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縣小東區(qū)中學 高 峰
名家引領成長 社團塑造特性
興隆縣小東區(qū)中學 高 峰
霧靈山下,柳河岸邊,始建于1971年的小東區(qū)中學正蓬勃發(fā)展。教育教學,育人為先。我校以名人文化和社團活動為載體,通過教育實踐來達到教育目的,打造立德樹人的幸福家園。
“樹人班”“海倫班”“錢學森班”,各具特色的教室門牌展現(xiàn)著小東區(qū)中學的名人文化。學校共有22個班,每個班都確定了自己的名人學習楷模,班里的孩子對名人的故事也是熟記于心。每一個班,班里的小講解員都會講解名人事跡。各班都在對標名人,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有響亮的班級口號。學校里,追尋名人、感悟名人、學習名人的氛圍濃郁。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名哲先賢、科學巨星、文人墨客、政治豪杰、軍事奇才、民族英雄層出不窮,光芒四射。據(jù)此,小東區(qū)中學確定以“循名家成長之道、啟精彩人生之門”為辦學理念,以“讓每個生命精彩綻放”為學生培養(yǎng)目標,發(fā)展和傳承名家文化,打造學校名家文化框架。在名家文化框架下,打造名家班級,引領學生追尋名家成長足跡,領悟名家成長精髓,并實踐于學生的成長歷程。
在小東區(qū)中學,教學樓墻壁上、教室里,處處可見名人的“影子”。程門立雪、周恩來外交等名人故事,魯迅《自嘲》、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等名家經(jīng)典,“兩彈一星”功勛人物簡介,無一不給學生以啟迪。
學校開展多項名人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每天早操前15分鐘,是學生誦讀名家經(jīng)典語段的時間。學校向學生推薦國內外經(jīng)典書目,要求學生讀名著、背名篇。在此基礎上,舉辦讀書比賽、手抄報比賽,展示學生閱讀成果。邀請省、市教育專家做“名人文化進校園”專題講座,組織與清華大學志愿者TH1班全體學員的親子活動,以及唱紅歌比賽,“祭先烈、知感恩”等活動。
組織學生游清華園。在清華園,引導學生感受聞一多、錢鐘書、竺可楨等專家學者的嚴謹和奉獻,感受習近平、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睿智和決心。學生在清華名人身上充分領略到理想抱負和責任擔當?shù)娘L采。
學校教育不僅是學生學會求知的教育,更是學生學會做人、學會一技之長的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才是關鍵。小東區(qū)中學結合興隆縣教育局倡導的創(chuàng)建“一校一品”特色校理念,提出“學校辦學有特色、學科教學有特點、學生發(fā)展有特長”的發(fā)展思路,扎實有效開展學生社團活動。
“寫得一手好字,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是小東區(qū)中學書法訓練提出的口號。書法,是學校全體師生參與的最大社團。千余名師生每日一練已成為常態(tài),在硬筆書寫、軟筆書法方面付出的努力,讓學校先后獲得省、市級“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睒s譽稱號,多名學生在各級各類書法比賽中獲獎。
學校積極外聯(lián),找渠道、解難題,先后爭取到承德市輪滑協(xié)會和興隆縣文體局的大力支持,將輪滑運動引入校園,成立輪滑社團,開創(chuàng)了承德市輪滑進校園活動的先河。
投資7萬余元購置揚琴,成立揚琴社團;購置基礎材料,成立手工雕刻社團;舞蹈社團翩翩起舞、合唱社團歌聲悠揚、象棋社團捉對廝殺、跆拳道社團英姿颯爽……學校共開設學生社團16個,學生可根據(jù)興趣愛好自愿選擇,參與率達100%。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特長的發(fā)展方向,課余活動方式有了明顯改變。社團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內容的同時,改善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了孩子們在校期間的幸福指數(shù),學校形成了人人是社團成員、人人有活動目的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