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述論

        2016-04-13 11:16:44
        關(guān)鍵詞:文化研究

        劉 昌 安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述論

        劉 昌 安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漢水上游地區(qū)有著豐富的神話傳說,漢水女神、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牛郎織女等神話,劉邦、蕭何、韓信、彭祖、雌雄陳寶、鄭子真、唐公房等傳說,圣水寺、戚氏墓、張魯女廟等遺跡,構(gòu)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系統(tǒng)和文學樣式。漢水上游神話傳說具有素樸性與真實性、原生性與地方性、融合性與開放性、豐富性與典型性、實用性與實踐性的特征和價值取向。漢水上游神話傳說是漢水上游地區(qū)人民宇宙觀的反映,是漢水上游地區(qū)自然與社會、歷史與文化的形象體現(xiàn),反映了漢水上游地區(qū)人民的科學創(chuàng)造精神與民族性格。漢水上游神話傳說不僅是漢水上游文學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水上游; 神話; 傳說

        文學領(lǐng)域里的神話傳說研究,現(xiàn)在已涉及到語言學、歷史學、心理學、哲學、思維科學等領(lǐng)域,形成了跨學科的研究態(tài)勢,具有了多學科的性質(zhì)。把神話傳說與地域文化相結(jié)合,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學術(shù)視野和學術(shù)方法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它既深化了神話傳說的文學內(nèi)涵,又能夠在地域文化的視域下分析其新的文化價值,在文學研究與地域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漢水是中國古代江淮河漢四大河流之一,漢水流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神話傳說的集散地。漢水全長1500多公里,流域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流經(jīng)地域覆蓋陜、甘、川、豫、鄂5省79個縣市。丹江口以上為上游,丹江口至鐘祥為中游,鐘祥以下為下游。在以漢中為中心的上游地區(qū),產(chǎn)生了怎樣的神話傳說?其內(nèi)容是怎樣的?其特點及文化價值如何?對區(qū)域文化的建設(shè)有怎樣的意義價值?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具有學術(shù)與現(xiàn)實雙重意義的課題。

        一、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研究的現(xiàn)狀及其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shù)界對漢水流域文化的研究,關(guān)注度大大超過以往,武漢大學、華中師大、湖北大學、陜西理工學院、安康學院、湖北文理學院(原襄樊學院)、鄖陽師專、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以及南陽師院等,都成立了相應的漢水文化研究機構(gòu)。

        《陜西理工學院學報》、《安康學院學報》、《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荊州師范學院學報》、《襄樊學院學報》等刊物成為漢水流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載體,一批學人發(fā)表了許多有關(guān)漢水流域文化的文章。根據(jù)胡遂生、付鵬發(fā)表的《漢水文化研究論文索引》[1]統(tǒng)計,20世紀80年代到2008年以來漢水文化研究的論文470篇,其中關(guān)于文學研究的只有50篇。隨后,胡遂生、付鵬又發(fā)表了《1994年-2008年漢水文化研究論文定量分析與研究》一文,對15年來漢水文化研究的論文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2],檢索出有關(guān)漢水文化的文章761篇,經(jīng)過篩選、刪除、去重后,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論文329篇。從研究的主題看,漢水文學研究的論文只有38篇,仍處于薄弱的地位。從上述兩文的統(tǒng)計與分析來看,有關(guān)文學研究還不是這一區(qū)域文化研究的重點,關(guān)于神話傳說的研究很少。陜西理工學院漢水文化研究中心近幾年來編輯出版了《漢水文化研究集刊》(共五集),收文219篇[3-7],檢索收集在這些文集中的論文,涉及到漢水上游關(guān)神話傳說的文章只有10余篇,說明作為文學領(lǐng)域的神話傳說研究還不是研究者關(guān)注的主要對象。

        翻檢近年來出版的漢水文化研究著作,如潘世東的《漢水文化論綱》[8]、馮天瑜主編的《漢水文化研究》[9]、王雄的《漢水文化探源》[10]、張良皋的《巴史別觀》[11]、劉清河主編的《漢水文化史》[12]等,有的也列出了章節(jié)對漢水流域文學進行分析,有的論文集中有單篇文章進行探索,所做的努力和開拓之功值得肯定。但或許是受到時代學術(shù)思潮的局限和研究對象的制約,這些著作皆缺少對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特別關(guān)注和整體研究。面對這樣的狀況,筆者認為,漢水上游的神話傳說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不僅在具體的研究對象上需要深入,而且在理論方法上更需要提升,使?jié)h水上游的文學研究有一個新的局面,其意義不言而喻。

        首先,通過對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文化意義的探討,可以使文學研究者明確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產(chǎn)生、發(fā)展是中華文化與文學產(chǎn)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有漢水上游的文化特色,也與中華文化與文學有密切的關(guān)系。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說:“用神話作為人類思想的歷史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手段,是一門科學?!盵13]事實證明,一旦脫離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去探索神話傳說的軌道,便會失去本民族神話研究的民族特質(zhì),其學術(shù)的科學意義也就無從談起了。

        其次,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研究,不僅具有較強的學術(shù)價值,而且能夠讓人們了解這塊土地豐厚的文化積淀,更能喚起人們熱愛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對社會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功能,有益于民眾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建構(gòu)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shè)不斷發(fā)展、文化事業(yè)不斷進步的大好形勢下,在國家注重文化建設(sh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背景下,區(qū)域文化怎樣凸顯特色,文化產(chǎn)業(yè)如何做好做大,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可以使這一文化形態(tài)轉(zhuǎn)化為經(jīng)濟的增長點,促進區(qū)域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更有活躍經(jīng)濟的巨大張力。

        再次,神話傳說的研究,既是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也可以作為精神產(chǎn)品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在很大層面上,是怎樣融入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的社會貢獻力量。因此,開闊學術(shù)視野,拓展研究領(lǐng)域,成為高校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主要內(nèi)容

        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流域作一個為地理區(qū)域空間,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具有特殊的經(jīng)濟地位。該區(qū)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和發(fā)祥地之一,坐落在漢水上游的漢中、安康、十堰等重要城市,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有著豐富多樣的神話傳說。

        在《詩經(jīng)》“二南”里就有很多描寫該流域的詩篇,《大雅·旱麓》篇所寫的漢山,《沔水》篇所寫的丙穴嘉魚等就在今天的漢中境內(nèi)。在漢水中上游交匯的湖北十堰市房縣,產(chǎn)生了中國的第一個大詩人,周宣王的輔臣、西周的太師尹吉甫。據(jù)現(xiàn)代的學者考證,《詩經(jīng)》的產(chǎn)地就在房縣,尹吉甫還被稱為“中華詩祖”。該地區(qū)先后收集挖整詩經(jīng)尹吉甫文化有關(guān)資料100多萬字、錄音帶20多盤、數(shù)碼錄音200多MB及錄像帶30多盤,拍攝照片資料3萬多張,挖整尹吉甫在房縣的傳說故事50多個,收集《詩經(jīng)》相關(guān)民歌30多首,而且還將《詩經(jīng)》民歌進行演唱,引起了熱烈的反響。[14]

        在漢水上游的漢中市漢臺區(qū)、南鄭縣打造的“一江兩岸”生態(tài)旅游、休閑娛樂的漢水景觀地帶,設(shè)計者們也是將漢水文化的元素融入了自然景觀之中。在這個自然生態(tài)休閑園里,還專門修建了一個“《詩經(jīng)》文化廣場”。在廣場中建有高達數(shù)十米的周公雕像,在雕像的臺基四周,鐫刻了幾十首有關(guān)漢水流域的《詩經(jīng)》原文,供人們緬懷周公的恩澤,了解周代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這一“《詩經(jīng)》文化廣場”成為漢水兩岸人民學習、休息的重要場所。

        這里我們要特別提到《詩經(jīng)》“周南”中的《漢廣》篇。這篇作品描寫了一位漢水女神的形象,這是中國文學中第一個關(guān)于河流的女神形象。對漢水邊的這位“游女”,人們不僅僅把她看作是一個具體的女子,而且在后世的學者看來,她就是一位女神,給漢水人民帶來庇護和福祉的神女,并賦予了她很多的美麗傳說。

        在此之后的屈原,流放漢北時,也受到漢水文化中女神文學的影響,在其創(chuàng)作的《九歌》里,所作的《湘君》、《湘夫人》及《山鬼》等篇,都有漢水女神的影子。這些作品中形成的“湘水女神”的故事系列,在源頭上,也與漢水女神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繼屈原之后,宋玉所寫的《高唐賦》,在賦中極力描繪的巫山神女,更是漢水女神的延伸和發(fā)展。魏晉時期,以漢水女神為題材的作品很多,尤其是曹植在《洛神賦》中有“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是以漢水女神為比擬對象的。此后,許多文學家、詩人都有詠嘆漢水女神的作品。

        女媧神話在中國神話系統(tǒng)里,較引人注目,各地流傳的版本也不一樣。據(jù)有的學者統(tǒng)計,在全國各民族、各省份中,明確有女媧出現(xiàn)的神話和故事有247個,女媧文化遺存1439個,涉及到全國很多地方和不同的民族。[15]在漢水上游的平利縣,有女媧摶土造人之處,上有祠曰:女媧圣后。據(jù)現(xiàn)存的資料表明,巴山余脈女媧山,位于縣境中北部,方圓幾十平方公里,《華陽國志》等很多歷史地理著作對此作了記載。平利縣還有眾多的女媧故事和歷史遺跡,本地的民眾還有許多的祭祀活動。王子今先生認為,女媧傳說,最初見于《華陽國志》,陜西安康平利地方女媧傳說有關(guān)的文化遺存,記錄年代較早,文化影響也較為顯著。2003年10月在漢水之濱安康市舉行的“中國平利女媧文化研討會”上,國內(nèi)很多學者,如蕭兵、劉華祝、高大倫、呂微、周曉陸、焦南峰、宋超、趙瑞民、劉曄原、楊利慧等在會上都充分肯定女媧神話傳說在陜西平利的諸多證據(jù),也認為女媧文化的發(fā)源地是在平利地域。[16]除了平利縣的女媧傳說外,處于同一區(qū)域的湖北十堰竹山縣,也有著許多女媧神話故事與傳說,展示了女媧神話傳說的多樣性和廣泛性。

        炎帝是中國神話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其事跡在各地都有傳說。梁中效教授在《炎帝與漢水流域文化》一文中,根據(jù)《國語·晉語》、《帝王世紀》、《水經(jīng)注》等典籍的記載,考證炎帝和神農(nóng)氏是既有聯(lián)系而又相互獨立的部族領(lǐng)袖,但無論是炎帝還是神農(nóng),都生長在漢水流域,對漢水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7]

        在中國歷史和文學史上,大禹集神人與圣王于一體,既有歷史人物的真跡,被認為是夏王朝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他又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帶有強烈的神話色彩。

        大禹和漢水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治理漢水的功績在漢水流域廣泛流傳。在《尚書·禹貢》篇里,記載有大禹治理漢水的狀況,“嶓冢導漾,東流為漢”,正是這一史實的反映。在今天陜西寧強縣烈金壩,這是漢水的源頭,這里有歷時千年的禹穴古桂,有一座禹王宮(“文革”中被毀),還有一個白巖灣的巖石洞,洞內(nèi)有巨石,人稱“石牛”,“石?!钡谋臣巴尾坑?個古字,后人認為是刻石記功,稱為“禹碑”。

        除了漢中的寧強之外,在漢水上游區(qū)域,還有安康旬陽縣境內(nèi)的“禹穴”,在旬陽縣東小關(guān)鋪。漢水北岸有一洞穴,上面有摩崖石刻,刻有“禹穴”二字。據(jù)《興安府志》記載說,相傳大禹治水于此息,這也是天下四大禹穴之一。

        關(guān)于天漢、漢水與牛郎織女的記載和傳說,也是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豐富內(nèi)容。從《詩經(jīng)·大東》篇所言的“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中可知,“天漢”、“織女”都與漢水上游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对娊?jīng)》時代不僅把漢水比作了天上的銀河,而且織女的形象也以神奇的形式出現(xiàn),成為后世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雛形。[18]

        在漢水上游的漢中,古漢臺、飲馬池、拜將壇等留下了漢家四百年創(chuàng)造者劉邦的歷史遺跡。今天的古漢臺,相傳是漢高祖劉邦被封漢王的宮廷遺址。在古漢臺東南三層臺地上,上覆一亭,下有一璞石,因在原府治的月臺上,故名“月臺蒼玉”。相傳為漢時宮廷陳設(shè)的石鼓。民間傳說,石鼓原是劉邦的上馬踏腳石。一次,劉邦上馬不慎滑了一跤,惹得惱怒,抽劍砍去一片,即留下現(xiàn)今所見被削的石痕。后人又稱之為“試劍石”,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回憶漢中生活時,曾寫下了“劍分蒼石高皇跡”的詩句。

        離古漢臺向南不遠處,還保存有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拜將壇”遺址。關(guān)于韓信拜將,除了正史記載外,在漢中民間,對蕭何推薦韓信、夜追韓信的故事更是傳頌不已。相傳在今天的留壩縣馬道街北的樊河邊,便是當年蕭何追韓信之處。今河邊尚立一碑,是清代嘉慶年間馬道驛丞黃綬所立,上書“寒溪夜?jié)q”。此碑右側(cè)相聯(lián)處,還有一碑,上刻“漢國相蕭何追韓信至此”,最早為乾隆年間褒城縣事萬世謨立,后咸豐年間馬道士庶人等重刻立。明代侯居坤《拜將壇》詩曰:“漢水城南萬木叢,高皇曾此拜元戎。興劉赤幟多多善,拒徹丹心耿耿忠。項蹙烏江功已最,身擒云夢計何窮。登壇舊跡今猶在,千古人懷國士風?!盵19]

        在這些歷史遺跡和歷史演義的背后,我們不難看出漢水上游文化的深遠與厚重。除此之外,在漢水上游還有關(guān)于彭祖養(yǎng)生為民乃至長壽之道的傳說、隱而修身濟民的鄭子真的傳說、唐公房修煉得道終而成仙的傳說,以及圣水寺漢桂與五龍泉、戚氏墓、張魯女廟等歷史傳說和遺跡,可以了解漢水上游的神仙品格和文化內(nèi)涵。

        彭祖在歷史上被認為是堯時的賢人,但在歷史的演變中又是一位得道的仙人,先秦諸子如《莊子》、《荀子》、《列子》、《呂氏春秋》等著作中,都講到彭祖在養(yǎng)生治氣方面的卓越貢獻,在《世本》、《大戴禮》、《史記》等史書都有其身世的記載。漢代劉向的《列仙傳》、晉代葛洪的《神仙傳》也都把彭祖作為神仙看待。

        彭祖?zhèn)髡f是以菊為媒介與漢水聯(lián)系起來的。據(jù)傳說,魏文帝年少時,遇看相者謂其不壽,后彭祖折南陽酈縣菊獻之,帝服后得壽。漢水流域南陽地區(qū)以盛產(chǎn)菊花有名,漢代應劭《風俗通義》、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等典籍里,記載南陽酈縣甘谷有菊水,飲以長壽,東漢的達官名士如胡廣、王暢、劉寬、袁隗等都汲飲此水,以冀養(yǎng)生。而菊水是漢水支流湍水的一條水系,最后注入漢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四菊條載,原產(chǎn)南陽的甘菊可入藥,始為野生,后人始載培種植。

        在漢水上游所輻射的豫西南地區(qū),還有雌雄陳寶故事傳說,影響深遠。據(jù)《史記·封禪書》的記載,秦文公時獲若石,在陳倉北阪城(今屬寶雞)祠之。神靈夜來時聲如雄雞,故命之陳寶。寶雞祠在故陳倉城中,所以唐代就將陳倉改為寶雞,沿用至今。學者們認為,陳寶的傳說與古人對流星神的崇拜有關(guān),在后世的典籍記載里,又將陳寶分為雌雄兩種,認為雌陳寶在陳倉,雄陳寶飛集到河南南陽穰縣(今河南鄧縣境),在漢代南陽的畫像石中,就有許多陳寶的圖像。再到后來,雄陳寶又被附會為劉秀了。漢光武帝劉秀出自南陽蔡陽,屬今湖北棗陽,與穰縣相距不遠,同屬漢水流域。將雄陳寶附會劉秀,以兆應之后劉秀南陽興起,奪取天下。在這里,把傳說與歷史相聯(lián)系,正好反映了漢水流域孕育了許多英雄豪杰,地域文化成為中國歷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20]

        在漢水的支流褒河谷口,留存有漢魏“石門十三品”摩崖石刻,有一方摩崖“石虎”,旁刻“鄭子真書”,相傳是西漢成帝時漢中的隱士鄭子真隱居垂釣之處。由于鄭子真隱居不仕,而且三次拒絕了權(quán)貴王鳳的聘請,名動京師,被人稱為“谷口先生”。后人有詩稱贊曰:“漢代名流重子真,潔身卻聘隱垂綸。風高不讓嚴陵瀨,褒谷魚臺似富春?!盵21]

        而唐公房的故事,更具有傳奇的色彩。城固人唐公房,是西漢王莽時期人,為郡吏,后學道得仙,服了師傅真人李八百給的丹藥,一天中午,帶著妻、子、六畜、房屋飛升上天。這一傳奇故事,就化為后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來源。唐公房的故事,今尚存有一碑,為漢碑,碑上有篆字“仙人唐君之碑”,碑文是隸書,記有唐公房的成仙內(nèi)容。

        在今漢水南岸的南鄭縣圣水寺,寺內(nèi)外有青、白、黃、烏、黑五個龍泉,有“五龍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民間傳說有這樣的民歌:“青龍泉清澈見底,白龍泉白色映天。黃龍泉金光閃閃,烏龍泉烏色燦燦。黑龍泉黑如漆炭,五個泉都有龍蟠?!彼聝?nèi)院中有一株古桂樹,相傳是西漢初年蕭何親手栽植的,故名“漢桂”。其桂與一般桂樹不同,故后人多有題詠石碑留存。[22]

        在有關(guān)漢代的傳說中,戚氏夫人的故事頗為神奇,至今在漢水邊的洋縣尚留有的戚氏墓,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但從《史記》所載可知,戚夫人又稱戚姬,山東定陶人,漢高祖劉邦的寵姬,生子劉如意,被封趙王。戚姬在劉邦處勸立其子,使呂后深為嫉妒。劉邦死后,呂后執(zhí)政,便對戚姬痛下毒手,斷手足,去眼,煇耳,飲喑藥,命曰“人彘”,迫害致死。使戚夫人與洋縣有關(guān)聯(lián)的,是酈道元《水經(jīng)注》所載之故事:“洋川者,漢戚夫人之所生處也。高祖得而寵之,夫人思慕本鄉(xiāng),追求洋川米,帝為驛致長安,并蠲復其鄉(xiāng),更名為縣,故又目其地為祥川,用表夫人載誕之休祥也?!盵23]在今洋縣戚氏鄉(xiāng)戚氏村有一墓冢,相傳是戚氏被呂后害死后,族人收尸葬此,為避禍,后人改姓武。在酈道元之后的許多地方志中,都對此附會,如《洋縣志》、《西鄉(xiāng)縣志》、《漢中府志》、《續(xù)修陜西省通志稿》等都有類似的記載。對洋縣、西鄉(xiāng)所存的戚氏“故里”、“墳墓”,南宋胡三省在《通鑒釋文辯誤》中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了考辨。但是,流傳在洋縣一帶關(guān)于戚夫人的民間傳說故事,還是寄托了后人追思。

        在漢水上游勉縣溫泉鎮(zhèn)光明村慣子山上,有相傳為東漢張魯女的墓冢?!躲婵h志》、《水經(jīng)注》等方志也多有記載。在墓冢處,原有女郎廟,也稱娘娘廟。《后漢書·郡國志》載張魯女浼衣懷孕生二龍,死后靈柩升騰到山上,此山就叫女郎山。后民間傳說演變?yōu)橛^子山、罐子山,現(xiàn)在又叫慣子山,水旁還有搗衣石。清人王漁洋有《女郎廟》詩:“朝過女郎道,遙望女郎祠,溪水疑環(huán)佩,春山學黛眉,千株丹橘熟,一徑碧苔滋。日暮神靈雨,西風滿桂旗?!盵24]

        三、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價值

        神話傳說產(chǎn)生于人類童年時代,它是人類精神的開端,是民族文化精神最早的土壤,也是最早的文學藝術(shù)形式。原始先民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具體的、非理性的認知,但這并不表示它是沒有價值的認識,恰恰相反,古代人民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神話傳說之中。先民以神話思維解釋世界、表達情感,它是以主客渾融為基礎(chǔ)、以形象為核心、以情感為特質(zhì)、以集體性和整體性為表征的原型心理的體現(xiàn),是一種原邏輯的感性的思維形態(tài)。由于歷史地理的特殊性,漢水上游地域還產(chǎn)生了大量的民間傳說,涉及政治、軍事、經(jīng)濟、宗教、自然、交通、文化傳播等許多方面。這些神話傳說一方面具有一般神話傳說的基本性質(zhì),另一方面又顯示出自己獨有的特性。

        首先,漢水上游神話傳說具有素樸性與真實性特點。漢水上游神話傳說可以分兩類來看,一是起源于早期社會的神話,它是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的詩性解釋;再一個就是在不同時期產(chǎn)生的民間故事與傳說。而無論哪一種情形,這些故事都以最為本色的方式,真實地講述了漢水上游地區(qū)人民的宇宙觀、歷史觀,以及他們生產(chǎn)生活的具體狀況。

        其次,漢水上游神話傳說具有原生性與地方性、融合性與開放性特征。在對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梳理過程中,一些原生神話傳說并沒有因為歲月流變而發(fā)生變異,而是具有著較強的地域性特點,也影響著周邊地域的神話傳說,例如女媧補天造人的神話,漢水女神的演變,銀河天漢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流傳,蜀道開通的神話與歷史故事,劉邦漢家基業(yè)的傳說與遺跡,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自然風物、社會故事、生活風俗傳說等等。

        再次,文化的多元融合造就了漢水上游地區(qū)神話傳說的豐富性與典型性。在中國自然地理與文化地理上,漢水上游地區(qū)在歷史的重要區(qū)域位置,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們爭奪的要地,而且,在文化吸納和傳承方面,也具有豐富的內(nèi)容和鮮明的特點,因而,有許多的神話傳說也在這里流傳并積淀下來。漢水上游地區(qū)歷史上還有多次的移民活動,從三國時期一直到明清時期,人口的遷移和流動,也帶來了許多地域的風土人情和神話傳說。我們在中國神話傳說里,可以看到有不少的神話作品與漢水上游有密切的關(guān)系,并一直在漢水上游地區(qū)流傳。如盤古開天辟地神話,女媧造人神話,漢水女神神話,牛郎織女神話,蜀道開通、兩漢三國傳說故事,等等。這些神話傳說都是漢水上游地區(qū)神話傳說的精品,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精華。

        最后,漢水上游神話傳說具有實用性與實踐性的價值取向。由于漢水上游地區(qū)特殊的自然地理與歷史文化背景,使得生活在這里的人民比較關(guān)注自身的福禍安危,他們面對嚴酷的環(huán)境,更多考慮的是生存問題。在神話傳說里,也多表現(xiàn)與生產(chǎn)實踐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富于思辯和虛幻內(nèi)容的很少,表現(xiàn)出實用性與實踐性的價值取向。比如女媧神話、禹王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比如蜀道開通、漢王圖強以及各種生活婚戀故事,等等。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實用性與實踐性傾向,突出反映了中國文化精神不尚玄想,執(zhí)著務實的價值取向,是中國文化的生動具體的體現(xiàn)。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敘事體系,是漢水上游地區(qū)文化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并影響著漢水上游人們的精神文化和心里體驗,是漢水上游重要的精神文化產(chǎn)品,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作用。

        漢水上游神話傳說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下列幾個方面。

        第一,它是漢水上游地區(qū)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宇宙觀的反映,也是中國哲學思想發(fā)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它是漢水上游地區(qū)自然與社會、歷史與文化的形象體現(xiàn)。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神話顯示著博大的民族精神和東方魅力與美質(zhì);歷史化的神話可以成為追溯歷史的線索;實用化的神話凝聚著大量的原始文化信息,可以去探尋原始神話的真跡。[25]

        第三,它反映了漢水上游地區(qū)人民的科學創(chuàng)造精神,也是該地域民族性格的寫照。漢水上游神話傳說中的“魯班造寺”、“蜀道開通”、“木牛流馬”等,也都反映了漢水上游地區(qū)人民高超的技術(shù)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智慧。漢水上游神話傳說以勤勞、善良、敦厚、智慧為基本的價值取向,神話傳說中所歌頌的人物不僅補天平地,治水開路,而且在與自然抗爭和奮斗的過程中,有著堅韌、樂觀的精神和智慧的能力,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值得發(fā)揚光大。

        第四,漢水上游神話傳說是漢水上游文學的生動表現(xiàn),也是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水上游神話傳說有顯著的民間口頭文學樣式,體現(xiàn)了漢水上游文學早期的發(fā)展形態(tài),也為后世文學所借鑒和取材。從形式上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記神記事為主的神話傳說,逐漸向以記人或人神結(jié)合的方向轉(zhuǎn)化,從而形成史傳、戲曲、小說等重要的藝術(shù)形式。從內(nèi)容上看,自《詩經(jīng)》、《楚辭》以來,漢水上游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事件成為后世文學作品借鑒和引用的重要題材,《史記》、《古詩十九首》、李白詩作,以及明清小說、當代漢水流域作家作品、秦腔和漢調(diào)桄桄,等等,大都對漢水上游神話傳說進行借用,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

        [1]胡遂生,付鵬.漢水文化研究論文索引[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2).

        [2]胡遂生,付鵬.1994年-2008年漢水文化研究論文定量分析與研究[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4).

        [3]葉孟理.漢水文化研究集刊(一)[C].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

        [4]王立新.漢水文化研究集刊(二)[C].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9.

        [5]張社民.漢水文化研究(三)[C].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

        [6]張義明.漢水文化研究集刊(四)[C].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3.

        [7]劉保民.漢水文化研究集刊(五)[C].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

        [8]潘世東.漢水文化論綱[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9]馮天瑜.漢水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2006.

        [10]王雄.漢水文化探源[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11]張良皋.巴史別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12]劉清河.漢水文化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

        [13]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M],連樹聲,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275.

        [14]民俗文化網(wǎng).中華詩祖尹吉甫與詩經(jīng)傳說和故事轟動中日“非遺”保護[EB/OL].(2008-09-08)[2014-04-15].http://www.mswhw.cn/whyc/20080942258.html.

        [15]潘世東.漢水文化視野下的圣母女媧[J].十堰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4).

        [16]李尚海,鄒惠珊,黎勝勇.平利女媧文化研討會綜述[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2004(2).

        [17]梁中效.炎帝與漢水流域文化[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2(1).

        [18]梁中效.漢水流域的牛郎織女文化[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3(1).

        [19]嚴如熤.(嘉慶)漢中府志[M].郭鵬,校勘.西安:陜西出版集團三秦出版社,2012:1086.

        [20]夏日新.漢水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M]//馮天瑜.漢水文化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2006:69-74.

        [21]羅秀書,等.褒谷古跡輯略[M].同治十三年刻本.

        [22]南鄭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南鄭縣志[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620.

        [23]楊守敬,等.水經(jīng)注疏注[M].段熙仲 點校,陳橋驛 復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2729.

        [24]嚴如熤.(嘉慶)漢中府志[M].郭鵬,???西安:陜西出版集團三秦出版社,2012:1056.

        [25]趙沛霖.物占神話、原始物占與神化的實用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6(3).

        [責任編輯:王建科責任校對:王建科曹 驥]

        2016-03-15

        2016-04-22

        劉昌安(1961-),男,陜西漢中人,陜西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教學與研究。

        陜西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09J018);陜西理工學院漢水文化研究中心項目(SXLGH1201)

        I207.73

        A

        1673-2936(2016)03-0012-06

        猜你喜歡
        文化研究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誰遠誰近?
        日本一道本加勒比东京热|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色偷偷偷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video| 亚洲黄片高清在线观看| av男人操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少妇饥渴偷公乱a级无码| 96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蜜桃成熟时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 亚洲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欧美日韩a级a|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清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精品中字| 国产喷白浆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文学婷婷六月开心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在线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 91日韩东京热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 色综合另类小说图片区| 操国产丝袜露脸在线播放| 久久性爱视频| 免费啪啪视频一区| 亚洲黄色一插一抽动态图在线看| 浓毛老太交欧美老妇热爱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