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馬歇爾·盧森堡阮胤華/譯
兩種需要
◎ [美]馬歇爾·盧森堡阮胤華/譯
在一個研討班開學(xué)前的一天,我買了一套淺灰色的夏季外衣。這個研討班很重要,出席的人很多。結(jié)束時,許多人圍著我詢問地址及其他信息,還要請我簽名。為了趕下一場會面,我匆忙地回答問題,緊張地簽字和留言。當(dāng)我飛快地沖出門時,將筆放入了新外衣的口袋里,可我居然忘了戴筆帽!到了外面時,我嚇了一跳——那件雅致的淺灰色外衣已染上了墨水!
有近20分鐘的時間,我不停地訓(xùn)斥自己:“你怎么可以這么粗心?居然犯這么愚蠢的錯誤!”我剛損失了一套嶄新的外衣,如果我在生活中需要得到體諒,那么此刻正是時候,可我在訓(xùn)斥自己,這簡直糟透了。
幸運的是,20分鐘后,我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我安靜下來,開始想外衣染上墨水使我什么樣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我問自己:“我責(zé)備自己粗心和愚蠢,這是想要滿足什么需要呢?”
我馬上就明白了,其實我是想照顧好自己:在匆忙地回應(yīng)他人的請求時,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此時,我的心情也隨即發(fā)生變化,不再感到惱怒、羞愧和內(nèi)疚,身體也一陣輕松。
接著,我開始考慮我為了滿足什么樣的需要而隨手把筆放入口袋中,這使我意識到回應(yīng)他人的請求對我是多么重要。遺憾的是,為了盡量滿足他人的需要,我忽視了自己的一些需要。想到這些,我并沒有責(zé)備自己,而是感到對自己深深的愛——即使在我心不在焉地把筆放入口袋的時候,我也是在滿足自己服務(wù)他人的渴望。
這樣,我做到了同時包容上述的兩種需要:一方面,服務(wù)他人;另一方面,照顧好自己。在類似的情形中,我相信只要能意識到這兩方面的需要,我就能靈活地克服困難。反之,如果陷于內(nèi)心的沖突,只會使情況更糟。
(摘自《非暴力溝通》華夏出版社 圖/全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