恍然大悟,明白他的選擇是多么高大上。
他曾專程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只為親身體驗位于鮑爾酒店一層的AssOulineVenezia書店。鮑爾酒店原來是一座18世紀的宮殿,室內(nèi)裝飾奢華美麗,書店里藏有的書籍也都極其昂貴。擁有很多著名作家的手抄本。王凱購買了一點不是那么貴的,同行們都收藏名家字畫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上升到了收藏作家手稿的層次。
也有他買不起的,但一點也不妨礙他去瞻仰。紐約百老匯第十二街道的Strand書店他就去了不止一次,因為那里有他所知最貴的一本書——詹姆斯·喬伊斯所寫的《尤利西斯》復制本。雖然一時半會兒沒辦法據(jù)為己有,但每次去看看,都好像是在跟老朋友約會。
王凱去過的絕大多數(shù)書店都有嚴格的開門時間和打烊時間,但也有24小時營業(yè),可以在里面忘記時間的。在去中國臺灣時,王凱就愛上了臺北誠品敦南書店,它不僅以17000平方米的占地成為中國最大的書店,而且還在書店里設(shè)置了零食區(qū)、商業(yè)街、劇院以及音樂表演舞臺。因為有了這些完善的配套措施,足不出戶就可以滿足一切生活需要,只要進了這家書店,就可以心無旁騖地看書挑書放松減壓,時間在這里瞬間停滯。
甚至在廣州,王凱也找到了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書店——1200BookShop。老板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系的學霸,這家店比起敦南書店來更有特色。首先,這家店不賣武俠書、勵志書和商業(yè)書。其次,這家店主要是做夜間生意——白天雖然也營業(yè),但最精彩的時間段是從每天零點才開始。在凌晨2點到6點之間,店里的圖書打6.8折,還贈送免費咖啡,并提供100種左右的餐飲作為夜宵。最有趣的是,書店還有小小的房間是提供給背包客免費入住的。按照老板的說法——白天是生意,晚上才是態(tài)度。
或許,對于王凱而言,演戲是生意,讀書才是生活!
【演員的責任是傳遞正能量】
除了對讀書的摯愛,王凱對自己的職業(yè)本身也有更好的詮釋,他覺得,演好戲是一個演員的本分,而演員的責任,卻是傳遞人生正能量。比如他非常喜歡自己扮演的幾個角色,第一個是《北平無戰(zhàn)事》中的方孟韋,那個年輕人孝父愛兄,沉穩(wěn)持重,冷靜果決,敢于與上級對抗保護學生,王凱本身所展現(xiàn)出的紳士風度與暖男氣質(zhì)更為角色加分,被觀眾稱為“民國青年表率”。
當初,王凱對接演這個角色,除了對自己的挑戰(zhàn)之外,有著更高一層的見解:“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演員的義務(wù)和責任,我們其實和教師有著相似的地方,都屬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只是說老師教給你們更多的是文化知識,或者是生存技能。但是我們通過表演所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更多的是想傳遞給大家一些真善美和正能量,所以我們是有義務(wù)和責任將這些東西傳達給觀眾朋友,尤其是90后不太了解這方面知識的朋友,讓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是比較重要的。”
而2015年令他大火的兩個角色《瑯琊榜》中的靖王和《偽裝者》中的明誠,更是將人生正能量詮釋滿滿,正直善良、堅毅果敢、充滿正義,他完美的塑造不僅讓我們感慨,一個人最帥的不是外表,而是一身浩然正氣。
正如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