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重慶市開縣林場馬尾松切根育苗情況,介紹了馬尾松切根育苗技術的造林效果主要技術要點。
關鍵詞 馬尾松;切根育苗;造林效果;重慶市開縣
中圖分類號:S791.2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4-035-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224.1543.03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6-2-24 15:43
馬尾松憑借自身速生、豐產的優(yōu)勢而成為重慶市開縣的主要造林樹種,這里每年都要營造大面積的人工林,使用的苗木都是裸根苗,該地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非常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苗木質量低劣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當前國家苗木檢驗標準將根系作為確定苗木等級的首要標準,所以保證苗木形成發(fā)達的根系是馬尾松培育的關鍵。
大量實踐經驗表,利用薄膜營養(yǎng)袋的方式育苗,造價成本比較高,同時還容易出現彎根的現象。為此,本次研究利用切根育苗新技術對芽苗進行定距移栽,還進行了3次切根育苗[1],苗木的整體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時造林成活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造林當年抽高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育苗,這種切根育苗的方式可以進行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馬尾松切根育苗技術
1.1圃地選擇
馬尾松是一種強陽性樹種,喜酸但不耐堿,喜光又忌水濕,因此,苗圃選擇過程中最好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條件好、交通方便、土質疏松的地方作為苗圃地。注意圃地應該深耕細耙,將基肥施足,還要做高床,苗床的寬和高保持在100 cm和25 cm左右,按照地塊確定,溝中留足25 cm,床上鋪上1層紅心土,并鋪上1層1 cm厚的火燒土和細沙,火燒土和細沙分別占50%的比例,然后將其混合成薄層并壓平。值得注意的是施火燒土15~22.5 t/hm2,磷肥750 kg/hm2[2]。
1.2種子處理
播種之前應該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浸種30 min以后,利用清水將種子沖洗干凈,然后再用溫水浸種,浸種一晝夜以后將種子撈出陰干備用。利用砂床催芽法進行催芽,要注意保持床面濕潤,以保證種子順利發(fā)芽。選擇3月份的中上旬進行播種,3月底之前切根移栽,也就是說當子葉出土,同時種殼還沒有完全脫落、胚根長到了4~5 cm的時候,將芽苗砂床與苗床保持濕潤,然后將芽苗輕輕提起,并將下胚根部分的1/3~1/2剪去,起苗的同時進行切根移栽,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芽苗脫水。嚴格按照5 cm×10 cm的行距栽植,注意栽植深要比胚根根徑加深0.5 cm,并利用竹筷在洞旁進行移動壓實,注意不能直接用手擠壓,這樣容易使土壤板結,對幼苗造成不利影響,當天完成移栽以后,應立即利用噴灌澆定根水[3]。
1.3苗期管理
芽苗切根移栽以后,要注意加強對苗圃的管理,這是育苗成功的關鍵所在,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6個方面開始做起。(1)在移栽以后帽脫之前,應保持苗床濕潤,并對鳥害和鼠害加以注意;(2)遇到大暴雨時,應利用清水進行及時的噴洗,避免造成日灼傷,并將幼苗扶正;(3)將重點放在水的管理上,充分注意圃地的排水工作,三伏天時為了避免苗床干旱應注意進行及時的灌溉;(4)選擇每年的7~8月份進行施肥,最好選擇磷鉀肥,也可以進行根外追肥;(5)定苗時間在每年的9月中旬以后,這時苗木根已經開始正常生長,將其中生長不正?;蛘哌^高的苗間去;(6)松苗猝倒病是馬尾松最常見的一種病害,通常這種病害會在4—8月發(fā)生,一旦發(fā)現病害,可以利用0.5%~2.0%的硫酸亞鐵或者0.5%~1%的波爾多液進行噴施,連續(xù)噴施2~3次。注意利用硫酸亞鐵噴施以后應馬上利用清水淋洗幼苗,這樣可以避免藥害的發(fā)生。此外,松苗葉枯病也是一種常見病害,可以在每年的7月開始預防,可以利用100~200倍的波爾多液進行噴灑[4],連續(xù)噴灑3~4次,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1.4苗木切根
1.4.1 切根時間與深度
選擇在每年的8月底—9月初這段時間切根,切根深度控制在床面以下的8~10 cm,這時應重點控制苗高的生長和主根徙長,主根會逐漸形成2~3根短粗的新主根,以促進側根生長,大大增加根系的生物量。
1.4.2 切根具體操作
在切根之前應引水灌溉8 h,待水位達到畦床的80%才能切根,或者雨后苗床比較濕潤、土壤含水量比較大時切根,操作人員取苗床相鄰步道中站立,用手握住木把的中間,另一只手握住端部的小橫把。注意將鏟口平放在與床面大約7~8 cm的土層以外,身體略微向前傾斜,同時雙手用力向前推切鐵鏟。
(1)切主根。在苗床下深度為8~10 cm的床邊劃出一條平行線,利用鏟刀在床面株距條線向前推進,注意一定要有一定速度,鏟刀指定位置后將主根全部切斷,切根完成以后注意畦邊培土,以避免邊緣苗木出現倒伏的問題。
(2)切側根。在和苗木行距相距1/2的位置,利用鏟刀進行平行斜切,將側根切斷,完成主側根切根以后,立即澆灌定根水1次[5]。
(3)利用條播方式的馬尾松直播苗切根通常會選擇7月底—8月初,也就是苗木高度達到16 cm時進行切主根,其深度在7~8 cm,切側根應該選在8月底進行。從相關調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馬尾松大田切根苗側根的條數比較多,與常規(guī)育苗相比側根生物量、菌根含量都比較多,通常苗木高徑為(70~75)∶1,其苗木的整體質量比常規(guī)育苗要好很多。
1.5 苗木起苗包裝
起苗之前需要利用鋤頭進行挖取,保證苗木根系帶有宿土,不能直接用手拔,采用薄膜進行包裝,可以有效避免根系水分的蒸發(fā),同時還能攜帶大量菌根土進行造林,造林以后不需要較長的恢復期,生長速度非???。
2馬尾松切根育苗效果
2.1造林效果對比
經造林對比調查,造林成活率和當年生長量非常高,而常規(guī)育苗非常差,切根育苗明顯高于常規(guī)育苗。
2.2不同切根深度對苗木合格率的影響
切根育苗可以對苗木高和主根生長進行有效控制,大量發(fā)育須根,促進苗木質量的提高,通常切根苗主根長度保留的長度在10~12 cm,常規(guī)育苗主根根長保留17.5 cm。切根深度在3~5 cm、6~8 cm,苗木合格率分別為12.8%、72.5%;切根深度為10~12 cm時,合格率超過96%。
2.3切根育苗和常規(guī)育苗相關指標比較
經過切根育苗的馬尾松根系發(fā)育比較完整,冠根和高徑都比較協調,通常一級側根可以達到14條,與常規(guī)育苗方法相比增加75%,高徑比為74,冠根比為2.6,都所有下降。同時,經過檢測可見,苗木菌根含量提高了38%左右,苗木質量比較好,有助于造林成活。
此外,常規(guī)育苗的播種量需要5 kg/667 m2,而切根育苗的播種量僅需2.2 kg/667 m2,縱觀當前的實際情況,良種已經供不應求,這種情況下實施切根育苗可以有效節(jié)省良種,一次性定距移栽,苗期不需要進行間苗或者定苗,可以有效降低育苗的成本。切根苗的側根比較發(fā)達,苗木地徑也粗于常規(guī)育苗,且造林過程中不會出現彎根窩根的現象,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此外幼林生長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唐效蓉,張翼,楊駿,等.馬尾松大徑材優(yōu)良家系幼林期生長表現[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4(6):10-14.
[2]安寧,丁貴杰,諶紅輝,等.馬尾松高產脂優(yōu)樹選擇及高產脂林培育[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5(2):118-122.
[3]王芳.不同育苗容器規(guī)格對紅樺幼苗的形態(tài)和生物量的影響[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3-15.
[4]董春英,陳明皋,黃守成,等.閩楠大田播種育苗及富根壯苗培育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4(16):48-52.
[5]魏建國,駱曉明,伍順風,等.攀西地區(qū)干香柏容器育苗技術研究[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0(8):681-685.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