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平
成長之路
麥田里的守望者
■唐愛平
我特別喜歡哲人維特根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在實實在在的地方做平平常常的事,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敲下這些文字,不是小結(jié),只是梳理心緒,看看自己走過的路。
2001年8月26日下午,陽光和煦,微風習習。我懷揣報到證,來到了護城河邊的母校。校門口,兩棵銀杏依然蓊郁,我心里默念一聲:“母校,我回來了!”
初為人師,那時的我是青澀的,也是最有激情的。為了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制作課件。其間也經(jīng)常會有一些困惑,慶幸的是,學校有傳統(tǒng)的“青藍工程”。于是,校園里經(jīng)??梢娢易笫至嘀粡垖W凳、右手拿著聽課筆記穿梭于辦公室與教室之間的情景。幾乎每一節(jié)課我都會跟在師傅后面聽,聽完后和師傅交流,然后再琢磨自己應該如何上這節(jié)課。我的聽課筆記寫了一本又一本,教案寫了一遍又一遍,校長多次表揚我是學校最勤奮的老師,其實我只是深知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道理罷了。
與孩子們在一起的幸福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孩子們很信任我,把我當作知心姐姐,在隨筆里向我談許許多多學習與生活中的事,傾訴他們的喜憂。我會寫長長的評語,甚至比學生的文章還要長,我告訴孩子們該怎么做怎么思。閑暇時,孩子們還會像嘰嘰喳喳的小雀一樣圍在我的辦公桌前,跟我聊他們最近看的一些書、他們遇見的事,或者什么也不說,就在我的身旁轉(zhuǎn)悠著。周日的下午,我經(jīng)常帶著孩子們到郊外采風,觀云起云落,賞花開花謝。我享受這種相互信任、融洽默契的關(guān)系,享受著這樣的每一天,我?guī)е粋€理想主義者的情懷走在我的語文教學之路上。
時光不緊不慢地走著,初為人師的新鮮感和好奇感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逐步變成了一種自然的生活習慣。由于工作出色,我在得到學生喜愛的同時也得到了校領(lǐng)導的認可。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在任教兩個班級的同時,還負責校團委以及年級組的一些工作。肩負的擔子重了,事務多了,教學的激情卻在不知不覺中衰減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學生的隨筆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老師,已經(jīng)好久沒有聽到您激情澎湃的朗誦了?!蔽倚睦锩腿灰活潱@還是當初那個活力四射的我嗎?朱永新老師說過,“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沒有用心教,教學只會是簡單枯燥的重復,再多的激情也會被時間磨去。忙碌不是借口,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起了路遙的那句感動千萬人的話,“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項事業(yè)”。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感受到的是無邪與歡快,我有什么理由倦怠呢?后來,我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即使手頭的事情再多,肩上的擔子再重,每一節(jié)課,我都會深吸一口氣,鉚足了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孩子們也知道,唐老師的語文課堂永遠是充滿生氣與活力的。
世上職業(yè)千千萬,為何人們唯獨對教師這個職業(yè)寄予如此厚望?因為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夜深人靜時,我經(jīng)常提醒自己,作為語文老師,除了教會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會向?qū)W生傳遞正能量,帶領(lǐng)學生和先賢們對話。諸子百家,竹林七賢,唐宋詩人詞人,魯迅、冰心、朱自清等“五四”時期的先鋒人士……他們是歷史熔爐中的勇士,他們的作品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充滿了歷史沉淀后的厚重感。學生每天沐浴在如此氛圍中,潛移默化中接受著人生的洗禮。
猶記多年前的一天,我的語文課代表余敏跑過來沮喪地告訴我一件事。他負責班上黑板報的選稿,這次他選了一首詩,可是許多同學說他太幼稚。這是一首很短的詩,只有三句:“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我要把它摘下來/送給盲童做眼睛?!蔽业弥闆r后,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可知道,這首詩曾獲全國青少年詩歌大賽特等獎,它表達了一個小孩子純真善良的心愿,愛心是不分年齡的。羅曼·羅蘭說過,‘每一個人的心底都應該有一個純潔的童話世界’,那是喧囂之外,恪守在心底的純凈的一隅,也許只有方寸之大,卻承載了許多美好和純真。我堅決支持余敏的選擇。”聽完我的一席話,余敏笑了,孩子們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借這個契機,我讓孩子們以此詩為例,每個人仿寫了一首小詩,孩子們用他們的妙筆寫下了一首首富有靈氣的詩篇。前段時間,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博士的余敏給我寫了一封信,其中有這么一句話:“老師,我會永遠記得您的鼓勵。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我會始終守住心底的那一份純真?!贬t(yī)者仁心,我相信,他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
這些年來,我學習并聆聽了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報告,在關(guān)于教師自身素質(zhì)方面,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愛心”,這其實是強調(diào)對學生的人文關(guān)懷。對此,我深有感觸。
有一年,我接手了一個新班級。在教《背影》這一課時,我給學生作了深情的朗誦?!拔遗c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時,我聽到有個同學在低聲哭泣,其他同學也聽到了,大家表情凝重,也沒有人議論。我當時還納悶,因為課文才開了頭,真正的煽情部分還沒有到。課后我才了解到,原來這是個父母離異的孩子,從小跟著母親生活,父親在外打工,她已經(jīng)多年未見父親了。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造成了她敏感的性格,班上同學也知道這個情況,平時與她講話都盡量小心,注意字眼。我心里很受觸動,新課程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尊重生命、關(guān)懷生命的基礎(chǔ)之上的,任何忽視人文關(guān)懷的教學都是有遺憾的教學。從此以后,我在該班上課或與該生交流時很注意遣詞造句,并在學習與生活上給予她很多幫助,讓她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因為我知道,對學生的愛,永遠不嫌多。
應該說,我趕上了一個好時期,剛?cè)胄?,適逢新課程改革的大旗徐徐展開。各種教學思想異彩紛呈,我貪婪地學習、吸收、消化名家的教學思想,不放棄任何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有一年暑假,一個全國性的語文教學活動在安徽池州舉辦,我是前一天才知道這個消息的,搭大巴已經(jīng)來不及。為了不失去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和丈夫輪流駕駛,驅(qū)車600多公里,深夜12點才趕到那兒,終于如愿觀摩了全國語文高手的課堂教學,并聆聽了語文大家的講座。很辛苦,卻很值得。
學習之余,我也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多理念與方法,哪一種是最適合我的?這些年來,我在最平凡的地方做著最平凡的事,我的教學生涯沒有驚心動魄,只有細水長流。我只知道,我想既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能力,又希望孩子們開心地享受著這一過程。
直到有一天,我又讀塞林格的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再一次讀到這一段話:“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蹦且豢蹋q如醍醐灌頂,這就是我心里最理想的教育狀態(tài):我就是那麥田里的守望者,我要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們在文學的麥浪里盡情地嬉戲、歡笑;當孩子前行的方向出現(xiàn)偏離,我會在最恰當?shù)臅r候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帶著激情,以愛之名,給孩子一片自由明朗的天空。過去,我是這樣做的,現(xiàn)在、未來,我會一如既往地這樣做。因為這樣,我的孩子們是最快樂的,我也是最快樂的。
我愿做這樣一位麥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