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康任
高考作文備考之如何解決考生沒有內(nèi)容可寫的難題
? 廖康任
高考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占整個卷面總分的很大一部分,作文成績是否理想直接關系到語文成績的好壞。然而,對于教師來說高考作文備考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考語文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與高考成績的提高。而大多數(shù)備考的學生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當他面對一個作文題目的時候,絲毫沒有思路而且不知道如何下筆,腦海中沒有資料可以運用。本文將針對這個問題,結合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旨在引導學生科學備考,同時給予面對作文題目沒有內(nèi)容可寫的同學一些建議,爭取不讓學生的作文成績成為語文成績獲得優(yōu)秀的絆腳石。
高考作文;備考策略;閱讀
引言:在高考作文的備考之際,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學生存在審題能力較弱,語言文字功底不強,知識儲備不足等問題,然而正是這一系列的問題造成學生面對新的作文題目的時候沒有思路,不知道如何提筆。針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諸多問題,教師應該首先明確備考方向,分析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思路,然后鼓勵學生多讀文章材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同時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注重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并且隨時記錄自己的感悟,鍛煉自己的文字記錄能力以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就要使學生充分理解作文的命題,然后學會將自己的平時閱讀積累的材料融會貫通。
1.學生知識儲備薄弱 從高考寫作要求來看,高考作文都要求文章材料豐富且內(nèi)容新穎,議論文還要求具有充足的論據(jù)支撐,學生面對如此多的寫作要求,往往倍感壓力,緊張之下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的積累太少,知識面太過狹窄,知識儲備不夠才導致寫作時想不到材料可以應用,沒有寫作思路。有的學生想起的也只是最陳舊的,自己印象最深的,用過次數(shù)最多的例子或者材料,例如,愛迪生、海倫凱勒、霍金、居里夫人的事跡等,而這些單一的例子往往不能夠滿足題目的要求。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太少,因此在寫文章的時候,內(nèi)容往往大多都是重復意思的語句,或者空話連篇,或者絞盡腦汁編造毫無出處的名言警句。這一系列的現(xiàn)象必然導致他們的作文無法得到使自己滿意的分數(shù)。
2.學生不注重觀察生活 臨近高考的高中生,往往處于壓力過大,神經(jīng)過度緊張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甚至有些叛逆的思想,易怒,不想與旁人接觸,也不愛觀察生活,并且對身邊的人或事都持有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更不用說記錄自己的感悟。近年來的作文題目往往貼近生活的居多,而處于這樣狀態(tài)的高中生面對貼近生活的作文題目時,更是無法從生活中找到能充當例子的素材,也很難抒發(fā)自己的切身感受,需要真情流落的時候,學生所能呈現(xiàn)的也只是一切套話空話,致使自己的文章很難有說服力,很難打動閱卷老師,從而引起彼此的共鳴。脫離生活實際的學生會很容易的把這些弊端暴露在自己的文章中,例如,立意不明確、文章詞不達意,見解淺薄等,這些問題同樣是作文分數(shù)低的原因。
1.多“讀”多“寫”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因為課本的閱讀材料是有限的,學生只靠課本文章的閱讀就想擴大自己知識面是遠遠不夠的。而只注重閱讀而忽視了寫作也達不到提筆成文的效果,閱讀和寫作應該齊頭并進,共同得到練習才能夠提升寫作水平,欠缺任何一個方面都會事倍功半。其中對于寫作的訓練就是幫助學生積累各類寫作詞語,了解詞語的適用場合,從而鍛煉學生能夠用適當?shù)恼Z句通順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寫作的前提,閱讀扮演者必不可少的角色,實踐證明,面對作文題目寫不出內(nèi)容的學生都是缺乏大量的閱讀訓練,那些遇到一個題目就能夠提筆寫作,各種資料以及想法源源不斷的學生,一定是擁有大量的閱讀經(jīng)歷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面較廣,對頭腦中儲備的知識也能夠達到“召之即來”的效果,無論是借鑒還是套用模式,都能夠呈現(xiàn)出一篇材料豐富的文章。同時,通過過多的借鑒與模仿,學生也會漸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寫作對于這樣的學生來說不再是困難。
2.關注生活與自我 從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趨勢來看,貼近生活是普遍的命題特點,因此,學生應該注重觀察生活了解自我。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課上不僅僅局限于使學生摘抄背誦各類警句名言,教師應該更多的引導學生將作文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生活中獲取作文素材,讓同學有話可說,這才是教師的目的。然而,處于備考階段的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自己搜集和篩選生活中的玲瑯滿目的資料,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利用網(wǎng)絡收集并且篩選整理出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例子,然后課上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從而引發(fā)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見解。除此之外,另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每節(jié)課前,由一個學生把課前準備的資料分享給全班同學,輪流分享,這在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的同時也節(jié)省了時間。在分享完資料之后,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對資料的感悟與思考,包括從大的方面思考以及從細微之處思考等,并落實到筆頭上,旨在鍛煉學生在面對一個材料時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這對寫作來說至關重要。學生逐漸通過這樣的練習,就會慢慢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從而在寫作中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之,在高考備考階段,學生沒有內(nèi)容可寫的問題的原因就是由于其閱讀量不夠,而且缺乏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與思考而導致。因此,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是教師在了解評分標準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加強訓練。除此之外,通過改變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善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的靈感,才會寫出容易引起閱卷人與考生共鳴的文章。
[1]張開.高考語文作文的類型及評價標準[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2,03:6-10.
[2]袁遠輝.從高考作文評卷看作文備考的三個加強點[J].寫作,2013,19:37-39.
[3]何世英,陳斌.簡論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和應試對策[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3:105-109.
[4]楊悅霞.近三年高考作文試題研究與高三作文復習指導[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02:98-102.
單位: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 44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