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边@段來自《感動中國》的頒獎詞,說的便是一對舍棄安穩(wěn)的退休生活,奔赴貴州山區(qū)支教的老人——朱敏才和孫麗娜。
“朱老師什么時候回來?。俊辟F州的一個鄉(xiāng)村學校里,孩子們常會將這個問題掛在嘴邊。而孩子們口中的朱老師,正是朱敏才。
從2005年起,朱敏才和妻子孫麗娜就到貴州支教了。2014年10月,朱敏才由于突發(fā)腦溢血,不得不回到北京接受治療。雖然他暫時離開了,但他依然牽掛著山區(qū)的孩子們;孩子們雖然見不到朱老師,但他們一直努力學習,并期盼著朱老師快快恢復健康,回到他們身邊來。
朱敏才與孩子們之間有如此深的羈絆,源于他在11年前做的一個決定。
曾經(jīng)的老師夢
11年前,從外交官任上退休的朱敏才,與妻子孫麗娜在北京過著安逸的生活。然而,無意中看到的一則支教故事,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故事中簡陋的教室,不辭辛勞的支教者,渴求知識的孩子,讓老兩口的內(nèi)心深受觸動。
年過半百的孫麗娜腦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按捺不住的她試探著跟朱敏才商量:“我還沒教夠書,咱們?nèi)ベF州支教吧?”
沒想到朱敏才很爽快地答道:“好!貴州是我的家鄉(xiāng),你上哪我就跟你去哪!”
老兩口有如此統(tǒng)一的決定,除了因為觸動他們內(nèi)心的支教故事,或許也與他們心中深藏的教師夢有關(guān)。朱敏才是貴州黃平縣人,1965年從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yè)時,他填寫的志愿是到貴州山區(qū)當一名英語老師,可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外交官。而孫麗娜原先是一位小學英語老師,因為要跟隨朱敏才常駐外國使館,所以她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心愛的工作。于是,當老師成了他們夫妻二人的一個共同的夢。
雖辛苦卻始終堅守
2005年,老兩口背上簡單的行囊,毅然決然奔赴偏遠的貴州山區(qū)支教。深入貧困山區(qū),老兩口親眼看到了山區(qū)教育的閉塞:孩子們只能學語文、數(shù)學,而不懂英語、計算機;孩子們害怕陌生人,不擅長甚至不愿意與人交流。老兩口內(nèi)心異常焦急,也堅定了留在這里支教的決心。幾經(jīng)考量,老兩口選擇了望謨縣復興鎮(zhèn)第二小學,開始了他們清苦的支教生活。
“出門雖然沒有北海公園和王府井,但有青山綠水和新鮮的空氣。”孫麗娜開玩笑說,“還有人問我們,是不是因為霧霾躲到貴州去了?!?/p>
別看孫麗娜說得如此輕松,其實,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現(xiàn)實中條件之艱苦還是超過了他們老兩口的預料。
支教期間,教學樓下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室,擺上一張雙人床,靠墻三面再塞上簡單的家具,便只剩下一條窄窄的“幾”字形通道……這就是老兩口的“新居”?!靶戮印本o鄰著男廁所,一到夏天便臭氣熏天,孫麗娜要戴兩層口罩才能睡覺。為了省下錢購買教學器材和學習用品,老兩口舍不得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破得不能再破的秋褲,他們依然舍不得扔,補補繼續(xù)穿……
老兩口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艱苦的山區(qū)支教生活,更讓他們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但老兩口并未因此就打退堂鼓,因為他們看到了孩子們的轉(zhuǎn)變,看到學校的轉(zhuǎn)變。
因他們而煥然一新的寨子
支教十年里,老兩口輾轉(zhuǎn)了五所鄉(xiāng)村小學,不僅為學校增開了英語、體育、音樂、品德等課程,還組織孩子們辦文藝演出,甚至自創(chuàng)“尖山棍法”教孩子們健身、防身,引導、幫助孩子們打開與人、與社會乃至與世界交流的大門。
在老兩口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漸漸擺脫了最初的膽怯、閉塞,開始變得開朗、自信起來,甚至在有陌生人到訪時,都能主動問好、提問、交流。
老兩口努力教孩子們知識的同時,更關(guān)注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募集到了350多萬元善款,為孩子們建起了嶄新的電腦教室和學生食堂。
偏遠的山寨因他們而出現(xiàn)了希望,他們也因孩子們、學校煥然一新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滿足。聽到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及流利的英語口語,看到他們洋溢著笑容的臉龐,老兩口覺得自己吃的所有苦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甜了。“整個寨子都飄著他們的讀書聲,那聲音太美了?!?/p>
延續(xù)的大愛
當被問起“你們幸福嗎”這個簡單的問題時,兩位身處陋室,因長期透支體力和健康而被疾病困擾的老人微笑著說:“只要是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我們就覺得特別幸福。”“只要還能動,就在那里教下去?!崩蟽煽趶奈春蠡谶x擇支教。
舍棄安逸的退休生活,奔赴偏遠山區(qū)支教,一堅持就是十年,這不但體現(xiàn)出夫妻倆的剛毅和勇氣,更透露出了他們的擔當。他們用自己的晚年,改寫了很多貴州山區(qū)孩子的命運,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看向外面、看向世界的窗口。
2014年9月,朱敏才老兩口參加了北京“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頒獎晚會,并在主辦方的安排下,參觀了新建的北京市南口中學??吹綄W校如此好的教學環(huán)境,老兩口不約而同想到了山區(qū)的學生們,孫麗娜不禁嘆了口氣:“希望孩子們珍惜這么好的教學環(huán)境。貴州還有很多小孩讀不起書呢。”
而這句感嘆,被恰好也在現(xiàn)場的南口中學的校長聽見了。他知道老兩口支教的事跡,也非常佩服老兩口的毅力和擔當,于是他立馬許下了一個承諾,那就是學校可以接納兩個山區(qū)孩子來北京上學,從初中讀到高中,免除一切書本費和住宿費,并且每月向孩子支付1000元的生活費。
聽到校長的承諾,老兩口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只能當場給校長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達自己的感謝。
2015年,在《感動中國》的舞臺上,孫麗娜接過了屬于他們夫妻倆的榮譽。她含著眼淚說,回到孩子們身邊,是他們夫妻共同的心愿,不論多辛苦,他們都甘之如飴。
他們的大愛不僅讓貴州山區(qū)充滿了希望,也感染了無數(shù)人。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開始關(guān)注貴州支教事業(yè),越來越多的年輕志愿者愿意奔赴貴州山區(qū)支教,越來越多的山區(qū)孩子走出了大山,到更好的學校去讀書。老兩口的大愛得到了真正的延續(xù)。
教師節(jié)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為所有支教老師鼓掌,對他們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