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娟
?
我也做一回于老師的“女兒”
□楊娟
《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是一本十分珍貴的書。拿到這本書時,我眼前浮現的是一位慈祥、幽默、充滿童心的老者形象,他有著父親與老師雙重的身份。這本書與其說是于老師寫給他初為人師的女兒的,倒不如說是他寫給我們這些初為人師的年輕教師的,將多年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感悟娓娓道來,從而幫助年輕人少走一些彎路。
于老師說,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曾忘記自己以前也是個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葆“童心”,才能“回憶并借鑒曾遇到的優(yōu)秀老師之優(yōu)秀做法”,才能真正“蹲下來看學生”。于老師經?;貞涀约簩W生時代一起學習與生活過的人,回憶恩師的做法,回憶自己當年作為學生的喜好與需求。是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多回憶自己學生時代的人和事,我們當年的經歷和想法,也許就是現在孩子的經歷和想法。我想起上高中時,數學老師讓我們持之以恒地使用“知識點與經典題型積累本”,每次上新課,老師都讓我們將書本合上,在黑板上板書新授知識點與經典題型,先詳細講解,讓我們完全理解,再讓我們工工整整地記錄在積累本上。三年下來,我們班的數學成績一直遙遙領先。讀了于老師的這本書,我如夢初醒:我完全可以將高中數學老師的做法借鑒到我的教學中。于是,課堂上,我的學生也開始使用起“數學知識點與經典題型積累本”,盡管現在只是起步階段,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增長,他們的積累本也會逐漸變得厚重與珍貴。
于老師說,作為一名教師,要“嚴而實”。如何“嚴而實”?不能“說是說,做是做”;“‘嚴’不是‘厲害’,‘嚴’是‘責任心’和‘付出’的代名詞”;要讓“學生中的‘南郭先生’銷聲匿跡”。我班有一個慣例,每天晚自習前,學生要做“每日數學題”。“每日數學題”由數學課代表批改,其后將做題情況統計發(fā)至QQ群。最初,我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讓一批基礎好、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率先加入“每日數學題”行列,之后,在我的動員下,全班學生都加入其中了。為了督促學生堅持下去,我還和學生商定了提醒方法:每缺一次“每日數學題”,就要在全班同學面前唱一首歌。我告訴學生,這不是處罰而是提醒,希望他們養(yǎng)成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的良好習慣。值得高興的是,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學生已經將之內化為習慣。即使偶爾班級里有歌聲傳來,也不一定是有學生沒有完成“每日數學題”了。這和于老師所說的要做一個“嚴而實”的老師,無形中形成共識。是的,只有做“嚴而實”的老師,才能讓學生收獲良好的習慣,才能推動學生一點點進步。
讀于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懂得: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放大學生的閃光點”。三年級小朋友作文中有一句話:“月亮長胖了?!庇诶蠋熢谶@句話上畫了個圈,旁邊批了個“好”字,并打上感嘆號。有些老師在學生作文里“雞蛋里挑骨頭”,于老師則是在“骨頭里找肉”。于老師會在學生作業(yè)后畫一只翹起大拇指的手,會給作文內容不太好但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的作文打滿分……我有一名學生,數學基礎薄弱,但字寫得很工整,“知識點與經典題型積累本”寫得特別漂亮。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給她遞上專門鼓勵她的小紙條。后來,她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數學成績也穩(wěn)步提升。
細細品讀于老師的這本書,我真真切切做了一回于老師的“女兒”,汲取著“父親”言傳身教的經驗。
(作者單位:湖南省吉首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