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韜/編譯
“克隆羊之父”呼吁建立“生物銀行”
張文韜/編譯
·伊恩·維爾穆特爵士說,有必要建起現(xiàn)代的“諾亞方舟”,儲存瀕危物種的生物材料。
多利羊的創(chuàng)造者、伊恩·維爾穆特(Ian Wilmut)爵士表示,應該建立現(xiàn)代版的“諾亞方舟”,這是保存瀕危動物生物物種的一項保險措施。這位來自愛丁堡的研究人員說,生物銀行中應該保存瀕危動物的精子、卵子和其他生物材料,以便科學家在未來技術(shù)成熟時能復活滅絕的生物。生物銀行就是細胞和生物組織的倉庫,就像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一樣,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證。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建在北極的山區(qū)中,保存著世界上最珍貴的作物種子。保留著這些種子,可以保證地球上的常見作物永不滅絕。
“我們保存動物的組織,至少可以在動物滅絕之后,還能把生物組織解凍、重新培育新生物,”在多利羊誕生20周年紀念活動時,維爾穆特對記者們表示。
保存了老虎、大象等稀有動物細胞的生物銀行是如何復活動物的呢?如果瀕危物種的卵子和精子能夠保存下來,就能制造出能生長發(fā)育的胚胎。不過,要使物種起死回生,還需要生物學上的重大進展,因為到那時,代孕的雌性動物很可能是另一物種。
即使不使用組織制造新鮮胚胎,該倉庫也有助于保存瀕危物種。另一個方法是:研究瀕危物種的基因組與常見物種之間的差異。一旦能充分破解這些差異,就可能逐漸改變常見物種基因組,通過幾代遺傳,把常見物種改造成瀕危物種。
當多利羊在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誕生時,科學界的大部分人覺得是不可能的。當時,經(jīng)克隆操作存活下來的250多個胚胎中,只有來自一只成年綿羊乳腺細胞的多利成功降生。而多利在2003年死于嚴重肺部疾病。
維爾穆特說,如果沒有多利,干細胞研究會比現(xiàn)在落后20年。盡管科學家在這個領域進展迅速,尤其是掌握了改變細胞類型的方法,但他還是警告說,細胞療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計劃于2018年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把帕金森癥患者的細胞轉(zhuǎn)換成新的腦細胞,然后將其注入患者腦部,期待新的神經(jīng)元能分泌足夠的多巴胺,這是帕金森癥患者所缺乏的化學物質(zhì)。試驗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這種療法是否安全。不過,維爾穆特指出,僅僅證明這種細胞療法無害可能就需要20年。在開展大規(guī)模試驗細胞療法的有效性之前,應該首先確認其安全性。
維爾穆特承認,他曾經(jīng)對干細胞療法用于臨床“過分熱心”?!叭绻闶沁@個領域的研究人員,你必然是個樂觀主義者,”他表示,“有時,天然的樂觀主義使我們覺得,干細胞療法是十分有用的。或許我們應該慢慢變得更現(xiàn)實一點,而不要犯同樣的錯誤?!?/p>
他表示,患者獲得個體化新細胞,以此達到修復和治療目的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需要治療的患者的數(shù)量如此龐大。相反,他指出:科學家應該加緊制作與90%的人群免疫系統(tǒng)兼容的細胞庫?!霸趲资旰?,應該會有一個細胞庫,適合于世界上每個人。”
過去5年中,世界各地的實驗室目睹了基因編輯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該技術(shù)使科學家具備了精確改變DNA密碼的能力,引發(fā)了對于修改人類胚胎構(gòu)成的全球討論。雖然這種技術(shù)能避免兒童從家族中遺傳嚴重疾病,但同時也具有高度爭議性,因為任何基因改變和由此引發(fā)的損傷,都將一代代往下傳。
不過,人們不應該摒棄修改人類胚胎的想法,因為這樣可以預防疾病,甚至提高未來人類的能力?!拔艺J為,作為一個原則,不應該有簡單的‘不能做’的禁區(qū)。問題在于,區(qū)分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是否利大于弊?”他說,“如果有方法可以治療疾病,或者能增強人類能力,其效用又能得到廣泛驗證,我也會支持的。”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責任編輯:遙 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