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秀麗
(阜陽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關于亳州二夾弦藝術受眾的田野考察研究
鄢秀麗
(阜陽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亳州二夾弦是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戲曲精品,它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強烈的人民性,深受當地百姓喜愛。亳州二夾弦的傳統(tǒng)受眾多是一些50歲以上的人,但隨著亳州二夾弦申遺成功,社會各界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益重視,它的受眾面在不斷擴充,有了許多新的拓展。對亳州二夾弦藝術受眾進行調查研究,對促進這一地方小劇種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亳州二夾弦;藝術受眾;田野考察;瀕危劇種
亳州地方戲二夾弦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稀有瀕危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如今已被列入重點搶救的人類文化遺產項目。亳州二夾弦是獨具地域文化風采的戲曲精品,它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強烈的人民性,深刻反映了皖地亳州的風土人情,深受老百姓喜愛。
社會發(fā)展的諸多跡象表明,地方小劇種如亳州二夾弦,正經歷著一場巨大的生命危機。它們因經費短缺、劇院衰落、后繼無人、農村人口銳減等原因,正面臨著嚴重的受眾流失問題,這一誕生于農耕文明的地方戲劇,經歷了繁華后,正漸漸無法找到自己的生存土壤,無力承擔自己獨特的文化使命了。藝術受眾的流失,急需我們采取新措施來挽救亳州二夾弦。
亳州二夾弦目前的傳統(tǒng)受眾,主要集中于50歲以上的人,年輕人一般不太喜歡。隨著2007年亳州二夾弦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再次被社會各界認可。廣大青年學子、旅游公司、演藝公司、政府機構,甚至是外國友人都紛紛聚力于挽救它。
如今的二夾弦對于亳州人民來說,已經不只是一個劇種,她已經成為當地人民的傳統(tǒng)精神文化象征,其藝術受眾有了新的拓展,亳州二夾弦也正經歷著風雨之后的發(fā)展期。
亳州是安徽西北部的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它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公元前16世紀商湯在此建都稱為“南亳”,它也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發(fā)祥地之一。自清朝末年起,二夾弦就廣泛活躍于皖北地區(qū),亳州二夾弦是皖北的一支藝術奇葩。
亳州二夾弦屬于“南戲文”形態(tài),它的演唱題材多是民間日常的傳說,屬于南方的民間生活戲曲類,其藝術風格也偏向于委婉、悠長、亮麗、自然,其唱腔活潑優(yōu)美、樸實清新。它的藝術受眾面曾經非常廣泛,除了當地百姓,居民,甚至國家領導人也非常喜歡聽。只是到了近代在通俗音樂的沖擊下,年輕受眾不太喜歡它,也不了解這一瀕危地方劇種了。
1959年,亳縣為了貫徹“雙百”方針,進一步發(fā)掘各類民間瑰寶,正式成立了二夾弦劇團,這是我國第三個專業(yè)二夾弦劇團,河南開封和山東菏澤還各有一個。當時亳縣二夾弦劇團專門從山東請名師傳授,通過“口傳心授”培養(yǎng)了一批演藝骨干。那時,越南有一個考察團到亳縣考察蠶廠,聽了汪志新、王云謀、田芬等人演出的二夾弦后十分夸贊,此事當時在亳縣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后來,亳縣二夾弦劇團到南京演出,本來演出期為七天,可第七天謝幕時,觀眾通過經久不息長過15分鐘的掌聲,拒絕演員下臺,結果劇團又演了七天。
1961年,毫縣二夾弦劇團在當地的核桃林場演出時正值寒冬臘月,許多當地百姓看戲時胡茬子上都結冰渣子了,也不肯回家取暖。他們去淮南演出時,當時的生產隊長這樣激勵大家,“誰的活干好了,誰就去看二夾弦,干不好的就別去看了”。當時農村流行的順口溜是,“割完麥,收起鐮,趕進城去聽二夾弦,聽了它,大人小孩都給錢”。
當時亳州二夾弦是農閑唱,農忙散,非常機動自由,它也沒有特別嚴格的科班制度,表演體裁多為民間的愛情故事等,這些優(yōu)勢讓它在農村和小城鎮(zhèn)擁有廣泛的受眾群。
從文藝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一種藝術作品或藝術流派,其形成及發(fā)展規(guī)律一般會受種族、風俗、時代三個要素的影響。亳州二夾弦一度輝煌的藝術受眾構成,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本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老演員退休、新生力量培養(yǎng)受阻等原因,其藝術受眾面急劇減少,二夾弦演出也漸漸淡出當地老百姓的視線,趨于瀕危滅絕的險境。
經過實地調查,亳州農村當時的一些二夾弦戲班,經常是在農民趕集會時,常常在集會旁搭上一個破舊的臺子,上面有面帶妝容、身著戲服、頭帶配飾的演員。臺中間擺著極少的道具如兩把普通、陳舊、暗沉的椅子,由兩三個人拉著樂器唱著二夾弦。臺下看戲的是不收取門票的,只是零零散散地坐著幾個老人,其間穿插著一些孩童跑鬧、嬉戲,觀眾區(qū)空置很多,周圍再遠一點卻多多少少站了一批看客,也有一些青壯年和就近的小攤販。這一批人每次曲終臺上人員下來收錢時,他們就一溜煙走散了,等下一曲開始時又重新圍上來。
九十年代中后期農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畢竟不像城市觀眾物質上的寬裕。而且,當時農村的青壯年多在外面打工,農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兒童,并沒有多少錢來看戲。如果不花錢能看戲他們還是很樂意的,但在“村民逢場看戲不給錢”的劣性循環(huán)下,只會使這些非正規(guī)的二夾弦劇團慢慢走向滅亡。
此外,通過一些實地調查也發(fā)現,近幾年亳州的一些專業(yè)二夾弦表演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比如近幾年亳州舉辦了二夾弦大賽,來自河南等省份十多個夾弦劇團齊聚亳州,獻上了精彩的表演。有一位家住亳州譙城區(qū)牛集鎮(zhèn)的李大爺,比賽期間天天騎著電動車趕到比賽現場看演出。李大爺表示要不是離家遠,真想繼續(xù)看晚上七點后的比賽。亳州還有一位叫安娜的洋媳婦,也特別的喜歡亳州二夾弦,她時常穿上戲服在公園里唱上一段二夾弦。
由上可知,亳州二夾弦的藝術受眾面雖然變窄了,但專業(yè)的亳州二夾弦劇目還是有觀眾緣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小劇種,還是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的。
隨著現代外來文化藝術的涌入,年輕人對傳統(tǒng)戲曲感興趣的并不多。亳州二夾弦起源于村落場院,是特定時代的藝術財富,當年的時代賦予它繁榮的機會,群眾也賦予了它旺盛的藝術生命,它能夠流傳至今,還有部分傳統(tǒng)受眾,就是因為其核心藝術魅力依舊存在。
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等眾多原因,全國僅有的幾個二夾弦劇團相繼消失。目前,二夾弦的生存空間是非常狹窄的,雖然申遺的成功、政府和社會支持,能夠組織一批人員時常搭臺演出,但其生存前景依舊堪憂,后繼無人是其最大的困擾。改革開放后,雖然有部分健在的二夾弦老藝人一直致力于挽救亳州二夾弦,不斷地組臺演出,但隨著他們相繼離世,這一劇種的發(fā)展還是漸漸勢微。
1988年前后,伴隨著電視、電影、現代歌舞的流行,這一傳統(tǒng)地方戲曲再次受到巨大的沖擊,受眾流失問題非常嚴重。戲劇市場的持續(xù)低迷,使得亳縣二夾弦劇團和梆劇團被迫合并,很大一批演藝人員開始“下?!睊赍X,劇團甚至連工資都發(fā)不出來了。二夾弦的傳承出現了嚴峻的問題,許多用了多年的服裝、道具、布幔一直無法更換,演出質量也大打折扣,這些原因和因素都導致了受眾的持續(xù)流失。
直到1994年之后,文化體制改革逐步走上正軌,亳州二夾弦才有了新的生機,漸漸收復了一些流失的受眾。1997年至今,亳州二夾弦劇團積極參加地、市、省等各類比賽和演出。像當代著名亳州二夾弦藝術家付紅偉,就曾在新的文化體制下,于1999年在安徽省小戲折子戲調演中,表演二夾弦《西湖公主》獲得一等獎,2000年在省第六屆藝術節(jié)調演中因《刎經堂》獲得表演一等獎,2003年在全國國花杯中青年戲曲表演大賽中,因《杜鵑花》榮獲金獎和“十佳演員”的稱號。如今她的每一場表演也是粉絲云集,很受觀眾歡迎。
亳州二夾弦藝術由于時代、社會、自身的原因,現已成為一種瀕危劇種,但其本身蘊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去發(fā)掘并傳播。如今在亳州各界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開拓了更寬廣的藝術受眾面,一些新途徑值得各地二夾弦藝術團借鑒,具體如下。
(一)舉辦全國型的二夾弦表演大賽
亳州近年來舉辦了一些全國型的二夾弦大賽,如2013年9月舉辦的中國·亳州二夾弦藝術節(jié),有來自安徽、河南、山東等地的全國15個院團,共136名演員的參加,該藝術節(jié)為當地老百姓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表演。同期還舉行了二夾弦戲曲藝術論壇,從專業(yè)角度提升二夾弦的表演藝術水準,創(chuàng)新二夾弦戲曲的音樂魅力,使其更容易贏取當代藝術受眾的心。
(二)拓寬傳統(tǒng)二夾弦的藝術受眾面
目前亳州的譙城區(qū)梆劇團能熟練表演的二夾弦劇目已達三十多個,足夠劇團日常中小型的演出。此外,他們也邀請知名編劇或自己主創(chuàng)了一系列的新戲。如2010年該劇團排演了《諾言》,以亳州的老八路軍凌長風為故事原型,講述了一場忠貞的愛情生死戀。2011年的《東漢丞相》等新劇目都令人耳目一新。這些新戲都為亳州二夾弦贏得了大批新粉絲。
(三)亳州二夾弦走進高校被列為新課程
亳州二夾弦屬于稀有瀕危劇種,被列為文化遺產搶救的重點項目。目前,它已被一些學校積極地引入課堂,使之能在廣大青少年中得到繼承和發(fā)展。2011年11月,亳州二夾弦藝術研究所在亳州師專成立,該校專門聘請了付紅傳、馬天軍等知名藝術家為指導教師,定期到學校演出、開展講座、指導教學。2012年該校開設了二夾弦選修講座課,2013年該校正式將二夾弦列為選修課。亳州二夾弦的受眾擴展到青年學子中。
此外,由亳州市委宣傳部安徽職業(yè)藝術學院聯合開辦的“二夾弦”戲曲表演和音樂表演大專班也開始招生,這是我國歷史上首個高校的二夾弦專業(yè),使亳州二夾弦“后繼有人”。
(四)亳州市政府政策層面上的各種扶持
2013年亳州市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主題活動,組織了一批民間藝術搞特色巡演,亳州二夾弦就作為一項政策福利被送進了千家萬戶。2015年4月,亳州譙城區(qū)舉行了“送戲進萬村”農民樂開懷的活動,譙城區(qū)梆劇團的演員為當地20多個敬老院及261個行政村,進行了每村每院的巡回演出活動,50多個備選節(jié)目和500多場的演出,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鄉(xiāng)村群眾戲曲的需求,也極大的擴展了二夾弦的藝術受眾群。
此外,亳州市的一些演藝公司也常常在市區(qū)廣場,如魏武廣場的天幕劇場演出一些二夾弦經典劇目,引得眾多市民前來觀看。市民可免費享用戲曲文化大餐,非常愿意捧場。
2015年1月,亳州市譙城區(qū)檢察院創(chuàng)新普法形式,也收獲了大批的二夾弦受眾群。隨著喧鬧的鑼鼓聲響徹亳州各鄉(xiāng)鎮(zhèn)的田間地頭,下鄉(xiāng)普法活動也和二夾弦藝術牽手了。為了達到最好普法宣傳效果,該檢察院與梆劇團合作,以二夾弦這一群眾喜歡的載體形式排演了一曲《罷宴》,將檢察院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職能編成唱詞,此唱詞易學易記、旋律簡單,許多農村朋友聽過即會哼唱了,甚至連小孩都會唱了,傳播效果非常好。
綜上所述,安徽的地方劇種亳州二夾弦的藝術受眾面,是可以在各種新手段、新途徑下得到迅速拓展的。亳州二夾弦因其濃郁的鄉(xiāng)土特色,極度凝聚的中原傳統(tǒng)文化精神內核和精神品質,理應以更自由、強盛、鮮活的生命力呈現于更廣泛的藝術受眾之中。
[1]鄢秀麗.“二夾弦”文場音樂與武場音樂特色辨[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02).
[2]趙靜,王文靜.二夾弦劇種受眾調查研究[J].美與時代,2013(06).
[3]張紅霞.稀有劇種——亳州市二夾弦的調查研究[J].中國音樂,2009(04).
[4]付紅偉.淺談非遺亳州二夾弦劇種的藝術成就[J].大舞臺,2010(6).
[5]劉紅洲.安徽亳州地方戲二夾弦唱腔音樂審美要素探析[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1).
編輯:馮惟榘
Field Study On the Two Clip Art of Bozhou
YAN Xiuli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Dance,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Anhui 236041)
Bozhou two clip string is a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ra boutique,it has a profound mass foundation and strong people basic,being loved by the local people.Bozhou two clamp string of traditional audience is the elderly over the age of 50,but with Bozhou the success of its inscription,and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ts audience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new development.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Bozhou two Jiaxia art audienc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local opera.
Bozhou two clip string;Art audience;Field investigation;Endangered Opera
F326
A
2095-7327(2016)-01-0133-04
鄢秀麗(1973-),女,安徽淮南人,阜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
阜陽師范學院2014年度安徽高校省級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二夾弦田野考察研究”(2014SK034);安徽省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課題“安徽地域優(yōu)秀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亳州二夾弦考察研究”(B201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