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海門市城北小學 周衛(wèi)萍
讓文本情感在多元體悟中生發(fā)
江蘇省南通海門市城北小學 周衛(wèi)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深感頭痛的難題,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體悟文本至關重要,如何通過其他手段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值得深思。
1.圖片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幫助學生降低閱讀的難度,尤其是文章中涉及到學生沒有接觸過的事物的圖片,對學生真正讀懂課文至關重要。比如在教學《水上飛機》《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這樣的科普類童話時,我們就可以出示大量的圖片,幫助孩子更直觀地了解水上飛機和衛(wèi)星的樣子、功能。圖片還能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堂教學情境,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在教學《小露珠》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出示大量關于露珠的圖片,讓孩子盡情發(fā)揮想象,說說小露珠的樣子,這樣就能讓孩子更加深入地感受小露珠圓潤、閃亮、透明的特點。
2.對于學生而言,視頻要比單純的文字更加豐富多彩。通過視頻的播放,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中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了解故事的發(fā)展脈絡,更全面地認識文章中介紹的事件、人物,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中主要事件、人物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如:《哪吒鬧?!分攸c描述了哪吒不畏強暴,為民除害,大鬧東海的故事。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給學生哪吒鬧海的相關視頻,就可以把文字和影像結合起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哪吒的勇敢、機靈的形象,更全面地了解哪吒鬧海的前因后果,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中重要人物、事件的印象,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要抒發(fā)的情感。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應“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們應重視其他學科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更好地解決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系。
1.科學這一學科現(xiàn)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學生們也很喜歡上科學課。在科學課上同學們可以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增長見識,還可以做各種有趣的實驗,提高大家的動手能力。其實,學生在科學課上積累的這些知識和培養(yǎng)出來的能力,還可以幫助其感悟文章的情感!如:《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而富有深意的散文詩形式,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要準確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生就必須有一定科學知識的積累。如:葉子的光合作用,落葉歸根滋潤土壤的作用等等。有了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學生才能真正讀懂課文,才能談得上真正理解葉子的內在美。
2.美術對語文教學的推動作用不可低估。它化抽象為形象、生動,使語文課不再枯燥,它不僅使得老師樂教、學生樂學,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還使學生能很好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如:《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寫了雷奈克在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中受到啟發(fā),通過反復的試驗,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采用一邊讀一邊畫的方式,讓學生明晰聽診器的樣子及它的改進過程。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并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
1.課文的學習、理解往往離不開資料的補充,尤其是那些離學生年代較遠的課文,要想讓學生讀懂它,就必須查找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文章中的人物和作者的基本情況。有了這些基礎,學生才能順理成章地領悟出文章的情感。如:教學《臥薪嘗膽》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體會到勾踐的忍辱負重,就必須讓學生通過資料收集對勾踐有清楚的了解,有些對學生來說較難理解的關鍵內容,甚至還需要教師作相應的補充和解釋,這樣才能讓學生順利走進文本,為學生領悟文章情感掃清障礙。
2.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融注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人生體驗,只有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活體驗來深切感受它,才能進入作者所表述的情景中,體察到作者的喜怒哀樂,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否則,是無法領悟到其中的意義和情味的。比如《學會查無字詞典》,這篇課文就是要我們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不僅是詞語的意思,應該說整個語文學習就和生活實際脫不開關系,需要不斷地勾連起來。再如教學《恐龍》這篇課文,我們除了圍繞文本進行教學,還可以借助中華恐龍園這一常州特有的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探尋恐龍的平臺。學生走進恐龍館讀介紹展板,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恐龍的種類、外形、生活習性、生存環(huán)境、滅絕原因等。所以說閱讀的材料不僅在課本中,還在生活中,老師也以此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學會在生活中閱讀,從而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溝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過程,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教學追求,更是一套教學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們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