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賓翟利華
1.2.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增強擔當意識 做好廣播電視編輯
劉曉賓1翟利華2
1.2.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廣播電視編輯要自覺樹立起擔當意識,強化責任,起模范帶頭作用。
新聞輿論擔當意識模范帶頭
2016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做好這“四者”,廣播電視編輯要自覺樹立起擔當意識,起模范帶頭作用。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
新聞類節(jié)目包括消息、簡訊、錄音報道、主題報道、系列報道、現(xiàn)場連線、人物專訪等,當各路記者發(fā)來各類報道時,編輯應在把關環(huán)節(jié)做到敏感發(fā)現(xiàn)漏洞、有效處理問題。政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記者們的來稿中,一旦在語句和表達方面存在錯誤,編輯們應樹立擔當意識,嚴加把關,將隱患排查于初始階段。
其次,廣大編輯平時應自覺學習、了解、掌握各項政策主張,對提法、內容、方向、重點、對象、范圍、目標和實際,都要了然于胸,面對記者們發(fā)來的批量稿件,能夠做到一眼識破真?zhèn)?、一筆點破正反,胸有成竹地做好正確輿論導向。
編輯工作是一項社會文化工作,它的特點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專業(yè)性。編輯人員在政治素質方面應該有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敏銳地政策觀念,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業(yè)務素質方面應該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較強的策劃能力、組織活動能力、操作能力。編輯人員在編輯崗位從事編輯工作,就要主動將重擔扛上肩,增強擔當意識。稱職、敬業(yè)、優(yōu)質地做好手頭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形勢發(fā)展,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文藝類節(jié)目有曲藝、音樂、文學、舞蹈、藝術等,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當前制作相關內容的頻率頻道有評書曲藝廣播、音樂之聲廣播、漢語新聞綜合廣播、文體娛樂頻道、內蒙古衛(wèi)視等。廣播電視編輯在駕馭本類作品稿件時,從開始到最后階段,都需要強化擔當意識,真實記錄風云、客觀再現(xiàn)史實。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目前已有蒙古語、漢語、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以及微電影等十多種晚會類節(jié)目。制作節(jié)目的編導們,更需要強化活動中的擔當意識,要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積極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的呼聲,反映人民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線下活動主要是指一些公關、路演、展賣等活動,公益活動是指一定的組織或個人向社會捐贈財物、時間、精力和知識等的活動,作用主要是贏得良好聲譽、融洽社會關系、擴大社會影響、增加經濟效益。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已組織了許多鮮活熱鬧、豐富多樣的線下類、公益類活動,如“雷蒙讀書會”“雷蒙老歌會”“雷蒙健康小屋”“北疆楷模發(fā)布廳”“愛心助學”“樂購匯”“李樂羽群”等,活動地點選擇在自治區(qū)不同盟市,活動的社會覆蓋面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增強。
以2016年4月23日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圖書館舉行的第27期“雷蒙讀書會”活動為例,本次讀書活動主題定為“讀書與生存”,邀請到本地嘉賓500多人,特邀北京教師2位,共同探討讀書與生存的意義。在現(xiàn)場交流、分享、共話中,觀眾不禁深受感動、情牽命運、潸然淚下,受益匪淺。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全年開展各種線下類、公益類活動上百場,主題有人物、生活、精神、扶貧、幫困、救助等,社會反響非常好。
這些活動屬于大眾傳播活動,傳播學奠基人拉斯韋爾提出,大眾傳播具有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社會協(xié)調(聯(lián)系)功能、文化傳遞功能、娛樂功能,大眾傳播的功能是縱向的、動態(tài)的,也是復雜多變的,具有暫時性、適應性和可變性的特點。當大眾傳播功能出現(xiàn)功能失調或者功能障礙,就會給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廣大編輯人員在參與這些活動(包括組織、策劃、宣傳、錄制、播出等)過程中,應該自覺樹立起擔當意識。做到不失誤、不遺漏、不跑偏、不造假、不訛傳、不造謠、不煽動、不泄密、不侵犯隱私權等等,推動社會向前進步。
公平是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個人承擔著他應承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正義是人類社會普遍認同的崇高價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觀點、行為、活動、思想和制度等。遵循公平正義原則,能使絕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受益,有效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和力量,實現(xiàn)全社會的團結與合作。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目前已成就一批良好的監(jiān)督類節(jié)目,如《法治直播間》《法治專線》《行風熱線》《天天說法》《天天3·15》《廣播實錄》《雷陣雨》等,這些節(jié)目站在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不同主題,對內蒙古自治區(qū)各行業(yè)、各部門,上至政策主張下到民生需求,從糾紛、維權到違法、追責,都進行了權威、客觀、有效、正面的采訪、調查、求證、報道,在廣大受眾中反響良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xiàn)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
相關編輯人員在監(jiān)督類節(jié)目采制過程中,要秉持擔當意識,讓法律成為群眾權利的有力保障。自己采制的節(jié)目要實現(xiàn)法律對公民合法權利的保護,進而贏得公民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法治環(huán)境,將群眾的訴求引入法律程序和規(guī)范中,進一步推動法治社會的發(fā)展;關注社會誠信建設,使遵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廣大編輯應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自覺樹立起擔當意識,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做好傳播者、記錄者、推動者、守望者。
[1]蔡雯.新聞編輯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6
[2]陳桃珍.編輯概論[M].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1.10
[3]吳文虎.傳播學概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0.1
[4]沈宗靈.法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3
責任編輯:孟憲超
G232
A
2096-0751(2016)04-0010-03
劉曉賓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主任編輯
翟利華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