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藤蔓類的怪草,它沒有根也沒有葉,生命力卻非常頑強。什么?別逗了!作為植物,沒有根,怎么吸收水分養(yǎng)分?沒有葉,怎么進行光合作用?惕0急,在神奇的植物王國里,確實有這樣的植物,它的名字叫菟(tu)絲子。
在溫度適宜的春末夏初,菟絲子就開始“發(fā)功”了,它們先是長出細繩狀、淡黃色的幼苗,一旦碰到合適的寄生植物,這些幼苗就會纏繞其上,并在與寄主接觸的地方長出刺狀物,戳入寄主的韌皮部,吸取寄主的水分和養(yǎng)分,以維持自己的生長所需。成功找到自己的“衣食父母”后,初生的菟絲子就會死亡,不過上部的莖會不斷分枝伸長,不斷向四周蔓延,直到布滿寄生植物。常常有很多植物因為全身被菟絲子纏繞而營養(yǎng)不良,甚至整株枯黃。
如此說來,靠吸食別人的營養(yǎng)而活的菟絲子是典型的“寄生蟲”。不過呢,懶惰的菟絲子也很聰明,它可不是誰都攀附,而是最喜歡豆科植物,比如黃豆,一兩棵菟絲子就能將一畝地(約670平方米)的黃豆纏得嚴嚴實實,導致這畝黃豆絕產(chǎn)。
《西游記》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節(jié):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拔下幾根毫毛,對著毫毛一吹,瞬間就變出了無數(shù)只小猴子。在文藝作品中,這種本事純屬想象,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菟絲子就具有類似的本領。你可以將成年的、長足吸盤的菟絲子用手扯成小段,均勻地撒在大豆地里。如果光照好、雨水足,不出半個月你再去看一看,那塊大豆地肯定早就成了菟絲子的地盤了。
菟絲子侵占別人地盤的行為可謂瘋狂至極,那么它們會不會自己纏繞自己呢?當然不會。它們會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怪味,不同的菟絲子“聞”到這股味道后便會向不同的方向生長,以免互相纏繞,自相殘殺。聰明的菟絲子還知道,如呆將寄主的水分和營養(yǎng)全部吸盡了,它們自己也活不了太久,所以它們有時會對部分寄主手下留情,留下一些半死不活地長著,以供自己享用。
俗話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藏。看似瘋狂又貪婪的菟絲子,其實可以用來對付某些入侵類的有害植物,比如薇甘菊。
薇甘菊是一種具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喜歡攀援的藤本植物,一旦攀上灌木和喬木,它就能迅速覆蓋樹冠,令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薇甘菊還會分泌有毒汁液,抑制被它攀上的樹木進行生長。六七米高的樹木一旦被薇甘菊纏上,就會成片地枯萎死亡。不過植物學家發(fā)現(xiàn),菟絲子常以薇甘菊為寄主,并可使薇甘菊受到感染而枯萎。雖然菟絲子不能完全消滅薇甘菊,但至少能抑制薇甘菊的生長,減少它復生的機會,這可以算是“以毒攻毒”吧!
另外,菟絲子還是一劑良藥,尤其是它的種子。秋天,菟絲子淡黃色的果實苞里擠滿了比谷粒還小的種子,把它們剝出,去除雜質后曬干,就是能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曬干后的菟絲子也可以煮著喝,可強身健體,養(yǎng)肝明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