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晉安
幫老同志圓夢
文/劉晉安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陜南安康市,在外人心中,是一個窮山惡水、土地貧瘠的荒痍地區(qū)。而經過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改造、建設、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fā),如今的安康市,被評選為全國最適合養(yǎng)老的20座城市之一。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此地為之奮斗、貢獻畢生精力的老革命、老干部,帶領這個地區(qū)的人民積極建設、努力進取的成果。我有幸于1997年成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把老干部工作做好。
在一些人眼里,老干部工作沒有硬性指標、沒有工作任務,老干部門是一個比較輕松、比較悠閑的單位,碌碌無為,干不出驚天動地的事跡。而通過工作實踐,我得出的結論并非如此:老干部工作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人文工程,干好這一工作,并非易事。如果抱著混日子的態(tài)度,這個工作確實比其他單位輕松,但要干好它,就不容易了。
剛開始做老干部工作,與一些老同志交流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對居住干休所每月幾塊錢房租的公有住房抱有想法,更對1993年國家實行的房改政策未被落實有不少意見。好多老干部說的最多的就是“年輕人都住上了房改的私有房,而我們這些老同志革命工作了一輩子,卻還住著上無片瓦、下無土地使用權的公家房?!庇谑俏覀兩舷潞粲酰喾椒从?,引起市上領導重視,又多方考察,積極調研,市委召開常委會專題討論通過并發(fā)紀要。在我們和老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加班加點,通過三年的開發(fā)建設,改建新建了樓房。當老干部們與老干部工作者同時搬進寬敞明亮、有個人產權的新樓房時,大家都笑了。老干部們紛紛說:“沒想到這輩子到老,還能住上屬于個人的新房子,真是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情啊?!?/p>
通過日常交往,我得知老干部們有兩個夢想:一是住上新房,二是寫人生經歷。第一個夢想已實現(xiàn),而第二個夢想的實現(xiàn)因為條件限制有些困難。我想:我必須為他們做些什么,把他們原本想做而因工作艱難、時間、環(huán)境影響而未做,想寫而因文化程度所限,難于書寫的人文瑰寶搜集整理出來,教育當代,留給后人,使后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知曉前輩們是怎樣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為新中國的成立、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而嘔心瀝血、奮斗一生的……
于是,我用了幾年時間,搜集父輩和老干部的事跡,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建黨90周年之際,先后寫了《五臺人在安康》《南下·西進》發(fā)表于《安康日報》《旅途》雜志;編輯了《桑榆情懷》2冊,安康日報社《人在旅途》——百家作品精選,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出版《五臺山人文》第3期,山西省五臺縣政協(xié)為紀念給家鄉(xiāng)爭得榮譽的老同志特編輯出版了一套上下冊《五臺文史資料·南下、北上、西進干部專輯》。使父輩們的光輝業(yè)績,分別載于安康市和祖籍的史冊,填補了這一歷史空白。同時,幫助解放安康牛蹄嶺的戰(zhàn)斗英雄杜永興,撰寫了《解放安康戰(zhàn)斗親歷記》,征文《安康老干部結構形成點滴》和《我與老干部工作同行“三到位”》等多篇文章,登載于安康日報和安康市老干部工作網站。不但了卻了老同志多年的心愿和夢想,也圓了我作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