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縣興隆鎮(zhèn)東區(qū)小學 陳永國
一個果核
興隆縣興隆鎮(zhèn)東區(qū)小學 陳永國
前不久,我去參加培訓,那一天,培訓結(jié)束得比較早,我獨自一人到街上買了幾個蘋果。幾天沒有吃水果,有些迫不及待,我隨手拿起一個蘋果,簡單擦了一下,就吃了起來。吃完了,舉目四望,想尋找一個垃圾桶,好把果核處理掉。然而,周圍一個垃圾桶也沒有。我一手提著未吃的蘋果,一手拿著果核繼續(xù)向前走。走出五六百米,還是沒有看到垃圾桶。天很冷,我的手已凍得通紅。我“偷窺”了一下周邊的環(huán)境:周邊行人一個個自顧走自己的路,路邊的灌木叢中散落著一些碎紙片,還有幾個吃剩下的果核。我想:把果核放在這里也不失為一個辦法。這里垃圾多,環(huán)衛(wèi)工人看到后會打掃的。我抬手就要扔掉這個果核。然而,不知怎地,素日教育女兒的一句話突地從心底冒上來:我們管不了別人,但要管住自己,絕不做破壞環(huán)境的人。這也是我經(jīng)常教育學生的話。于是,我告訴自己:即使一直拿到住處,也不能丟在路上。我挺了挺身子,為自己增添幾分熱量,向所住的賓館走去??斓劫e館時,看到一個頭發(fā)斑白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清掃地上的垃圾。我走過去輕輕地將那個果核放入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收集袋里。一直低頭掃地的老人抬起頭,看了看我,有些恭敬地說了聲“謝謝”。這兩個字讓我心潮澎湃,一時語塞。我大踏步走回賓館房間,打開筆記本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生怕遺漏了什么。
一周的培訓結(jié)束了,我回到了學校。但這件小事一直縈繞在我的腦畔。我想,這件事就這樣“結(jié)束”太可惜了。時下,我們“拼命”教育我們的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但社會上的一些人其所作所為卻讓我們成人蒙羞:在高速路上亂扔垃圾;在旅游景點亂涂亂畫;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十年學校教育之功,學生走上社會短短幾天可能就會被污濁之氣蝕掉。我們的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一生。我突來靈感:就事論事,以這件最小最真實的事為例對學生進行一番教育。
我不知道這件小事對學生的心靈觸碰會有多深,就先選取了六年級一個班“實驗”。講述這件事時,學生聽得非常認真。講完后,我請同學們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孩子們非常踴躍地發(fā)言。有的說,校長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對一個果核的處理也有過糾結(jié),這種糾結(jié)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的,最終正能量戰(zhàn)勝了負能量,非常欽佩校長的做法;有的說,平時聽了太多關(guān)于保護環(huán)境、愛護生命、做有德之人的說教,覺得很多離我們都太遠,都像過眼云煙,留在內(nèi)心深處的太少,但校長講的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讓我們刻骨銘心;有的說,那位老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恭敬,不是因為自己卑微,而是對一個路人遵守公德之舉的尊敬。老人肯定見到過很多人、很多事,他多么希望有更多人像校長一樣有修養(yǎng)、尊重他人的勞動??;有的說,如果大家都像校長那樣,從一片碎紙做起,那樣每天就不用那么早到教室打掃衛(wèi)生了……
我非常激動。一個小小的果核,卻能深入孩子們的內(nèi)心,讓他們深刻地進行了自我教育。
我在全校大會上把這個故事和全校師生進行了分享,獲得了全校師生的共鳴。各年級收上來的感想總計有600多份,我把它們收集整理,以備傳承。
教育是一個大工程,但并沒有多神秘。教育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腳下,就是手中的一個果核。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對教育而言,可能都有深刻的意義,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做,做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