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黃 鶯
利用影視手段指導寫作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黃 鶯
針對高中學生寫作立意淺、無材料、無技法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法,用影視手段帶動學生寫作。從兩個方面闡述:一、利用影視手段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一)利用經(jīng)典的電影促進學生寫作時主題的深刻性、獨特性的養(yǎng)成,(二)利用新聞類影視節(jié)目增加學生寫作的思辨性、創(chuàng)新性的養(yǎng)成,(三)利用人物類紀錄片和訪談增加學生寫作的素材;二、利用影視手段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一)利用“蒙太奇”手法指導學生作文的“敘述”技巧,(二)利用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
影視手段 寫作 內(nèi)容 技巧
高中的作文寫作對于師生來說都是一項身心俱疲的訓練,首先學生“三點一線”枯燥的校園生活讓他們?nèi)鄙儇S富的寫作素材,一提起筆就陷入僵局;其次高中繁重的課業(yè)壓力,讓學生很少有時間能夠靜下心來拿起文學書籍閱讀,更少了一份對平常小事用心體會的心境。此外,從教師角度說,有時候我們的作文教學更趨于功利性,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往往以“練審題,多寫作,請講評”的模式出現(xiàn),沒有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為基礎的作文訓練變成了機械的作文套路的練習,學生無趣,老師頭痛。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如何增加學生的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認為利用影視手段指導高中學生的寫作是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
首先我們的學生是標準的“00”后,當今社會發(fā)達的媒體資訊如網(wǎng)絡、電視、電影、漫畫等等圖片資源以迅猛的姿態(tài)進入他們的生活,幾乎占據(jù)了他們絕大部分的閱讀空間,這種輕松直觀的閱讀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他們信息的主要來源,因而對于學生來說寫作以此為媒介,他們更易接受,也較容易提起他們閱讀寫作的興趣,使閱讀真正成為“悅”讀。
其次,“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影視資源是語文課外學習資源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指電影、電視,還可以是包括音像元素在內(nèi)的其他作品,如一段MV,一段自己錄制的新聞短片,一部自己拍攝的微電影等等,如果我們能夠合理的利用它們,無疑為學生睜眼看世界,理性的認知理解世界提供無限的可能,必將能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我們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整體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下面就具體談談我們學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利用經(jīng)典的電影促進學生寫作時主題的深刻性、獨特性的養(yǎng)成。
影視手段可以利用多個材料來構(gòu)筑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深刻性。美國電影理論家波不克說“任何一部電影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主題……在現(xiàn)代電影中最重要的一個發(fā)展就是認識到電影可以處理我們時代最深奧的思想?!彪娪爸黝}的深刻性、獨特性正好與我們作文寫作立意的要求一致,因而如果我們能夠給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經(jīng)典的電影作品,必然能夠給學生以啟發(fā)。比如給他們看了《后天》之后,學生們反響很大,他們爭相討論“在上個冰河世紀結(jié)束的時候,恐龍滅絕了,而人類幸運的存活了下來,那么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來臨,人類還可以幸免于難嗎?如果人類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話,“后天”終有一天會來臨……在這樣一種熱情驅(qū)使下,學生們秀出了一大批呼喚保護自然,關(guān)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章,這樣的影片還有《海豚灣》《遷徙的鳥》《帝企鵝日記》等等。
又比如看《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戰(zhàn)爭啟示錄》等影片可以讓學生把視角投向二戰(zhàn),不僅讓學生接觸戰(zhàn)爭的罪惡,生發(fā)對和平的渴望,更讓學生關(guān)注戰(zhàn)爭背景下人性的高貴與丑陋,產(chǎn)生了一大批思想深刻的文章;看《活著》《萬物理論》《喬布斯》《啟功》等影片,可以讓學生感受困境中人的不屈的精神,以此激勵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形成了許多樂觀向上的文字。
可見,合理有效的選擇經(jīng)典影片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思想的深刻性,反映到寫作中自然產(chǎn)生深刻、獨特的主題。
(二)利用新聞類影視節(jié)目增加學生寫作的思辨性、創(chuàng)新性的養(yǎng)成
所謂思辨性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分辨能力,能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而創(chuàng)新性就是與順向思維背道而馳,以新的思維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這兩種能力的提高都可以借助新聞類影視節(jié)目達成。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產(chǎn)生,新聞熱點成為各類媒體爭相報道、評論的重點。比如,以前的“小悅悅事件”“老人扶不扶現(xiàn)象”“大媽廣場舞事件”,近階段的“明星吸毒事件”“全民整容事件”等等,他們有的是社會之瘤,有的是時代之疾,有的是百姓之痛,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讓他們有話可說,且說得有理。比如“2014年潘石屹捐款1億美元給哈佛大學事件”學生評論整理如下:
贊成潘石屹:
1.許多人議論不滿無非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就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一般,用憤憤的心態(tài)抨擊著善意的行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道德綁架”,一種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心理。
——李笑冬
2.網(wǎng)民群情激奮,其心理應驗了那句俗話“肥水不流外人田”
——劉文靜
3.潘石屹向哈佛捐一億美元之所以引起公眾如此的不滿,是因為中國人有著強烈的“自己人”意識。你竟然不捐錢給中國自己的大學,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嗎!
——沈衛(wèi)愉
4.想套用馮小剛的話對這些憤青說:“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這些人有的是仇富心理,護短心理。無論富人干什么,或是不干什么,統(tǒng)統(tǒng)是不分青紅皂白一通指責。這和我們長久以來的文化、習慣分不開。
——周穎倩
反對潘石屹:
1.我認為,潘石屹捐一億美元給哈佛,其本質(zhì)是因為覺得中國的大學沒有希望。這與大部分北大、清華的學子選擇出國后深造是一個道理。說到底還是因為中國人固有的劣根性——不自信。
——張君華
2.他為什么不捐錢給清華北大?他為什么挑上國際上鼎鼎有名的哈佛?或許有人認為他是為了吸引世界眼球,但在我看來,他不過是看不起國內(nèi)大學。潘石屹見多識廣,追求的東西自然高大上,可現(xiàn)在中國的普通民眾對外國的東西亦是趨之若鶩。手機美國的好,汽車日本的快,明星韓國的帥。中國人骨子里的自卑造就了他們崇洋媚外的奴性。
——張 銀
3.難道最好的教育只有哈佛有嗎?難道中國的大學不能提供先進的教育嗎?歸根結(jié)底,這種行為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缺失和民族歸屬感的淡化。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必然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人物類紀錄片和訪談增加學生寫作的素材
在進行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訓練時,學生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論據(jù),總是用爛的那幾個: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史鐵生、海倫凱勒、居里夫人等,在這種情況下,借助影視資源,給他們提供有用、有力的論據(jù)材料顯得尤為重要。高二時期我們主要補充了以下幾個資源,如以“人文價值”而非“新聞熱點”為取向定位的人物傳記類的《大師》,它囊括了民國時期各個領域頂尖,給后世極大影響的知識分子,還有同類型的中央10套的《人物》,當代的我們還播放了東方臺的《可凡傾聽》和安徽臺的《魯豫有約》,在選用這些名人傳記的同時,我們還關(guān)注底層小人物悲歡的《冷暖人生》,從不同的層面、角度給學生有用的素材。比如我們在播放《大師》視頻《豐子愷》后,學生整理的素材資料:
1.簡單中蘊含著豐富(不簡單)——取材生活場景、人情世態(tài),自然風貌,(掏耳朵、餛飩擔、打開水等等),筆調(diào)簡潔而流暢,畫出了人生的率真,儒雅,恬靜和優(yōu)美;畫出了悲憫和仁愛,他的的漫畫常常流露對人世關(guān)愛的同情心,非常溫厚,初看貌不驚人,但越看越覺雋永,十分耐人尋味。
2.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喜歡他的人說:“這是一個世界級的藝術(shù)大師。”不以為然的人說:“這些畫不中不西,難登大雅之堂?!焙笕嗽u價說:“從前沒有人畫他這樣的畫,以后也沒人畫他這樣的畫,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珍愛。這條標準尤其適用于當下。我們做人做事當經(jīng)得起時間的過濾。
3.悲憫之心:A他看見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東西就要嘆氣,痛感眾生的疾苦愚迷。B抗戰(zhàn)期間,漫畫的畫面更優(yōu)美更寧靜,描寫真善的人間,給人以希望,這在當時既是悲憫情懷,也是有長遠的眼光的。
4.報恩:A對老師最大的恩情就是向老師那樣去做;B一句諾言八個字“世壽所許,定當遵愿”,一生行動四十年“護生畫集,一二三四”。
5.文化心靈: A.兒童的題材,占了豐子愷的漫畫一大部份。他公開宣稱自己是“兒童的祟拜者”,他的心“為四事所占據(jù)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shù)和兒童”。B.一種和平,善良,純真。珍愛所有的生命,蕩滌心靈至寶?!蹲o生畫集》,護生即護心,自己的內(nèi)心因此獲得無比的豐富,感受愈加的幸福。
6.使命感、責任感:A.抗戰(zhàn)期間,畫《漫畫日本侵華史》,題詩“懷里嬌兒尤索乳,眼前慈母已無頭”。這正真正的大家共有的情懷。梅蘭芳,齊白石等等無不如此。B.為魯迅的小說配漫畫,“使它便于廣大群眾閱讀,這就好比在魯迅先生講話時裝上個麥克風,便于聲音的擴大”。
這些人物素材,均可以作為寫作時引用、論證、抒情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議論的空間。
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一般有以下幾種:“蒙太奇”手法,景物描寫手法,細節(jié)描寫手法,白描手法,象征手法,怪誕手法,寫實手法等等,它們與我們的記敘文寫作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里筆者僅就其中幾種手法談談自己淺薄的見解。
(一)利用“蒙太奇”手法指導學生作文的“敘述”技巧
“電影常常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即電影導演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題內(nèi)容將拍在膠片上的一系列鏡頭及錄音帶上的聲音(包括對白、音樂、音響)組成影片的方法和技巧。它打破現(xiàn)實時間的自然順序,將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時空場面進行交叉銜接,將聯(lián)想、回憶、幻覺、夢境同現(xiàn)實融為一體,使時空呈現(xiàn)出跳躍性并獲得多層次的展示”。也就是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舍,以使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這與我們的記敘類文本的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由此指導學生的“敘述”技巧。
比如,我們以《阿甘正傳》為例,短短兩個多小時中導演用最典型的鏡頭解讀了他的一生,影片從阿甘坐在公共汽車站長椅上的回憶展開,伴隨著漂浮的潔白羽毛,依次篩選的鏡頭:他教“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里學跳舞;幫約翰·列農(nóng)創(chuàng)作歌曲;成為橄欖球明星;參加越戰(zhàn);瓦解了一場一觸即發(fā)的大規(guī)模種族沖突;無意中迫使?jié)撊胨T大廈的竊賊落入法網(wǎng),最終導致尼克松總統(tǒng)的垮臺;參加了中美友好的乒乓球賽;開創(chuàng)捕蝦事業(yè),并因此成為千萬富翁;珍妮不辭而別后,跑步途中成就了T恤圖案的獨特設計方法等等,簡潔而又主旨鮮明。我們在寫作指導中同樣可以如此,跨越時空的限制,選擇最典型的鏡頭(片段),構(gòu)成文本的主體,組成很好的記敘類片段式散文,如2015年江蘇卷滿分作文《不朽的青春》,用“窗外,雨來。耳畔,風過。外婆,我又想起了你?!贝鹆送馄诺娜齻€鏡頭:三尺講臺上,您為學生解釋宋詞;侍弄滿園花草;臨終前的遺語??坍嬃艘粋€以青春的心態(tài)面對生命,熱愛生活的外婆形象。
當然這種片段式寫作的鏡頭組合方式還有很多,你可以根據(jù)主題的需要合理的、自然的將現(xiàn)在、過去、未來有機組合在一起。
(二)利用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
電影中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是通過特寫鏡頭來呈現(xiàn)的,它對表現(xiàn)對象的細微部分進行細膩描寫,可以是聲音細節(jié)、人物細節(jié)、景物細節(jié)、物件細節(jié)、色彩細節(jié)等等,起到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典型環(huán)境、突出主題思想等作用。
比如蘇教版必修二教授《林黛玉進賈府》課文時,選用的87版《紅樓夢》中第一、第二集中相應的情節(jié),不僅能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還有助于學生對人物描寫手法的掌握,比如說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第一次出場:坐于船艙之中,一襲白衣,手托著腮,眼帶淚光的特寫鏡頭深得神韻,比如,林黛玉進賈府就是借林黛玉的眼睛看賈府的人和賈府的環(huán)境,電視劇通過多次的林黛玉眼睛的特寫鏡頭來體現(xiàn),又比如王熙鳳出場時笑聲的特寫鏡頭、服飾的特寫鏡頭等等,讓學生看視頻,在加上《紅樓夢》相關(guān)文本的精讀,學生對重點人物的特寫,對群體人物的場面描寫都有了較深的理解,以下是學生的片段描寫:
語段一:“9點45分了!不知誰喊了一句,本來談笑風生的眾人突然愣住,然后像炸了鍋一樣的騷亂起來。吃餅干的將剩下的半塊餅干塞入口中,邊噴子粉末邊艱難的下咽,不時還捶捶胸口,怕被嗆到;洗衣服的頓時加快了手速,上下翻動,連刷帶搓,三下五除二地就將一件衣服洗完;而那些還沒有洗漱的人更是瘋了一樣沖進廁所,邊擠牙膏邊倒熱水,一不小心把剛擠好的牙膏又掉到了水槽里……一時間,整個宿舍雞飛狗跳:講話聲、沖水聲、杯盆叮當聲,推搡聲,叫罵聲響作一團。但在這時,身為異類的A君仍然半靠著墻,口中叼著半塊面包,手中拿著電話,含含糊糊地聊著天,不時還整理一下發(fā)型,真是淡定??!時間正在流逝,A軍仍在耍帥。這時熄燈鈴聲傳來,宿舍燈瞬間熄滅,只聽黑暗中A君大叫一聲“不好”便沖進廁所,不料又撞上墻角,發(fā)出陣陣慘叫。大家都強忍笑意,渾身顫抖,差點沒把舍管引來……(一8 何子為)
語段二:21:29,還有一分鐘,晚自習就要下課了!我將手中的筆一甩,一把扯下胸卡,扔進課桌,卻砸在了桌邊上,我只好迅速彎腰,拿起胸卡塞回課桌。抬起頭一看,教室里一片騷動,同學們原來急馳的筆早已停下,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整理課桌,有的緊緊地盯著鐘……他們都在等待最后一刻的到來?!斑€有多久?”我示意同桌?!?0秒?!彼ǖ鼗卮稹N蚁蜃筠D(zhuǎn)過身子,挪動了一下腳,從課桌旁邊拉下垃圾袋拎在手里,四周的同學現(xiàn)在的動作出奇的一致,紛紛挪動自己的身子,調(diào)整自己的位置,以便第一個沖出去。“還有多久?”“20秒!”時間越來越短,我抓著垃圾袋的手越來越緊,時間仿佛定格,同桌也把身子向左轉(zhuǎn)了出去,一只手抓住課桌左下方的桌面,腳已經(jīng)離開了課桌下,伸向了外面,只怕慢了那么一步,晚回宿舍就是幾分鐘?。∥彝离p眼緊盯手表,身子一點一點向外挪,不時抬頭看看其他人反應?!岸嗑茫俊薄?秒!”有的人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離開了座位,彎著腰,慢慢地向門靠近,還不停地警覺地盯著窗外。我的屁股也已經(jīng)離開了座位,雙腿蓄勁……鈴聲響了,我們以百米賽跑的速度沖向門外。 (一7 鄒承禧)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膚淺的體悟,高中的作文訓練任重而道遠,用影視手段來引導學生寫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他們有興趣進而產(chǎn)生寫作的動力。
【參考資料】
司海超.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美與時代(上半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