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系統(tǒng)體例、語義框架與古文獻釋讀

        2016-04-13 06:13:17

        鄧 飛

        (西南大學(xué) 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市 400715)

        ?

        系統(tǒng)體例、語義框架與古文獻釋讀

        鄧飛

        (西南大學(xué) 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市 400715)

        摘要:古文獻的釋讀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其中語法問題更難突破。系統(tǒng)體例和語義框架在這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孟簋自出土以來,學(xué)界研究成果豐碩,但在一些語法問題上我們覺得仍有補充或強調(diào)的必要。尤其是其中的一句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其“眔”的詞性和“毛公遣仲”的結(jié)構(gòu)問題,目前學(xué)界的意見分歧仍較大。從銘文系統(tǒng)內(nèi)部的人名體例、“征伐”語義框架、“眔”在甲金文中的系統(tǒng)體例等幾個方面入手對以上問題進行考察,可以看到“眔”應(yīng)為介詞,“毛公遣仲”表示一個人,應(yīng)為同位結(jié)構(gòu)。

        關(guān)鍵詞:體例;語義框架;語法;銘文;古文獻

        一、引言

        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這類古文獻的釋讀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它們大多沒有先秦傳世典籍提供的直接語言背景。有些詞的詞性、文句的結(jié)構(gòu)理解很難用讀先秦傳世文獻形成的語感來解決。如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中的“眔”的詞性和“毛公遣仲”的結(jié)構(gòu)即是如此。我們嘗試用內(nèi)部體例和語義框架來尋找新的突破口。

        唐鈺明先生說:“銘文是一種書面化程度相當(dāng)高的文體,這種文體往往語言舊質(zhì)較遲退出而語言新質(zhì)較晚進入?!盵1]張玉金先生也說:“鑄有銘文的青銅器要薦于宗廟,所以金文力求典雅,在遣詞造句方面比較保守。還有金文用語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后人鑄造金文時,很可能套用前人的模式,這是一種慣性。”[2]兩位先生都強調(diào)銘文是一種嚴肅、典雅、保守的比較程式化的語言,其用語講究、格式嚴格而規(guī)范。也就是說,銘文內(nèi)部系統(tǒng)有著完整的體例問題。

        認知語言學(xué)認為:“客觀主義哲學(xué)觀與人類對范疇的認識不吻合,也無法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解釋人類認知和語言的理論?!盵3]55Lakoff提出的經(jīng)驗現(xiàn)實主義也許有助于該問題的解決,他提出了關(guān)于意義、真理、知識、客觀性和理性的理論,關(guān)于人類對范疇的認識以及語言的意義的認知模式理論,以及關(guān)于不同文化和語言所反映出的差異以及共性的理論[4]265-266。在這種哲學(xué)觀念里,意義的地位被提升至一個很高的位置,要解決的問題是語詞以及語詞所要傳達的概念是如何獲取意義的。他們把這一問題細化為“意義從何而來”和“意義的結(jié)構(gòu)從何而來”兩個問題。

        對于“意義從何而來”的問題,經(jīng)驗現(xiàn)實主義認為“意義源于人類的生物機能和人類身處其特定的物理和文化社會環(huán)境中而積攢的身體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3]56。對于“意義的結(jié)構(gòu)從何而來”的問題,經(jīng)驗現(xiàn)實主義回答是“概念之先的結(jié)構(gòu)”(pre-conceptual structures)。即是說,人類認知中存在的各種概念是有章可循的,每個概念的內(nèi)部都有自己的構(gòu)造,而且概念之間也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構(gòu)成一個和諧的體系。概念體系所反映出來的結(jié)構(gòu)不是憑空虛構(gòu)的,而是源于人類先于概念而出現(xiàn)的身體經(jīng)驗。正如Lakoff所說:“概念結(jié)構(gòu)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先于概念的結(jié)構(gòu)存在,概念結(jié)構(gòu)至少部分源于概念之先的結(jié)構(gòu)?!盵4]266Lakoff認為在“概念之先”至少存在基本層次結(jié)構(gòu)和意象圖示結(jié)構(gòu)[4]267-268。Langacker探討了意象圖示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5],意象圖示是人類的感知和身體運作程序中一種反復(fù)重現(xiàn)的動態(tài)模式,使得人類的身體經(jīng)驗具有了結(jié)構(gòu)和連貫性。Johnson認為意象圖示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賦予了它高度的靈活性,我們可以通過它來構(gòu)造繁雜的經(jīng)驗,從而賦予我們的經(jīng)驗可以把握和操作的結(jié)構(gòu)[6]。

        在此基礎(chǔ)之上,Talmy對事件框架的概念結(jié)構(gòu)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確認了與動詞密切相關(guān)的6種基本的認知意義成分:圖形、背景、運動、路徑、方式和原因[7-9]。Langacker主張用“典型事件模型”來解釋句法成分和結(jié)構(gòu),所謂的事件模型,是由許多“概念基型”構(gòu)成的[10-11],概念基型來自日常生活中反復(fù)發(fā)生的幾種基本身體經(jīng)驗,主要是身體、物體、空間運動,還包括知覺、思維、情感等等。從語義框架結(jié)構(gòu)來考察語句內(nèi)部要素的特征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今認知語言研究領(lǐng)域的重要課題。

        不難看出,特定的概念結(jié)構(gòu)反映一定的語義框架,該框架要揭示和反映參與其間要素的語義規(guī)定。王寅先生也指出:正常的認知模型在本質(zhì)上是表征知識的一種慣例性抽象形式,是正常使用和理解語句的認知基礎(chǔ)[12]。既然在表征知識的過程中要反映語用慣例,那我們是否可以通過考察孟簋銘文中“毛公遣仲”所在的“征伐”語義框架來獲得特定成分的語義慣例呢?

        二、孟簋銘文的隸釋

        孟簋為西周早期青銅器,1962年出土于陜西長安縣張家坡窖藏?!犊偧?696、2697,《考古學(xué)報》1962年一期圖版二,張家坡圖版五、圖版六,《斷代》91,《綜覽·簋》298,《銘文選》265,《青全》5·60有著錄。三器同銘。從銘文隸定差異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大類。郭沫若先生隸釋作*文中所涉辭例和引用內(nèi)容的繁簡用字盡量依據(jù)甲金文的原貌。:

        孟曰:朕文考眔(暨)毛公遣仲征無需。毛公易(錫)朕文考臣,自氒(厥)工。對揚朕考易(錫)休,用寧(鑄)茲彝,乍(作)氒(厥)子=孫=其永寶。[13]

        馬承源先生[14]20、華東師大[15]、陳夢家先生[16]隸釋作:

        孟曰: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毛公易朕文考臣自氒/厥工。對揚朕考易休,用茲彝,作氒/厥子子孫孫其永寶。

        考古所[17]、張亞初先生[18]、張桂光和秦曉華先生[19]隸釋孟簋銘文作:

        孟曰: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毛公賜朕文考臣,自厥工(功),對揚朕考賜休,用(鑄)茲彝,作厥,子子孫孫其永寶。

        吳鎮(zhèn)烽先生釋作:

        孟曰: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毛公賜朕文考臣自厥工,對揚朕考賜休,用鑄茲彝,作厥子子孫孫其永寶。[20]

        邱德修先生釋作:

        孟曰: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毛公賜朕文考臣自厥工,對揚朕考賜休,用茲彝作,氒子子孫孫其永寶。[21]

        各家對銘文的隸釋、斷句差異明顯,致使人們對銘文意義的理解也出現(xiàn)不少疑惑。其中涉及多處語法問題,本文試圖從文獻內(nèi)部系統(tǒng)性的體例和語義框架角度簡析一下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涉及的語法問題。

        三、關(guān)于銘文的人名體例

        孟簋銘文中涉及的人物有孟、朕文考、毛公、遣仲(或者毛公遣仲)、毛公等。本文關(guān)注的焦點在于,毛公遣仲是應(yīng)該讀斷為“毛公、遣仲”表示兩個人,還是應(yīng)該直接讀為“毛公遣仲”表示一個人??脊潘帯兑笾芙鹞募伞?增訂本)、張亞初、陳夢家、吳鎮(zhèn)烽、武振玉[22]191等先生均將“毛公遣仲”斷開來讀,把“毛公遣仲”理解為“毛公”和“遣仲”兩人。李學(xué)勤先生視“暨”為“參預(yù)”義,認為這一句“是說孟的父親參加過毛公等指揮的戰(zhàn)役”[23]。其“毛公等”也是將“毛公遣仲”視作“毛公”和“遣仲”兩人。

        陳夢家先生在談?wù)摗睹象贰懊睍r說:

        此毛公即《班簋》之毛公,亦即下器《毛公旅鼎》之毛公,與中非一人。中乃虢城公,參本書下編《虢國考》?!抖Α?《三代》4.21.2)之中亦虢之后,然鼎銘較晚,與此非一人。[16]

        郭沫若先生認為孟簋中的“毛公遣仲”應(yīng)該是《班簋》銘文中的“毛公”,又稱“毛公遣”*張政烺先生批注時認為《班簋》中的“遣”非為人名,而是一個動詞。。馬承源先生說:“毛是封國,毛叔鄭之后,公為尊號,遣仲乃其名。”[14]191-192商艷濤先生討論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中征無需”時沒有點斷,或認為是一個人[24]256。

        雖然直接讀為“毛公遣仲”,視作一個人比較適合銘文中“征伐”語義框架的內(nèi)在規(guī)定,但是直接讀為“毛公遣仲”,則與后文的“毛公”構(gòu)成了全稱和簡稱的關(guān)系。全稱是“封地+尊號+名”格式,簡稱是“封地+尊號”格式,而沒有直接簡稱其名“遣仲”。這種情況是否符合銘文的人名稱謂體例呢?

        我們以《集成》*文中“集成”是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2007年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的簡稱。為參照,全面統(tǒng)計銘文中人名稱謂的使用情況,不同銘文的銅器中,人名全稱和簡稱同時出現(xiàn)于一器中的有108個,人名全稱和簡稱的使用確實遵循著嚴格的規(guī)范。第一類,對位尊者,先全稱,后簡稱,簡稱用“尊號”。涉及10個器*這些器中人名全稱和簡稱的具體情況如下:它們是:胡侯-侯(《集成》948)、濂公-公(《集成》2659)、師雍父-父(《集成》2721)、王母氏-氏(《集成》3931)、王姜-姜(《集成》4300)、嘗公-公-公-公(《集成》5433)、井侯-侯-侯-侯(《集成》6015)、仲競父-競父(《集成》6008)、益公-公-公-公(《集成》10322)、伯父-伯父-伯-伯(《集成》4269)。。如:

        (2)隹四月。初吉甲午。王雚于嘗公東宮。內(nèi)鄉(xiāng)于王。王易公貝五十朋。公易厥涉子效王休貝廿朋。效對公休。用乍寶尊彝。烏虖。效不敢不萬年。夙夜奔走揚公休。亦其子子孫孫永寶。(效卣,《集成》5433)

        第二類,銘文中位卑者簡稱可以直接稱呼其名。這種情況只出現(xiàn)在作器者一方自稱時,另外的情況均不可。如:

        (6)隹五月壬辰。同公才豐。令宅事白懋父。白易小臣宅畫毌,戈九,昜金,車馬兩。揚公白休。用乍乙公尊彝。子子孫孫永寶。其萬年。用鄉(xiāng)王出入。(小臣宅簋,《集成》4201)

        (7)唯王南征才□。王令生辨事〔于〕公宗。小子生易金。鬰鬯。用作簋寶尊彝。用對揚王休。其萬年永寶。用鄉(xiāng)出入史人。(小子生尊,《集成》6001)

        銅器銘文多為追記先祖和父輩們的功業(yè),寫作器者本人事跡的較少。在《殷周金文集成》所收銘文中,人名稱謂簡稱時直接用其私名的很少。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殷商末期和西周早期這個時間段,原因估計與殷商時期卜辭以記錄當(dāng)時事件有關(guān)。要作器者記錄自己參與的當(dāng)時事件,在其中稱謂自己時,使用私名的幾率要高得多。其他原因值得進一步調(diào)查。

        孟簋是孟追述父輩接受賞賜之事,“毛公遣仲”是尊者、上位者、賞賜者,銘文對人名的使用只能是全稱用“毛公遣仲”,簡稱用“毛公”。也嚴格遵循了銘文中位尊者人名“先全稱后簡稱”(毛公遣仲-毛公)、“簡稱用尊號”(毛公)的行文格式,因為不是位卑者,所以簡稱不用私名“遣仲”,這也是“遣仲”不能單獨在下文中出現(xiàn)的原因。從銘文人名的使用規(guī)律可以旁證該銘文中的“毛公遣仲”和“毛公”實際上是一個人。

        四、“征伐”的語義框架

        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中“征”是該語義框架的核心。一個詞的語義框架是相對穩(wěn)定的。如果我們能夠定義一個語義框架的要素,能夠弄清楚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則能夠?qū)υ撱懳乃婕暗南嚓P(guān)問題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為了把“征”所在的語義框架展示得更清晰,我們把與“征”同屬于一個語義場的“伐”一起納入考察范圍。我們暫時只考察如“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有多參與者的情況。

        (一)“征”的語義框架

        在“征”的語義框架中,如果是多參與者,連接參與者的詞是“命、以、從”。

        一是用“命”。如:

        (9)王命益公征眉敖。(乖伯歸夆簋,《集成》4331)*該銘文中“征”郭沫若先生認為是“征伐”義。參見: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及圖錄考釋:下冊[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148.洪家義.金文選注繹[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472.

        二是用“以”。如:

        三是用“從”。如:

        (11)鴻叔從王員征楚荊。(鴻叔簋,《集成》3950)

        (12)以乃族從父征。(班簋,《集成》4341)

        (14)厥不從厥右征。(師旂鼎,《集成》2809)

        (15)啟從王南征。(啓作祖丁尊,《集成》5983)

        (16)師旂眾僕不從王征于方。(師旂鼎,《集成》2809)

        (17)唯叔從王南征。(唯叔鼎,《集成》2615)

        (18)王令遣捷東反夷,疐肇從遣征。(疐鼎,《集成》2731)

        可見,在“征”的語義框架中,如果直接和間接參與征戰(zhàn)的主體非一方,則用“命、以、從”作為參與者的連接詞。這三個詞可以分為兩組:

        “命”“以”為一組,即NP1+命/以+NP2+VP(征)

        “從”單獨為一組。即NP1+從+NP2+VP(征)

        表1 NP1+命/以+NP2+VP(征)結(jié)構(gòu)

        表2 NP1+從+NP2+VP(征)結(jié)構(gòu)

        如果地位在上者要置于句法結(jié)構(gòu)的前端,位于主題位置,則用“NP1+命/以+NP2+VP(征)”一組,即“上位者+命/以+下位者+征”形式*這種情況到了西周晚期似乎有例外,虢仲盨蓋銘文:“虢仲以王南征。伐南淮夷。在成周。作旅盨。茲盨有十又二?!?虢仲盨蓋,《集成》9.4435,西周晚期)銘文“虢仲以王南征”中“虢仲”為下位者,“王”為上位者,用此卻為“以”?!洞笙怠方忉尀椤芭c”?!耙浴贬屪鹘樵~,義為“同”、“跟”,這是銘文常用法,可以參見崔永東《兩周金文虛詞集釋》第14-15頁。所以“虢仲以王南征”例應(yīng)歸入第四類,與“及”同類。并非例外現(xiàn)象。,下位者是跟隨者、偕同者,則位于其所在小句句法結(jié)構(gòu)的后位。

        如果地位在上者要置于其所在小句結(jié)構(gòu)的后位,則用“NP1+從+NP2+VP(征)”一組。即“下位者+從+上位者+征”形式。地位次者位于其所在小句結(jié)構(gòu)的主題位置。總之,在“征”的語義框架中,連接詞“命/以”“從”要揭示“征伐”動作行為參與者的地位關(guān)系和句法位置關(guān)系。

        (二)伐的語義框架

        再看與“征”處于同一個語義場的“伐”。如果“征伐”行為的參與者是多方,用以連接多方參與者的詞是“命、令、率、以、從、及”。

        一是用“命、令”。如:

        (20)隹王令南宮伐反虎方之年。(中方鼎,《集成》2571)

        (21)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撲伐噩侯馭方,勿遺壽幼。(禹鼎,《集成》2833)

        (22)隹王令明公遣三族伐東國。(明公簋,《集成》4029)

        二是用“率、遣、以”。如:

        (24)師俗率齊以遂人□□伐長必。(史密簋)

        (26)亦唯噩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禹鼎,《集成》2833)

        (27)子犯及晉公率西之六師博伐楚荊,孔休。(子犯編鐘)

        (28)隹王令明公遣三族伐東國。(明公簋,《集成》4029)

        三是用“從”。如:

        (30)過白從王伐反荊。(過伯簋,《集成》3907)

        四是用“及”。如:

        (34)周伯邊及仲偁父伐南淮夷。(仲偁父鼎,《集成》5.2734)

        (35)子犯及晉公率西之六師博伐楚荊,孔休。(子犯編鐘)*該器為春秋晚期,參見:劉雨、盧巖.近出殷周金文集錄: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2:16.

        在“伐”的語義框架中,如果“征伐”動作行為的參與者有多方,則用“命、令、率、遣、以、從、及”來連接參與者。這些詞同樣可以分為兩組:

        一組是“命、令、率、遣、以”。即NP1+命/令/以/率/遣+NP2+VP(伐)?!奥?、遣、以”是同義詞,都是率領(lǐng)、派遣的意思。

        一組是“從、及”。即NP1+從/及+NP2+VP(伐)。

        可見,同屬于一個語義場的“征、伐”的語義框架的內(nèi)在規(guī)定是一致的*筆者目前只統(tǒng)計了銘文中有多方參與的“征伐”語義結(jié)構(gòu),其內(nèi)部規(guī)律是統(tǒng)一的。時代和材料延伸之后是否適用有待進一步的考察。:(1)“征伐”動作行為的參與者非一方時,要用連接詞。(2)連接詞有兩組,一組是“命令”支配組,一組是“從”跟隨組。(3)位尊者、命令發(fā)布者以及位次者所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的位置不同要采用不同組類的詞來連接。(4)位尊者位置為單數(shù)名詞,而位次者位置可以為復(fù)數(shù)名詞或者多個對象。即是說,可以從既定語法語義框架來推斷相關(guān)的語義事實。

        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揭示了“征伐”行為的參與者是“朕文考”“毛公遣仲”。銘文記錄了“毛公”賞賜“朕文考”,可見“毛公”是上位者、位尊者,是征戰(zhàn)行動的主持者和命令的發(fā)布者?!半尬目肌笔潜毁p賜的對象,當(dāng)是下位者,其地位次于毛公,是征戰(zhàn)行動的參與者和輔助者。

        在“征伐”語義框架里,“從、及”之后為位尊者、發(fā)令者,“眔”與“及”同義,擁有相同用法,在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中位于“眔”之后的“毛公遣仲”也為位尊者、發(fā)令者。這恐怕不是偶然的?!罢鞣ァ闭Z義框架中,位尊者和發(fā)令者是單數(shù)名詞,把“毛公遣仲”理解為一個人,理解為一個同位結(jié)構(gòu)恐怕比較適合銘文中“征伐”語義框架的內(nèi)在要求。

        五、從內(nèi)部系統(tǒng)看“眔”的詞性

        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中的“眔”是否可能是介詞呢?能否得到甲骨金文內(nèi)部系統(tǒng)性的體例特征的支持呢?崔永東先生“眔”下列有介詞用法,但是沒有涉及該銘文[25]。陳永正先生對兩周金文中“眔”的介詞用法及其來源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他說:

        “眔”是殷代和西周特有的聯(lián)結(jié)詞,“眔”的本義為動詞,有逮及之義?!斗窖浴肪砣骸瓣K之東西曰‘沓’,或曰‘及’?!表常幢o?!墩f文·目部》:“眔,目相及也。”因用為相及之意。甲骨卜辭中常用此義?!髦芙鹞闹校氨o”亦有“及于”之義。……這些“眔”字,表示疆田“到達”什么地方,雖是動詞,其意義已不很“實在”,由這個意義再虛化為介詞,則有“跟”“與”之意。[26]

        張玉金先生亦認為銘文中“眔”有介詞用法。[27]武振玉先生亦認為銘文中“眔”有介詞用法。[22]148共有9例:

        (36)易君我隹易壽。我不能不眔縣白萬年保。(縣妃簋,《集成》4269)

        (39)公廼出厥命,賜……厥眔公出厥命:井伯、榮伯、尹氏、師俗父、遣仲,公廼命……(永盂,《集成》10322)

        (40)友對揚王休,用作厥文考尊簋,友眔厥子子孫孫永寳。(友簋,《集成》4194)

        (41)子子孫孫永寳,用享于宗。士父其眔□姬萬年。(士父鐘,《集成》145)*原著該條銘文引用有誤,應(yīng)該是:“士父其眔□姬萬年,子子孫孫永寳,用享于宗?!?士父鐘,《集成》145)

        (42)用自作寳尊簋,走其眔厥子子孫孫萬年永寳用。(走簋,《集成》4244)

        (44)仲師父其用友。眔厶倗友飲。(仲師父壺,《集成》9672)

        卜辭中“眔”有介詞用法為學(xué)界接受是比較晚的。向熹先生認為卜辭中“眔”有介詞用法[28]。張玉金先生認為甲骨卜辭中“眔”有介詞用法,并作了詳盡的闡述[27,29-30[30],可以作狀語、補語,如:

        (45)甲辰卜:大乙暨上甲酒,王受有祐?/弜暨?/□先上甲酒?吉。/三報二示暨上甲[酒],王受祐?/弜暨?(屯南2265)

        (46)鏞鼓其暨熹鼓尊?/弜尊?(合31017)

        (47)弜先酒暨祖乙?(合27204)

        (48)己未卜:其侑歲于兄己一牛?/己未卜:其侑歲暨兄庚牢?(合27615)

        喻遂生先生也認為有少數(shù)“眔”有介引功能[31],如:

        (49)暨二〔父〕酒?(合27433)

        (50)弜尊?/庸壴其暨熹壴尊?(合31017)

        (51)庚寅貞,〔乇〕自上甲,其暨大甲酒?(合32388)

        學(xué)界已基本認同卜辭中“眔”有動詞、副詞*考慮到“眔”的副詞用法與論文討論關(guān)系不大,此不詳述。、介詞、連詞的用法。雖然認為甲骨卜辭、銅器銘文中“眔”有介詞用法,但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中的“眔”學(xué)界基本上還是認同連詞用法。崔永東先生《兩周金文虛詞集釋》認為“眔”有介詞用法,如:“令眔奮先馬走。”(令鼎,《集成》2803)“□賈眔子鼓鑄旅簋?!?貯簋,《集成》4047);“眔”有連詞用法,如:“命女司成周里人眔者侯、大亞,訊訟罰?!?簋,《集成》4215)“令女司乃且舊官小輔眔鼓鐘?!?師簋,《集成》4325)并指出了二者的區(qū)別。他說:

        連詞,亦猶“及”也,“與”也。其所與上條*“上條”指著作中前文的“介詞”條。異者,乃因上條引進動作之偕同者,此條僅表等列關(guān)系也。[25]

        可見,“眔”作介詞是“引進動作的偕同者”,“不是把兩個名詞聯(lián)結(jié)起來”,而作連詞時表“等列關(guān)系”,是判斷介詞和連詞的標(biāo)準(zhǔn)和界限,怎樣才知道是“引進動作的偕同者”還是表“等列關(guān)系”?我們覺得還是要回到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提示的事件語義框架中來,了解各部內(nèi)在的語義要求,將有助于我們對各部分關(guān)系的判斷。

        “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銘文的時代,華東師大《金文引得》斷為西周中期,《銘文選》把孟簋斷代為西周懿王時期,恐欠妥?!都伞?修訂增補本)把孟簋斷代為西周早期。陳夢家先生《西周銅器斷代》把孟簋斷代為康王器。郭沫若先生說:“此器形制甚古,當(dāng)在周初。成王時器有《班簋》,有‘三年靜東國’之語。人物毛公,又稱毛公遣,當(dāng)即此毛公遣仲。此與《班簋》均當(dāng)為成王時器?!盵13]雖然郭沫若、陳夢家、張亞初先生在孟簋的具體時間斷代仍有分歧,但都斷為西周早期,這應(yīng)該是可信的。它與殷商甲骨卜辭時間相續(xù),且為時不遠,說“眔”仍有介詞用法是可以接受的。

        六、結(jié)語

        筆者認為,從文獻內(nèi)部系統(tǒng)性的體例和語義框架出發(fā),可以很好地解釋孟簋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所涉及的“眔”的詞性問題和“毛公遣仲”的結(jié)構(gòu)問題。

        孟簋銘文“朕文考眔毛公遣仲征無需”中的“眔”應(yīng)理解為介詞。這得到了甲金文文獻內(nèi)部系統(tǒng)性的體例特征支持,且連詞表示的是等列關(guān)系,事實上,銘文不可能理解為“毛公遣仲眔朕文考征無需”。第一,作器者是“孟”,“朕文考”是“孟的文考”,這是信息表達中的已知信息,是交流的起點,或者說是中介橋梁。第二,“毛公遣仲”為尊者,應(yīng)該是征戰(zhàn)行為的主持者,“朕文考”是參與者、聽人號令者,二人不可能處于“等列關(guān)系”中。第三,從語用和文化角度看,作為尊者的“毛公遣仲”要跟隨下屬“孟之文考”去征戰(zhàn),這恐怕也比較難以理解。

        在“征”和與它同屬一個語義場的“伐”的語義框架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是一致的。處于尊位的將令發(fā)布者是單數(shù)名詞,而處于次要位置的是戰(zhàn)爭的參與者則可以為集合名詞,或者直接使用復(fù)數(shù)。我們認為“毛公遣仲”處于尊位,是將令的發(fā)布者,應(yīng)該理解為單數(shù),是同一個人更理想。

        從銘文人名使用體例上看,對位尊者的人名體例是“先全稱后簡稱”“簡稱尊號”。對位卑者或者作器者一方的人名使用體例,基本上也是“先全稱后簡稱”,簡稱可以稱呼私名。孟簋銘文中,先全稱“毛公遣仲”,后簡稱“毛公”而非私名“遣仲”,這完全符合銘文中人名使用體例。這也可以輔助證明孟簋銘文中的“毛公遣仲”和“毛公”為同一個人。“毛公遣仲”是一個同位結(jié)構(gòu),而非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1]唐鈺明.其、厥考辨[J].中國語文,1990(4):293-297.

        [2]張玉金.西周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15-16.

        [3]認知語言學(xué)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5.

        [4]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5]LANGACKER R W.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217.

        [6]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8.

        [7]TALMY L. 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G]//WILLIAM H,EILFORT P,KROEBER,PETERSON K, eds. Papers from the parasession on causatives and agentivity. 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1985.

        [8]TALMY L. Lexicalization patterns: semantic structure in lexical forms[G]//TIMOTHY S, eds.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Vol.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9]TALMY L. 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J]. Cognitive science,1988(12).

        [10]LANGACKER R W.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Ⅱ: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1]LANGACKER R W.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0.

        [12]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01.

        [13]郭沫若.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J].考古學(xué)報,1962(1):1-14.

        [14]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3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5]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國文字研究與應(yīng)用中心.金文引得[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312.

        [16]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4:131.

        [17]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3冊[M].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2345-2347.

        [18]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華書局,2001:75.

        [19]張桂光,秦曉華.商周金文摹釋總集:第3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0:635.

        [20]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11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60.

        [21]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釋文稿:第5冊[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689-690.

        [22]武振玉.兩周金文詞類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10.

        [23]李學(xué)勤.邿子姜盤和“及”字的一種用法[G]//中國文字研究:第1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268-272.

        [24]商艷濤.西周軍事銘文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13.

        [25]崔永東.兩周金文虛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4:51.

        [26]陳永正.西周春秋銅器銘文中的聯(lián)結(jié)詞[G]//古文字研究:第15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315-316.

        [27]張玉金.也論殷墟甲骨刻辭中“暨”的詞性[J].殷都學(xué)刊,2004(2):1-5.

        [28]向熹.簡明漢語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3.

        [29]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4:20-21.

        [30]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xué)[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1:83.

        [31]喻遂生.甲骨文“暨”語法研究[G]//張顯成,郭作飛.海峽兩岸出土文獻語法研究論文集.重慶: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5:94.

        責(zé)任編輯韓云波

        網(wǎng)址:http://xbbjb.swu.edu.cn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841(2016)02-0155-09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殷商甲骨卜辭時間范疇的個性表達和斷代演化研究”(13XYY017),項目負責(zé)人:鄧飛;中國博士后科學(xué)基金第七批特別資助項目“卜辭時間路徑構(gòu)式及其原型的跨域差異研究”(2014T70841),項目負責(zé)人:鄧飛;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基金重大培育項目“殷商古文字古漢語國際教育建構(gòu)的預(yù)研究”(SWU1509399),項目負責(zé)人:鄧飛;重慶市博士后特別資助項目“甲骨卜辭時間表達式的群組差異研究”(XM201359),項目負責(zé)人:鄧飛。

        作者簡介:鄧飛,文學(xué)博士,西南大學(xué)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副研究員。

        收稿日期:2015-10-13

        DOI:10.13718/j.cnki.xdsk.2016.02.020

        99亚洲乱人伦精品| 琪琪的色原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 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 精品一级毛片|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噜噜久久综合伊人一本|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精品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不卡日本v二区在线|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37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张筱雨|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18禁止进入1000部高潮网站|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无码人妻中文中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av四季|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国产精彩刺激对白视频| 国产免费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女人被做到高潮免费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 白嫩少妇在线喷水18禁|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 久久久久久免费毛片精品| 日韩无码尤物视频|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吃药|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