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利
(北京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昌平 102206)
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思政課考核方式研究
□王建利
(北京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昌平 102206)
充分認識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式改革重要性,需要結合學校特色和青年學生特點,結合新變化,通過創(chuàng)新研究、形成符合人才目標的考核方式,提升教學實效性,進而培養(yǎng)符合中國復興道路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思政課;考核方式
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對于都市型農業(yè)院校來講,思政課教學需要結合學校特色和青年學生特點,結合新時期的新變化,通過創(chuàng)新研究、形成符合人才目標的考核方式,提升教學實效性。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傳統(tǒng)的精英教育模式不適合與現(xiàn)在的教育形勢;同時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新時期的大學生進入到網絡時代,信息傳遞、信息搜索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有了新的變化,青年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信息收集、加工能力明顯增強,對網絡依賴能力增強,但同時減少了大腦的知識儲備能力,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無從下手的局面。同時,思政課教師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背景、科研方向,增加了教材以外的知識體系,也需要青年學生和教材體系融合貫通,提升知識拓展能力。因此,在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情況下,探索、創(chuàng)新適宜新時期青年學生的思政課考試問題。正確認識學?!耙詫W生收獲為目標”的人才培養(yǎng)意識,充分認識思政課考試方式改革重要性,積極研究約思政課考試意義的弊端和不利因素,強化思政課考試改革重要性特別是思政課考試的方式、類型,命題方式、題型等需要進一步改革,進而培養(yǎng)符合中國復興道路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從教學規(guī)律來看,思政課考試制度是教學活動中的必要制度,是檢驗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尺度,對教學秩序、教學吸引力和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規(guī)范性和約束性。都市型農業(yè)院校具有傳統(tǒng)農業(yè)和現(xiàn)代農業(yè)的特點,作為都市型農業(yè)院校來說,由于教師學科背景、課程教學計劃、教學管理等多種因素,思政課考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2.1 沒有進行統(tǒng)一考試
按照規(guī)定,思政課對應的是同一本教材、同一個教學大綱,應該是同一種考核內容、同一種考核方式、同一種考核結果。教學過程中,部分課程由于沒有統(tǒng)一考試的要求,任課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和大綱,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了內容調整,導致了教學內容沒有達到統(tǒng)一,期末統(tǒng)考沒法進行。教學過程中,部分課程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但是由于任課教師的學科背景不一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側重點也是不一致,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熟悉的內容就多講,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就少講或者不講,教學內容的不一致導致統(tǒng)考內容無法統(tǒng)一,無法進行期末統(tǒng)考。教學過程中,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教師對考核學生的方法認識不同,任課過程中對學生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成績分配不同,有時候導致無法進行統(tǒng)考。
2.2 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從現(xiàn)有情況來看,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思政課考核方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閉卷考試,如《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期末考試過程中題型主要是固定不變的選擇、辨析、名詞解釋、簡答、材料分析和論述等,對一些不擅長記憶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二是開卷考試,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期末考試時采用材料分析和論述的題型,盡管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問題,但是許多學生都是直接抄教學內容,不能很好的反映個人思考能力;甚至個別老師只是讓每位學生交一篇論文,只要跟平時教學相關即可,也無法反映學生的認知能力。三是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期末考試成績比例較大,這使得少數(shù)學生忽視平時表現(xiàn),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堂上玩手機、做其他作業(yè)、遲到早退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影響了教學秩序及聽課效果。
2.3 教學方式影響效果
由于教師學歷、知識結構的不一致,特別是部分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受到學生歡迎。老教師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不熟練,采用“填鴨式”、“注入式教學”的教學方式;年輕教師由于教學經驗少,采用照本宣科、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同時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深入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缺少和學生的互動,沒有形成共鳴。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累、學生不愛聽、對雙方都不利,有時候教學督導評價還不高;導致教育內容的入腦入心的顯性教育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教學目的,沒有達到育人效果。
3.1 圍繞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是“服務首都農村、農民和農業(yè)為己任,全力培養(yǎng)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科學的考核方式有利于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有促進作用。因此,思政課的考核方式應有自己的特點,必須服務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貫徹落實學校提出的“以學生收獲為目標”,引導學生堅持問題導向,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觀點、方法認識社會,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升學習專業(yè)技能的能力,為復興“中國夢”打造良好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
3.2 建立閉卷考試制度
結合當下都市型農業(yè)院校開卷考試的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考核效果及教學實效性效果,筆者認為思政課程組在統(tǒng)一教學內容基礎上,通過集體備課制度、說課制度,完善教學進度,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最后考核方式由開卷考試為主改為閉卷考試為主,強化學生基本理論知識,同時又提升青年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閉卷考試對學生掌握思政課理論體系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思政課課堂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閉卷考試有助于青年學生考試成績的公平、合理評定,有利于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閉卷考試有助于思政課教師在規(guī)定課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減少或避免課程內容的隨意性對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當然,閉卷考試的題型、題量設置也需要符合都市型農業(yè)院校青年學生的認知特點,主觀題也可以采用計算機考試等多種形式進行。
3.3 完善平時成績管理
都市型農業(yè)院校學生特點是理論功底較弱、實踐動手能力較強,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完善青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平時成績管理,把平時課堂表現(xiàn)納入期末成績評價體系,把課堂參與納入考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了解青年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態(tài),通過視頻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較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潛能。通過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增強互動性,提升青年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樹立青年學生學習理論自信心,學習思政理論素養(yǎng)對專業(yè)學習和個人發(fā)展相結合,引導他們在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建功立業(yè)。還需要從教學實效性角度出發(fā),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就可以聯(lián)合學生工作部門,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學生形成考核的主體,把學生在教學周期內的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表現(xiàn)在平時成績中得到體現(xiàn)。
3.4 由知識型轉向能力型考查
考試命題具有導向性作用,但是基本精神與平時教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縱觀近些年全國研究生考試政治考試題型、題目來看,死記硬背的題目相對較少,考察更多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從都市型農業(yè)院校青年學生思政課學習效果來看,考核方式對學生影響不一樣,部分學生認為閉卷考試有助于促進他們學習的動力,開放式題型有利于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結合青年學生特點基礎上,需要思政課教師改變傳統(tǒng)考試命題方式,拓展開拓能力型考試的命題思路,從注重考核學生知識儲備向考核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轉變。也就是說在考試過程中要注重青年學生指在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考核學生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命題思想指導下的命題。如材料分析題等就是如此,它符合思政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根本原則的要求,重點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不唯書、不教條,從實際出發(fā),形成自己的語言標的體系,教師在閱卷過程中可以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答案給予肯定。
3.5 由筆試型轉向實踐型考查
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與實踐是密不可分的,實踐既是理論的源泉,又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反過來,在充分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爭取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從中發(fā)2004年16號文件到教社科2008年5號文件、2011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可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不僅要求各高校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途徑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做到對所有四門課程的“全覆蓋”,而且還具體規(guī)定了實踐教學的學時和學分。針對都市型農業(yè)院校思政課教學實際,也應當注重學生的實踐考察,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學好理論和用好理論,能夠做到知和行的統(tǒng)一。通過課內與課外實踐、校內與校外等實踐,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增強學習積極性、增長才干、增長知識,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式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第6期.
[2]趙世龍,賈 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
[3]牛變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提升策略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4月.
1004-7026(2016)18-0023-02
G643.1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8.011
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能力建設-北京地區(qū)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階段成果,北京農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成果。
王建利(1979-),男,陜西省南鄭縣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