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古史籍中的駝鳥“啖火食鐵”考

        2016-04-13 01:38:02張明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張明

        (中央民族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北京100081)

        中古史籍中的駝鳥“啖火食鐵”考

        張明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北京100081)

        駝鳥作為古代中國的外來物種,在絲綢之路串聯(lián)起來的中西文化交流上扮演了積極角色。中國歷代史籍對駝鳥形象都給予了關注,其中諸多史籍不約而同地記載了駝鳥啖火食鐵的能力。這一現(xiàn)象并非憑空杜撰,而是根據(jù)西域使臣或番客描述而記載,源于外邦使者或番客對駝鳥的夸張性描述。

        駝鳥;啖火食鐵;中西交流

        歷史上,駝鳥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中西交流的日益頻繁而進入古代中國。作為外來物種,駝鳥從漢唐以來就受到古人關注,古代典籍不同程度地記載了駝鳥的形象。從最初的簡單敘述到后來外觀特征、生活習性的描寫,其中諸多史籍不約而同地記載了駝鳥具有啖火食鐵的能力,本文即圍繞駝鳥這一奇特能力展開探討。

        一、前人研究及問題的提出

        駝鳥作為古代中國的外來物種,對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起到過重要作用。從歷史學角度對駝鳥進行研究,當首推美國羅佛(Laufer,Berthold),羅氏對美索不達米亞鴕鳥蛋殼杯及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駝鳥作了詳盡研究,[1]時至今日,對研究駝鳥仍具指導意義。日本田邊勝美(Katsumi Tanabe)主要圍繞人類不同器物上的駝鳥形象展開考察。[2]對于唐代史料記載的駝鳥,美國謝弗(Edward Schafer)[3]227-229及張星烺[4]198都進行了有益探討,惜二者討論簡略。王建對張星烺一文作了深入的考釋與補充。[5]68-71韓香撰文對駝鳥及駝鳥卵的傳入時間及影響等有過詳實考證[6],王颋對進入古中國的各種大型走禽尤其是駝鳥進行研究[7]39-56。另有學者對鳳凰形象研究涉及到駝鳥,何新認為鳳凰崇拜起源于上古石器時代的駝鳥,鳳凰源于駝鳥①;劉金榮則認為駝鳥特征不符合上古文獻中鳳凰的區(qū)別性特征,孔雀才是鳳凰形象的起源[8]。

        筆者注意到,諸多史料記載駝鳥能啖火食鐵,甚至糞便能入藥,“人誤吞鐵、石入腹,食之立消”[9]1702,十分神奇?,F(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駝鳥是雜食性動物,并不以火及銅鐵為食,且筆者在現(xiàn)代中醫(yī)藥典也未見能使誤食鐵、石“立消”的“駝鳥糞”一類藥,那古人記載駝鳥的這些神奇能力是一種憑空傳說呢?還是同駝鳥一樣,是一種“舶來品”?筆者通過梳理傳統(tǒng)典籍對駝鳥形象的記載,結合現(xiàn)代研究,試對駝鳥“啖火”與“食銅鐵”現(xiàn)象作一合理解釋。

        二、中國史籍中的駝鳥形象

        駝鳥在中國歷代典籍中有大鳥、大雀、大馬爵、安息雀、駝雞等稱呼。中國典籍中最早記載駝鳥的是《史記·大宛列傳》,其中記條支國“有大鳥,卵如甕”[10]3163,此大鳥即是駝鳥。張騫出使西域回中原后,安息曾“發(fā)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于漢”[10]3173。《漢書·西域傳》亦載此事。駝鳥在漢武帝時已進入中原,《漢書·西域傳》載:“遭值文、景玄默,養(yǎng)民五世,天下殷富……巨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保?1]3928此大雀應即駝鳥,而外囿則指漢武帝的上林苑。外邦進貢駝鳥的明確記載是《后漢書》,東漢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安息王滿屈復獻師子及條支大鳥,時謂之安息雀”[12]2198??梢?,前三史關于駝鳥的記載并沒有啖火食鐵的奇異現(xiàn)象,也沒有其體貌特征的描述。

        魏晉南北朝時期關于駝鳥的記載逐漸詳細,晉人郭恭義《廣志》稱駝鳥為“大爵”,特征是:“頸及(長),膺(鷹)身,蹄似橐駝,色蒼,舉頭高八九尺,張翅丈余,食大麥?!保?1]3890此處關于駝鳥的記載已經(jīng)包含描述體貌特征。到了《魏書·波斯傳》,我們開始看到了駝鳥“啖火”的記載:“波斯國……出白象、師子、大鳥卵。有鳥形如橐駝,有兩翼,飛而不能高,食草與肉,亦能啖火?!保?3]2271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簡介:張明(1987-),男,河北秦皇島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研究。

        ①參見何新《“鳳凰”補說》,載《河北學刊》1988年第3期,第92-94頁;《談龍說鳳》,時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頁。

        隋唐時期開始出現(xiàn)駝鳥“食銅鐵”的記載,據(jù)《舊唐書》載:“吐火羅遣使獻大鳥如駝,食銅鐵,上遣獻于昭陵?!保?4]68《新唐書》亦載:“永徽元年,獻大鳥,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鐵,俗謂駝鳥?!保?5]6252這里需要指出《舊唐書·波斯傳》:“有鳥形如橐駝,飛不能高,食草及肉,亦能啖犬攫羊,土人極以為患?!保?4]5312此處應是《舊唐書》將《魏書》與《梁書》的記載混在一起,前半部分取自《魏書·波斯傳》,所不同者,“啖火”為“啖犬”,也許《舊唐書》作者并不相信這種大禽能“啖火”,并認為“火”乃“犬”字之訛,故加以篡改;后兩句則取自《梁書》:波斯國“有鷲鳥啖羊,土人極以為患”[16]815,這顯然是《舊唐書》誤將駝鳥與鷲鳥混為一談。另外,杜環(huán)《經(jīng)行記》記載大食“有駝鳥,高四尺以上,腳似駝蹄,頸項勝得人騎,行五六里,其卵大如三升”[17]5280。按天寶十年(751年),杜環(huán)在怛羅斯之戰(zhàn)中被大食所俘,在西亞、北非等地游歷10多年,這些地方正是駝鳥的棲息地,他有機會親眼目睹駝鳥,故記載可信,但在杜環(huán)的記載里,并沒有看到駝鳥能夠啖火食鐵。

        這時期駝鳥雖仍稀有,但應為時人熟知,如唐代醫(yī)學家陳藏器(約687-757年)曾記載:“駝鳥如駝,生西戎,高宗永徽中,吐火羅獻之。高七尺,足如橐駝,鼓翅而行,日三百里,食銅鐵也。”并且認為駝鳥糞有“人誤吞鐵、石入腹,食之立消”[9]1702的功效。在唐以前,駝鳥的稱呼多種多樣,到了唐代,“駝鳥”這一稱呼已經(jīng)固定,說明時人對駝鳥形成了普遍認識。此時駝鳥一名,是唐人根據(jù)中古波斯語ushturmurgh(駱駝鳥)這種合成語寫成的譯名[2],這種稱呼一直流傳至今。

        魏晉南北朝時期駝鳥能“啖火”,但未見有“食銅鐵”的記載;而唐代駝鳥鮮見有“啖火”的能力,即是說,駝鳥飲食能力雖然奇特,但兩個時期關注點并不相同。另外,唐人杜環(huán)并未記載駝鳥啖火食鐵的現(xiàn)象,中原反而有此現(xiàn)象,不同區(qū)域的人對駝鳥的認識并不一致。

        宋元之際,中西海陸交通發(fā)展迅速,交往密切,但并沒有駝鳥進貢中國的記載,因此時人記載多是根據(jù)以往記載或番客之口,于是出現(xiàn)了將駝鳥“啖火”與“食銅鐵”的神奇能力結合起來,即駝鳥能食“赤熱銅鐵”的記載。如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昆侖層期國又有駱駝鶴……食雜物炎火,或燒赤熱銅鐵與之食。”[18]113趙汝適《諸蕃志》記弼琶啰國(今非洲索馬里沿海):“又產(chǎn)物名駱駝鶴,身項長六七尺,有翼能飛,但不甚高。”[19]102唐慎微《證類本草》:“駝鳥矢,無毒,主人中鐵刀入肉,食之立銷,鳥如駝,生西夷,好食鐵。永徽中,吐火羅獻鳥,高七尺,如駝,鼓翅行,能食鐵也。”[20]828元人劉郁《西使記》:“海西富浪國,有大鳥,駝蹄蒼色,鼓翅而行,高丈余,食火,其〔卵〕如升許?!保?1]61周致中《異域志》:“大食弼琶羅國……地產(chǎn)駱駝鶴,長六七尺,有翼能飛,食雜物,或燒赤熱銅鐵與之食,生卵如椰子,破之如甕甕有聲。國人好獵,日射獸而食?!保?2]10

        到了明代,駝鳥因鄭和下西洋再一次進入中原,如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船隊經(jīng)過古里國,購得駝雞以歸。[23]8621《明史》中常見東南亞國家進貢駝雞。[24]8448,8450,8453另外,史料中駝鳥啖火食鐵的神奇能力并不多見。費信《星槎勝覽》:“竹步國……駝蹄雞,有六七尺高者,其足如駝蹄?!保?4]19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卷下祖法兒國:“有禽焉,長身而鶴頸,足四尺而二爪,其狀如駱駝,其名曰駝雞,是食五谷?!保?5]104金善《駝雞賦》記載永樂年間“西南之國”進貢駝鳥,賦中稱“永樂己亥秋八月吉旦,西南之國有以異禽來獻者……皇帝御奉天門,特以頒示,群臣莫不引領快睹,頓足駭愕,以為希世之罕聞,中國所未見。其為狀也,駝首鳳喙,鶴頸鳧臆,蒼距矯攫,修尾崷崒,雄姿逸態(tài),鷙武且力。衡不逾咫,高可八尺,名曰駝雞?!保?6]688馬愈《馬氏日抄·特迦香》也記載:“西域人進駝雞在會同館中……雞高四五尺,毛紫赤色,長距大喙?!保?7]35相比以前,明人的記載更加生動靈活。

        需要一提的是,明初有一種大型走禽名為“火雞”,如鄭曉《吾學編》:“火雞,大于鶴,頸足亦似鶴,軟紅冠,銳嘴,毛如青羊色,爪甚利,傷人腹致死,食炭。”[28]18陸容《菽園雜記》卷五:“嘗聞火雞食火,犀食棘刺,野羊刳腹取脂,脂復生……皆未之信。近日滿剌加國貢火雞,軀大于鶴,毛羽雜生,好食燃炭。駕部員外郎張汝弼親見之?!保?9]57-58這種火雞即是今日的鳥綱鶴鴕目鶴鴕科的鶴鴕,即“食火雞”,主要棲息于東南亞和澳洲北部,體型較駝鳥稍小,腳爪強壯銳利,因喜啄火炭,被稱之為“食火雞”。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駝鳥與食火雞是同一種動物,這是錯誤的。[9]1702

        有清一代未見有貢入駝鳥的記載,記載駝鳥的史料也不多見。南懷仁《坤輿圖說》:“南亞墨利加州駱駝鳥,禽中最大者,形如鵞,其首高如乗馬之人,走時張翼狀,如棚行,疾如馬,或謂其腹甚熱能化生鐵。”[30]786這里駝鳥“腹甚熱能化生鐵”是南懷仁聽他人說的,本人應該并未見過。清代記錄下了所見與“火雞”形狀相似的“大雞”“駝雞”。如陳王猷《觀貢雞歌并序》:“雍正己酉秋,暹羅國所貢也。雞高可三尺許,大可八十斤?!保?1]171吳偉業(yè)《梅村家藏稿》:“廣南異物進駝雞……雞高三尺花冠翠,羽背有雙峰,似駝之肉鞍也。”[32]19-4據(jù)上述史料來看,清代所貢“駝雞”并非駝鳥,而是鶴駝,即“食火雞”。因此,明清兩代記載駝鳥出現(xiàn)“啖火”的現(xiàn)象,大多由于將駝鳥與食火雞混淆在了一起。

        三、對駝鳥“啖火食鐵”現(xiàn)象的認識

        中國古籍記載了許多可以吞火食鐵的奇禽異獸,但多是神話傳說,并無依據(jù)。然而古人筆下的駝鳥異食能力卻非神話傳說,而是確有其緣由。

        首先古人筆下的駝鳥異食當非自己觀察而來,而是源于番客之口。唐人得知駝鳥“食銅鐵”最初源于吐火羅國使者的描述,以往西域使者進獻駝鳥,唐人多以“大鳥”“巨鳥”呼之,如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西突厥使臣進獻的駝鳥即被稱為“條支巨鳥”[15]10,而到永徽元年(650年),吐火羅國進獻駝鳥,唐人才第一次稱之為“駝鳥”①《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認為“駝鳥”一詞成為中世紀遠東地區(qū)對駝鳥的俗稱,而駝鳥古名在唐代并沒有完全絕跡,如武德三年貢入的“條支巨鳥”。實際上唐以前的史料并不見有“駝鳥”的稱呼,直到吐火羅使者的進貢,“駝鳥”這一名稱才正式出現(xiàn)于中國典籍。參見謝弗、吳玉貴《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頁。。此鳥“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鐵,俗謂駝鳥”[15]6252,因駝鳥在中原并不常見,“俗謂”當非唐人對這種鳥的稱謂,而是吐火羅國等地區(qū)對駝鳥的俗稱。當時波斯語稱為ushturmurgh,即“駱駝鳥”,吐火羅使臣告訴唐人,而唐人據(jù)此簡譯為“駝鳥”。吐火羅國使者必定也會對駝鳥生活習性作一番介紹,因此,史料中一方面是唐人自己的觀察,如“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另一方面“日三百里,能啖鐵”應該是吐火羅國使者告知后得知的。對于貢入中原的這種珍稀動物,唐人極為珍重,唐高宗即將駝鳥獻于太宗陵前,如果不知道駝鳥的生活習性,不可能飼鐵,更不可能讓它日行三百里。古代外邦使者或番客常常對進貢中原的物品進行夸張性描述,如明代陸容《菽園雜記》記載西胡撒馬兒罕進二獅子并叮囑:“每一獅日食活羊一羫,醋密酪各一瓶?!标懭輰Υ瞬灰詾槿唬骸蔼{子在山藪時何人調(diào)蜜醋酪以飼之,蓋胡人故為此以愚弄中國耳?!保?9]70再如,親歷駝鳥棲息地的唐人杜環(huán)記載駝鳥“頸項勝得人騎,行五六里”[17]5280,而吐火羅使者進獻的駝鳥居然能“日行三百里”,其中明顯有夸張成分。由于外國使者貢入的駝鳥珍貴稀見,中原人自然對胡人描述的駝鳥奇特習性深信不疑,后人以訛傳訛,以致出現(xiàn)駝鳥能食“赤熱銅鐵”。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駝鳥不分年齡均有啄食行為,啄食砂粒等硬物有助于胃肌磨碎食物。駝鳥每天的啄食行為可多達3 000-4 000次,由于頻繁的啄食行為,時常會吃入一些石子、鐵片、鋼絲、樹枝等雜物,但會導致胃腸道阻塞等疾病。[33]為了滿足駝鳥吞食硬物的需求,上世紀初的南非駝鳥養(yǎng)殖場還專門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石塊和沙礫供駝鳥啄食。[1]因此,駝鳥“食銅鐵”應該是古人對駝鳥生物行為夸張性的描述。另外,駝鳥的好奇行為也值得注意,駝鳥對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它們對發(fā)亮或淺色(尤其是黃、綠和白色)的物體最為敏感和好奇,開始接觸時它們會用喙不停地啄,一直持續(xù)1-2天才會停止。[34]因此,駝鳥“啖火”應該與此有關。

        明人筆下的駝鳥沒有任何異食能力,相反,其食物只是簡單的“五谷”。其主要原因如前文所述,明代駝鳥是隨鄭和下西洋進入中原的,沒有經(jīng)過番客的肆意吹捧,而明人似乎對駝鳥的記載也模糊不清②如金幼孜《駝雞賦》記載駝雞:“稽往牒而莫征,考載籍而難辨?!眳⒁娊鹩鬃巍督鹞木讣罚姟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第1 240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另一方面,明代駝鳥產(chǎn)自阿拉伯地區(qū),歷史上的駝鳥在猶太人世界并不受歡迎,其肉也是不潔凈食物,羅馬帝國時期,駝鳥會在狩獵競技中被獵殺,或作為食物,一些人還認為駝鳥吃進肚中的石頭能治病,而直到穆斯林興起后,駝鳥成為財富與高貴的象征。在穆斯林世界沒有人會喂這種高貴的動物火或者銅鐵,因此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在阿拉伯地區(qū)并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

        至于駝鳥糞能使誤食的鐵石、入肉的鐵刀“立消”,這是古代中醫(yī)對駝鳥啖火食鐵的附會——駝鳥連銅鐵都能消化,說明駝鳥糞具有化鐵石的功效,這顯然毫無根據(jù)。正如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指出的,駝鳥幾乎能吃所有的東西,但并不見得能消化所有的東西,駝鳥吞食硬物是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但過量吞食則容易致病?,F(xiàn)代駝鳥養(yǎng)殖業(yè)屢見有駝鳥因過量吞食異物而致病的例子③參見呂渭綸《原因不明的駝鳥食沙病》,載《北京農(nóng)業(yè)》,1996年第7期第30頁;何光明、孟國?!恶匄B誤食異物手術一例》,載《浙江畜牧獸醫(yī)》,1998年第4期第36頁。,說明駝鳥并不能消化沙石等硬物。更有甚者,有人認為駝鳥糞能鑄刀,如明人方以智在《通雅》中記載:“《唐書》吐火羅獻大獸,食銅鐵,日行三百里,其矢可鑄刀,其言西域蒼鵝飼鐵取糞作刀,即駝鳥之類也?!保?5]900這些現(xiàn)象當是與駝鳥能“食銅鐵”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附會在古代醫(yī)籍中常見,如《飲膳正要》記載:“妊娠所忌:食兔肉,令子無聲、缺唇?!睉言袐D女忌食兔肉,不然孩子將會是兔唇;又如鴛鴦“若夫婦不和者作羹,私與食之即相愛”的功效,這顯然附會鴛鴦相守不渝的習性,實際上,我國古代文人有將兄弟比作鴛鴦的,而以鴛鴦比作夫妻,出現(xiàn)于唐代,[36]78因此鴛鴦肉的神奇功效是子虛烏有的。諸如此類將藥效與動物習性附會在一起的例子十分常見,毫無科學依據(jù),不足為信。

        綜上,通過梳理中國典籍中的駝鳥形象,尤其是駝鳥的“啖火食鐵”,我們可以看到中原記載下的駝鳥不斷豐富多元,作為一種動物,駝鳥形象更加立體鮮活,體現(xiàn)了古人對駝鳥的認識更加深入明晰。中國典籍中駝鳥的異食能力并非憑空杜撰,而是根據(jù)西域使臣或番客描述而記載。駝鳥由于自身生物特性而出現(xiàn)的這種異食能力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經(jīng)過西域使者或番客的夸張性描述,加之傳統(tǒng)中醫(yī)的附會傳說,使得駝鳥身上籠罩了一層神秘面紗。駝鳥“啖火”“食銅鐵”的習性同它的名字——“駱駝鳥”一起傳入中國,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人的視野,更是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繁榮發(fā)展的一個例證。

        [1]Laufer Berthold.Ostrich Egg-shell Cups ofMesopotamia and theOstrich in Ancientand Modern Times[J].Field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inChicago,1926,(23):1-50.

        [2][日]田邊勝美.所謂大鳥、大鳥卵にする西アジア美術史的考察[J].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982,(89):18-27.

        [3][美]謝弗,吳玉貴.唐代的外來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4]張星烺,朱杰勤.唐人所記中亞之動植物[M]//中西交通史料匯編: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78.

        [5]王建.張政烺編注《唐代所記之動植物》摭證[M]//絲路印記: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

        [6]韓香.鴕鳥及鴕鳥卵傳入中國考證[J].西域研究,2009,(3):60-72.

        [7]王颋.條支大雀——中國中近古記載中的大型走禽[M]//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劉金榮.鳳凰駝鳥說質(zhì)疑[J].浙江社會科學,2008,(7):81-85.

        [9]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7.

        [10]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3]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4]劉喣.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5]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6]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7]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8]周去非,楊武泉.嶺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9]趙汝適,楊博文.諸蕃志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0]唐慎微.證類本草[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1]劉郁.西使記[M]//王惲.玉堂嘉話.北京:中華書局,2006.

        [22]周致中,陸峻嶺.異域志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3]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4]費信,馮承鈞.星槎勝覽[M].北京:中華書局,1954.

        [25]黃省曾,謝方.西洋朝貢典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6]金幼孜.金文靖集[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27]馬愈.馬氏日抄[M]//叢書集成初編:第2891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28]鄭曉.吾學編[M]//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4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9]陸容,佚之.菽園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0]南懷仁.坤輿圖說[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1]陳王猷.觀貢雞歌并序[M]//澳門紀略.中國方志叢書:第109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

        [32]吳偉業(yè).梅村家藏稿[O].宣統(tǒng)三年董氏誦芬室刊本.

        [33]李華周,韓永利,閻立新,等.鴕鳥行為及其利用與防患[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3):294-298.

        [34]杜安娜,彭克美,宋卉.人工育雛期非洲鴕鳥的行為[J].養(yǎng)殖與飼料,2006,(5):39-42.

        [35]方以智.通雅[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

        [36]忽思慧,尚衍斌.《飲膳正要》注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程鐵標)

        Toward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Ostrich's"Eating Fire and Iron"

        ZHANG Ming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The ostrich,as an alien species of ancient China,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through the Silk Road.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image of the ostrich in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in which the saying that an ostrich had the ability to eat fire and iron is recorded.This phenomenon is not fabricated but recorded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from Western envoys,who exaggeratedly depicted ostriches'habits.

        ostrich;"eating fire and iron";China-West communication

        1673-1972(2016)04-0045-04

        K207

        A

        亚洲不卡高清av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午夜福利|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国产| 午夜国产在线精彩自拍视频| 爆操丝袜美女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国产av天堂www麻豆|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日韩啪啪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久久开心婷婷综合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久久日本三级韩国三级|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直播| 亚洲图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久久亚洲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在线一区二区| 初女破初的视频|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3|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国产资源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蜜桃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电影| 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毛片在线网站|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9精品免费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