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譯自Internationae Pig Tokice,Voe.30(2015),№7:29王晶晶 校、制圖表
?
實(shí)用豬病鑒別診斷指南——第5篇 黃疸
張 娜 譯自Internationae Pig Tokice,Voe.30(2015),№7:29
王晶晶 校、制圖表
黃疸,或黃染,是指血液中三種形式之一的膽鹽增加。出現(xiàn)肝前性黃疸或溶血性黃疸是由于大量的血液破壞超出肝臟的解毒能力所引起。
肝細(xì)胞性黃疸是由于直接的肝臟損傷引起的,而肝后性黃疸是由膽道梗阻造成的。主要癥狀是體內(nèi)白色結(jié)締組織、皮膚或眼睛鞏膜呈黃色,后者只在豬上出現(xiàn)。
一些感染因素會(huì)直接影響血液或肝臟:鉤端螺旋體(主要影響胎兒)、支原體、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就一切情況而言,其他的癥狀可以有助于找出感染病因。豬蛔蟲也可以通過直接寄生于肝臟隨后移行到肺部引起黃疸。在屠宰場(chǎng),白色斑點(diǎn)在肝臟上顯而易見。
中毒,如銅過量和霉菌毒素主要破壞肝臟,可能會(huì)導(dǎo)致黃疸,特別是當(dāng)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和伏馬毒素含量達(dá)到較高水平時(shí)?!酢?/p>
原題名:A practical guide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swine 8-Jaundice (英文)
原作者:Diego Padoan DVM (百奧明控股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hào):S854.4
文獻(xiàn)標(biāo)識(shí)碼:C
文章編號(hào):1001-0769(2016)02-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