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順戴松
(鎮(zhèn)江市第十中學 江蘇鎮(zhèn)江 212009)
?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實驗簡約創(chuàng)新設計
吳長順*戴松
(鎮(zhèn)江市第十中學江蘇鎮(zhèn)江212009)
摘要:由于目前國內初中化學教材有關“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多采用文字說明,而有經驗教師采用:或瓶吞雞蛋,或通過軟瓶變癟等壓強變化”進行實驗驗證,此方法消耗原料多,成本較高,操作較復雜。作者采用創(chuàng)設簡單實驗:通過逆向思維,驗證反應后產物中加入鹽酸產生氣泡,進而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使得操作簡單,有利于實驗普及推廣。
關鍵詞: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實驗簡約創(chuàng)新設計
基于目前國內初中化學教材有關“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多采用文字說明,而有經驗教師采用:或瓶吞雞蛋,或通過軟瓶變癟等壓強變化”[1]進行實驗驗證,此方法消耗原料多,成本較高,操作較復雜。所以現(xiàn)實教學中,大部分老師也通過文字說明進行教學,也有老師通過放視頻方式進行。本人采用創(chuàng)設簡單實驗:通過逆向思維,驗證反應后產物中加入鹽酸產生氣泡,進而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產生了碳酸鹽,使得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現(xiàn)象特別明顯,成功率極高,有利于實驗普及推廣,同時增加了對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感性認識。
3支試管分別盛有水、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汽水、玻璃管。
[實驗1]在試管1的水中先吹入二氧化碳,再滴入稀鹽酸,振蕩,觀察:無氣泡產生,如圖甲;
[實驗2]在試管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振蕩,觀察:無氣泡產生,如圖乙;
[實驗3]在試管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先通入二氧化碳,再滴入稀鹽酸,振蕩,觀察:產生大量氣泡,如上圖丙;對比[實驗1]、[實驗2]、[實驗3],可以輕松得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能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新物質。
1.實驗成功率高,百分百。
國內的初中化學教材,不論是上教版、還是人教版等,因為反應沒有明顯實驗現(xiàn)象,都采用文字說明,而增加[實驗1]、[實驗2]、[實驗3]進行對比教學實驗,既簡約又全部成功。
2.實驗普及率高、成本低。
采用從打開新汽水瓶或呼氣方法作為二氧化碳氣源,用于試管內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探究,比用其他實驗方法節(jié)約藥品,成本較低;采用上述方案,進行對比實驗教學,現(xiàn)象特別明顯,也便于學生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
3.增強學生對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理解。
教材是文字說明,而通過設計增加趣味實驗,讓學生輕松理解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事實與難點,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填補教材的空白。實驗的微型化、簡約化、低成本、現(xiàn)象明顯、說服力強,以及抽象知識淺顯化,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力,是本創(chuàng)新實驗最大亮點。
參考文獻
[1]彭定高.一組用來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驗[J].湖北中小學實驗室,2001,11(1-2):28-29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34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2-0097-01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通訊聯(lián)系人:E-mai1:wchsh12345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