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踐,黃維忠
(1.中央民族大學(xué)藏學(xué)院 北京 100081;2.中國藏學(xué)雜志社 北京 100101)
英藏敦煌藏文文獻(xiàn)IOL Tib J 747號鳥卜文書譯釋
陳 踐1,黃維忠2
(1.中央民族大學(xué)藏學(xué)院 北京 100081;2.中國藏學(xué)雜志社 北京 100101)
英藏敦煌藏文文獻(xiàn)IOL Tib J 747號是6件敦煌藏文鳥卜文獻(xiàn)中最為清晰、完整的,全文可分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詩歌體序言,第二部分為表格形式的卦象、卦辭,第三部分為散文卦辭。文章分解題、藏文拉丁字母轉(zhuǎn)寫、漢譯及注釋對該文書加以譯釋。至于IOL Tib J 747號與同期漢藏文鳥卜文獻(xiàn)的比較研究,將撰另文發(fā)表。
敦煌藏文文獻(xiàn);IOL Tib J 747號;鳥卜
敦煌藏文鳥卜文獻(xiàn)共有6份,即IOL Tib J 747、IOL Tib J 746、P.T.1045、P.T.1048、P.T.1049、P. 3896V[1](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IOL Tib J 747號是6件敦煌藏文鳥卜文獻(xiàn)中最為完整的。該卷號十分清晰,共存3頁,第1頁為序言加兩行占卜表格,第2頁為占卜表格,第3頁為兩行占卜表格加卦辭,其三部分內(nèi)容分別為:
第一部分詩歌體序言,存9行,共29句。其主要內(nèi)容是贊揚(yáng)寒鴉(pho rog)為傳遞天神旨意之神鳥,四面八方翱翔飛忙,要拋給寒鴉朵瑪,要向神供獻(xiàn)名為“措”之大食子;并說明寒鴉不同鳴聲代表不同吉兇之兆。
第二部分占卜表格,上面橫向有9個方位名稱和8個避兇厭勝之物品名。9個方位名為:東方、東南方、南方、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東北方、天空上方;避兇厭勝物品為:牛奶、自芥籽、凈水、鮮肉、花朵、安息香、大米、粟米??v向為10個時間段名:天蒙蒙亮?xí)r、破曉時、日出時,上午前段時、上午后段時、日中時、下午前段時、下午后段時、日落時、黃昏時。寒鴉在以上時間段,不同方位之鳴聲,形成90格吉兇之卦辭。
第三部分存8行,系更簡潔之散文卦辭,只根據(jù)寒鴉鳴叫方位之前后,或在某處掐斗與否來判吉兇。
IOL Tib J 747號第二部分占卜表格中之時間、方位名稱與P.3988號完全相同,表格內(nèi)之卦辭絕大部分雷同。第三部分散文卦辭,比較簡單,而P.3988比較豐富,按子、丑、寅、卯計日,各日有不同之卦辭。但從文書整體分析,IOL Tib J 747號鳥卜與P.3988《烏占臨決》之底本應(yīng)是出于同類漢文鳥卜,各自又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7]
本文獻(xiàn)有日本學(xué)者的研究成果,可參西田愛《古藏文文獻(xiàn)中的鳥卜》[8]一文。
此次根據(jù)國際敦煌項目網(wǎng)站提供的原件圖版[9]進(jìn)行藏文原文和譯注工作(見圖1)。
圖1 :IOL Tib J 747號(3頁)(圖版來源于國際敦煌項目網(wǎng)站)
分序言、表格和卦辭三部分進(jìn)行錄文。
(一)序言
1.$//pho rog ni myivi mgon//drang srong ni lhavi
bkav//byang vbrog ni vbrong shav rkyan//yul
表2
2.gi ni dbus mthil du//lha btsun ni bdav skad skyel//phyogs brgyad ni lding dang dguv//ang
3.tong ni thabs gsum gsungs//gtor ma ni bya la gtor//tsho tsho ni yongs su gyis//lhavi ni
4.phyag du vbul//grags dgur ni lhas myi bltav// bzang ngan ni ltas su gsung//drang srong
5.ni lha vdzin la//lha ston ni gnyen bavi byav// mu sman ni gnyen gyis gsungs//drang zhin[10]
6.ni brtan por ston//pho rog ni dgu gi bya// vdab drug ni gshog drug pav//lha yul ni mtho ru phyin//
7.dmyig rno ni snyan gsang bas//lhavi ni man ngag ston//myi rtog ni gcig ma mchis//yid ches
8.ni sems rton cig//phyogs brgyad ni lding dang dgu/lhong lhong ni bzang por ston//thag thag
9.ni vbring du ston//krag krag ni rings par ston// krog krog ni grog yod smra//ivi ivi ni bar[chad]ston yin//
(二)表格
見上頁表2。
(三)卦辭
1./////lam ring por song na//pho rog mdun nas vongs te//rgyab du zer zhing song la/
2./slar log na bzang ngo//chom rkun dgra dang myi phrad//byang nas vongs te zer zhing song na//
3.la mar mgyogs par song na//ci bsams pa vgrub //zan chang dang phrad par vgyur ro//
4.mdun nas lan cig bdag la bskor nas song na// bdag gar vgro na yang///la mar song
5.na dgav ba vong//bya pho rog vo byed na// bdag so la lan gsum brtsams te//bkra shis
6.lan gsum brjod na bzang ngo//bya shing ngam shing rtsa vam/thang la vdug cing gcig la gcig thab
7.pa mthong na//bdag la dgra yod de//sha gnyer na thub par vong ngo//bya sa la vdun ma
8.vdas te thab pa mthong na//rgyal khams ched por vkhrug pa vong bar vgyur ro//o/o/
(一)序言
1.寒鴉系人估主,仙人系神使者。牧北野牛膘壯,
2.于該地之中央,傳遞神王旨意,八面上方共九方,
表3
3.喔咚婉鳴三聲,朵瑪拋給寒鴉,整個名“措”食子,
4.獻(xiàn)至神之手中。所鳴并非全是神兆,吉兇尚講征兆。
5.仙人系先知者,神旨靈鳥傳遞,女神所言靈驗,
6.公正則又堅定。寒鴉確系神鳥,飛禽鼓動雙翼,飛到神域高處,
7.日明耳又很聰,神仙指明秘法,無一不能通達(dá),
8.虔誠尚具寬心,八面、上方九方,嚨嚨(之聲)表吉祥,
9.嗒嗒(之聲)表中兆,咂咂(之聲)表事急,啅啅(之聲)表財旺,依烏依烏(之聲)危難降。
(二)鴉鳴占卜表
見表3。
(三)卦辭
1.出遠(yuǎn)門時,寒鴉從前面飛至身后鳴叫而去,
2.返回(原地)為佳之兆不遇盜賊仇敵。若從北面飛來鳴叫而去,
3.快速下坡,所想事成,會遇酒食。
4.(寒鴉)若從前飛來在頭頂繞圈而去,自己往何處,
5.速去有好事。寒鴉若鳴“喔”一聲,自己叩齒三次,
6.連講三遍“吉祥”為佳。若見寒鴉于樹或樹梢或地上,相互
7.掐架,朝自己會來敵。尋肉有獲之兆。若見寒鴉聚集在
8.身前地面掐架,全國將發(fā)生爭戰(zhàn)。
(四)詞語釋讀
1.tsho:在安多口語中,有一種供祀神用之大朵瑪,是用糌粑、酥油、奶渣做成的,稱之為“tshogs”,文中之tsho可解讀為tshogs之異體字。
2.gnyen:序言第5行之gnyen bavi byav、gnyen gyis gsung,占卜表中,南方上午前段時之gnyen lha三詞中之gnyen字,實為gnyan(靈驗,兇惡)之異體字,而非正字“親戚”之意。由于gnyan之后加字為na,使前面基字〔a〕元音變?yōu)椤瞖〕元音,這在現(xiàn)代藏語口語中仍然存在,因此,我們將gnyen bya釋讀為gnyan nya,譯為“靈鳥”;gnyen gyis gsung釋讀為gnyan gyis gsung,譯為“所言靈驗”;表格中之gnyen lha釋讀為gnyan lha,譯為“兇神”。
3.mu sman:女神。mu sman一詞在敦煌藏文文獻(xiàn)中出現(xiàn)得較多,IOL Tib J739號寫卷中有諸多mu sman系列[11],P.T.1047號寫卷第328行有mu sman gchig gis mu sman chen po snyan du gsold na/(一位女神稟告大女神)[12]。本文獻(xiàn)序言第5行mu sman ni gnyen gyis gsungs//即譯作“女神所言靈驗”。
4.bar[chad]:序言第9行有yivi yivi ni bar[chad] ston yin//,此句中之bar,若不考慮前后文,應(yīng)作“中間”解,但“序言”鳥鳴聲中有“表吉祥、表中兆、表事急、表財旺”諸多征兆,其中,已包括有“中兆”,卻沒有表兇兆之“危難、厄難”,這是不符合占卜規(guī)則的,故將bar釋讀為bar chad省略詞,而譯為“危難”。省略詞出現(xiàn)在詩歌韻文中,也是常有的現(xiàn)象。
5.nor:P.T.1045寫卷占卜表東方、日中時:bdag gi nor la gyod ka vong bar ston/,有學(xué)者譯作:“自己將有財產(chǎn)損失”[13]。也就是說,將nor譯作財產(chǎn)。在本文書中,東南方、日落時的卦辭為nor dang grog vong bar ston/,nor與grog出現(xiàn)在同一句卦辭中,說明二者是兩件事物,不是同一個意思。nor原意為牛類,包括公母牦牛、公母犏牛、公母黃牛。在古代游牧?xí)r期,牛多就代表財富多,因此后來nor有了引申意義——“物質(zhì)財富”。所以,我們在本文書和P.T.1045號寫卷中將nor均譯作“牛畜”,將grog譯作“財富”,本文書上述引文相應(yīng)的譯為“家牛耗亡”、“獲牛畜和財物”。
6.bdag stag thob par ston/:若從字面意思直譯,應(yīng)為“吾將獲虎”,這與現(xiàn)實生活和卦辭內(nèi)容相去甚遠(yuǎn)??紤]到吐蕃時期有“對戰(zhàn)場英雄掛虎皮章飾,對怯陣懦夫卦狐貍尾”之習(xí)俗,故將此卦辭譯作“吾獲虎皮章飾(獎賞)”。現(xiàn)在的安多口語中有dpav bo stag gig on gsham/dar ma lpi vi rnga ma/(英雄飾虎皮下擺,懦夫掛狐貍之尾),看來,這是古代習(xí)俗服飾在現(xiàn)代藏語口語中的反映。
[注釋及參考文獻(xiàn)]
[1]IOL Tib J為英藏敦煌藏文文獻(xiàn)的編號,P.T.為法藏敦煌藏文文獻(xiàn)的編號,P.為法藏敦煌漢文文獻(xiàn)的編號。
[2]P.T.1049號與P.T.1045相同,但有殘缺,其首行整行缺失,左側(cè)從上至下全部缺少2個字,所以,表格中無10個時間段。
[3]IOL Tib J 746號與P.T.1045雷同,不過其右側(cè)有11個被燒的圓圈,其中9個圈內(nèi)缺字。從字體來分析,該文書似為一初學(xué)藏文者所抄錄。
[4]西田愛僅標(biāo)注為一封藏文書信,其實應(yīng)為兩個不同的文獻(xiàn)。參見Ai Nishida,Bird Divination in Old Tibetan Texts,神戶市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學(xué)研究所:《神戶市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年報》2013年第51號,第318頁。
[5]P.3896V字跡十分模糊,從能辨認(rèn)的卦辭來看,大部分與P.T.1045號相同,少部分相異。
[6]P.3896正面為漢文占卜文書,背面為漢文祭文。西田愛僅標(biāo)注為漢文占卜文書。參見Ai Nishida,Bird Divination in Old Tibetan Texts,神戶市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學(xué)研究所:《神戶市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年報》2013年第51號,第318頁。
[7]IOL Tib J 747號與同期漢藏文鳥卜文獻(xiàn)詳細(xì)的比較研究,將撰另文發(fā)表。
[8]Ai Nishida,Bird Divination in Old Tibetan Texts,神戶市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學(xué)研究所:《神戶市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年報》2013年第51號,第317-341頁。
[9]參見國際敦煌項目網(wǎng)站 http://idp.bl.uk/database/ oo_scroll_h.a4d?uid=2689824706;recnum=5600;index=5。
[10]zhin:據(jù)P.T.1045、P.T.1049及IOL Tib J 746應(yīng)為zhing。[11]參見陳踐:《敦煌藏文IOL Tib J739號骰卜文書譯釋》,《中國藏學(xué)》2014年S1期,第81-99頁。
[12]鄭炳林、黃維忠主編:《敦煌吐蕃文獻(xiàn)選輯文化卷》,民族出版社,2011年,第32頁。
[13]陳楠:《敦煌藏漢鳥卜文書比較研究》,《藏史新考》,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第9頁。
[責(zé)任編輯 顧祖成]
[
校 對趙海靜]
G256.1
A
1003-8388(2016)06-0065-06
2016-07-21
陳踐(1933-),女,浙江杭州人,原為中央民族大學(xué)藏學(xué)院教授,已退休,主要研究方向為敦煌藏文文獻(xiàn)。
黃維忠(1969-),男,江蘇海門人,現(xiàn)為中國藏學(xué)雜志社社長,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敦煌藏文文獻(xiàn)、藏族近代史。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吐蕃文獻(xiàn)分類整理與研究”(項目號:12ZD13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