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別說話!
聽——
你聽見了什么?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寂靜的,而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
風聲雨聲雷電聲,這是大自然發(fā)出的聲音。
笑聲歌聲樂器聲,這是人工制造出的聲音。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都有讓人喜愛的“好聲音”和令人厭惡的“壞聲音”。
好聲音
走進大自然,世界忽然變得很安靜,我們的耳朵卻變得很靈敏,令人愉悅的好聲音俯拾皆是。
踩在草葉上的“沙沙”聲,鳥兒扇動翅膀的“嗡嗡”聲,溪水流動的“嘩嘩”聲,風也在耳邊“嗚嗚”低語。這些聲音都是細膩溫和的,像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生怕嚇到人。
與自然的好聲音相比,人工的好聲音顯得更加主觀,有人情味。因為人的喜好、審美的不同,他們判斷好聲音的標準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覺得菜下鍋時的“刺啦”聲好聽,因為有飽食的幸福感;等候親人歸來的人覺得樓道里的腳步聲好聽,因為即將團聚;休息時,身邊人輕手輕腳的窸窣聲也是好聽的,因為代表了一種關愛。
因為審美不同,人們也會喜愛不同的音樂。好玩的是,在音樂領域,公認的好樂曲很多都與大自然存在有趣的聯(lián)系。
著名的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中,法國作曲家圣-桑運用不同的樂器生動描繪了各種動物的形象:他用長笛表現(xiàn)布谷鳥啁啾爭鳴的場景;用大提琴表現(xiàn)天鵝怡然自得的悠閑神態(tài);用低音弦樂器來表現(xiàn)烏龜緩慢遲鈍的形象;而對于憨態(tài)可掬的大象,他則選用了音色粗拙的低音提琴來表現(xiàn)。不同的樂器集合到一起,奏出森林里一群動物狂歡的情景,人工制造出的聲音也能讓人的心靈親近自然。
張潮在《幽夢影》里有一段經(jīng)典描寫: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耳。
這些聲音里,哪些是自然之聲,哪些是人工之聲,你來區(qū)分一下吧!
音樂的力量很神奇,給我們的耳朵帶來聽覺盛宴的同時,還能治病。在醫(yī)學和心理學領域,音樂療法是一種神奇有效的治療方式。感興趣的同學不如自己去揭開音樂療法的神秘面紗吧!
壞聲音
說完好聲音,不得不說,我們的身邊還充斥著很多壞聲音。
大自然邪惡的一面總是讓人心驚膽寒。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夜晚,轟鳴聲是有人對著你的耳朵大喊的聲音的兩倍那么響;泥石流滾滾、地震大爆發(fā)帶來的地動山搖的聲音,足以讓你嚇得膝蓋發(fā)軟,連路都走不動。
而人工制造的壞聲音就更多了,這些壞聲音都被叫作“噪聲”。
割草機的“突突”聲,人群的吵嚷聲,街頭小販的叫賣聲,汽車的喇叭聲,警車救護車的警報聲……假如你的鄰居正在裝修,電鉆工作時發(fā)出的巨大而尖銳的聲響尤其讓人無法忍受。
壞聲音讓人心生厭惡,還會帶來健康隱患。如果一個人暴露在90dB(分貝)的聲音中達到8小時,聽力就會遭到損壞;暴露在120—140dB的聲音中會立刻給耳朵帶來刺痛和損害。除了聽力損壞,噪聲還會導致很多疾病,比如睡眠不足、胃灼熱、消化不良、潰瘍、高血壓和心臟病等。
噪聲不僅對人類有影響,也會傷害到動物。軍隊普遍使用聲吶來探測海下的潛水艇,這些聲吶產(chǎn)生的聲波超過215dB,能夠在海洋深處傳播數(shù)百千米之遠。鯨、海豚等一些海洋哺乳動物依賴聽覺生存,被聲吶傷害到耳部,它們會變得驚慌失措,無法辨別方向,若是無意識中游上了岸,擱淺后就會脫水而死。
噪聲的破壞力如此巨大,讓人避之唯恐不及,那么——
有絕對的寂靜嗎?
沒有!
你想有絕對的寂靜,大自然首先就不答應,其次,你自己也不會答應。
即使靜止不動,不與其他物體發(fā)生接觸,我們也停止不了發(fā)出聲音,因為連呼吸都是有聲音的。1948年,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做過一個實驗,他把自己鎖在一間隔音室里,想感受到完全的寂靜。但他沒有如愿,因為他聽到了血液在自己的身體里流動的聲音,還有心臟怦怦跳動的聲音。凱奇感嘆:“除非我死去,否則永遠都能聽到聲音?!?/p>
說了這么久的聲音,你知道為什么會有聲音嗎?聲音又是怎樣傳播的呢?
聲音的秘密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聲波,當聲波通過介質(zhì)(比如空氣和水)傳播,進入我們的耳朵,我們就聽到了聲音。聲音通過的介質(zhì)不同,傳播的速度也不一樣。
山頂?shù)氖^,滾下山來,就會干擾到周圍的空氣分子,被驚擾的空氣分子亂了套,一個擠壓兩個,兩個擠壓四個,被“打擾”的空氣分子越來越多……事實上,聲音就是一種移動中的壓力波,就像一群人一個推一個涌入一場搖滾音樂會的入口。
所有的聲音都能被人類聽見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能聽到什么,取決于聲音的頻率和強度。聲音的頻率是聲波振動快慢的度量。比如,1個聲波在1秒鐘內(nèi)完成1次全振動,頻率就是1Hz(赫茲)。頻率越高,音調(diào)就越高。人類能聽到聲音的最低頻率約為16Hz,最高頻率大約為20000Hz。
動物界的高音和低音
蝙蝠的發(fā)聲頻率大約在16000Hz到120000Hz之間。
大象能發(fā)出20Hz的低音,在理想的天氣狀況下,10000米之外都能聽到大象的聲音。
聲音的強度通常用分貝表示。在分貝標度中,0dB被定為空氣中可以被人耳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人正常談話的聲音為40—60dB;現(xiàn)場搖滾樂算是強度很大的一種聲音了,大概有120dB。
科學家們解開了聲音傳播的秘密,聲音傳播原理被應用到生活中,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
遠程通信
聲音傳播原理在生活中最直觀的應用,應該就是電話了。當發(fā)話者拿起電話機對著送話器講話時,聲帶的振動導致空氣振動,形成聲波。聲波作用于送話器,使之產(chǎn)生電流,稱為話音電流。話音電流沿著線路傳送到對方話機的受話器內(nèi),受話器把電流轉(zhuǎn)化為聲波,通過空氣傳至人的耳朵中。
這樣,就完成了最簡單的通話過程。
醫(yī)療檢測
B超檢查運用的是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超聲波有一定的穿透性,醫(yī)生用某些信號器產(chǎn)生超聲波,向病人體內(nèi)發(fā)射,同時接收內(nèi)臟器官的反射波,通過儀器把反射波的頻率、強度檢測出來,并在電視屏幕上形成圖像,為判斷病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超聲波在醫(yī)學上的應用非常廣泛,你還知道哪些?
災情監(jiān)測
次聲波是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一些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fā)、臺風等,都會伴有次聲波的產(chǎn)生。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不易衰減,所以能傳播得很遠,通過監(jiān)測傳來的次聲波,能獲取某些自然災害的信息。有些動物對次聲波的敏感度比較高,所以從一些動物習性的改變(如遷移等),也可以判斷一些災情的來臨。
有趣的聲音
聲音無處不在,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精彩。閑暇時間,讀書觀影之時,你留心過嗎?
書中的擬聲詞
閱讀也是有“聲”的,這里說的可不是有聲讀物,而是擬聲詞。擬聲詞是模擬自然界聲響而造的詞,是世界上所有語言都具備的成分。不過,擁有最豐富最形象的擬聲詞的,非漢語莫屬啦!
有學者研究統(tǒng)計,《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中,有擬聲詞的占五十三篇之多,相當于六分之一的篇目。仔細看來,其中有水聲、蟲聲、鳥聲、風聲、玉聲、金鐵之音、勞作之音、車馬之音、鐘鼓之音等。無論是描摹環(huán)境,還是表情達意,聲音的摹寫使得場面或宏大或細致,音調(diào)或鏗鏘或婉轉(zhuǎn),節(jié)奏或急促或和緩,可悅?cè)硕?,怡人心意?/p>
不僅書中常用擬聲詞,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為了更直觀形象,也會大量用到擬聲詞??伎寄悖旅娴臄M聲詞都是用來形容什么響聲的呢?
(特別提示,答案也許不止一個喲?。?/p>
咚咚 啪嗒 梆梆
呼呼 咯噔 咕咕
轟隆 咿呀 錚錚
嘰里咕嚕 乒乒乓乓 噼里啪啦
眾多擬聲詞中,“咕咚”算是鼎鼎大名的一個。在《咕咚來了》的故事中,木瓜落入水中造成的響動,竟嚇壞了兔子、狐貍、猴子、小熊等眾多小動物,它們還以為“咕咚”是三頭六臂的妖怪,最后才知道是虛驚一場??梢姸牉樘摚垡姙閷?,聲音有時候也是具有欺騙性的!
一個普通的擬聲詞,搖身一變成了故事里的主角,還嚇破了一群小動物的膽兒?!豆具藖砹恕芬驗橛腥び痔N含哲理,不僅被制作成動畫短片,還被選入教材。不得不說,小小擬聲詞里,也有大趣味呢!
“有聲”的電影
電影中的聲音實在太重要了,不僅僅是演員的配音直接影響劇情,甚至為了烘托氣氛的插曲配樂,都常常成為檢驗電影好壞的重要標準。
不過,你知道嗎?電影剛出現(xiàn)時,全是默片,就是無聲電影。因為沒有任何配音配樂,默片非常依賴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也因此誕生了一大批表演藝術大師,卓別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默片真的完全無聲嗎?
1895年,在巴黎的一場電影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現(xiàn)場鋼琴師,在電影播放過程中為電影配樂。從1910年開始,很多大城市開始有管樂師,或整隊的管弦樂團,為默片配樂。
由此可見,聲音實在太重要了。在技術不發(fā)達的默片時代,人們也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電影聲音上的缺失。
在此,向大家推薦幾部經(jīng)典的因“聲音”而聞名的好電影。
《大山里的聲音》
一天,一個內(nèi)地來的志愿者教師“小不點”,來到了芒康縣的一座只有150多人的小學,開始了對這群大山里的孩子們的音樂啟蒙……
《大山里的聲音》是一部公益微電影,藏區(qū)孩子們用自由馳騁的想象,從藏民日常生活的各類工具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音樂靈魂,并在“小不點”的辛勤指導和排練后,成功演繹了一次特別的音樂會。影片不僅展現(xiàn)了西藏芒康地區(qū)的自然風光,更真實記錄和還原了當?shù)卦鷳B(tài)音樂。
本片被譽為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藏區(qū)兒童宛如天籟的歌聲,震撼了無數(shù)人。只要有聲音就能做音樂,在純凈的音樂背后,我們感受到生命和創(chuàng)造的力量。
《音樂之聲》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中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guī)矩。院長與眾嬤嬤商量后,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名叫特拉普的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瑪利亞對孩子嚴格管教。上校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們的惡作劇?,斃麃喒灰苍獾搅藧鹤鲃?,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并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在歌聲和游戲中,很快跟孩子們打成一片。
《聽風者》
新中國建立之初,為了應對國民黨特務的破壞活動,中共成立情報部門701局,偵聽敵人電臺。有一天,701局發(fā)現(xiàn)所有的敵臺突然消失了,原因只可能是敵方啟用了新的發(fā)射頻道。為了尋覓優(yōu)秀的偵聽人員,701局找到了一位盲人調(diào)音師何兵。何兵耳力超群,聽聲辨音,與敵方展開了連番較量……
暮鼓晨鐘,松籟清風,蛙落池塘,秋雨山空。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每一個微小動作,都能留下悅耳的聲音。人們對自然界的聲音進行復制、加工、創(chuàng)造,用樂器和人聲演繹,又有了音樂。美妙的自然之聲和音樂,就這樣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假如有一天,我們生活的有聲世界失去了聲音,將會變成什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