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浙江省寧海中學(xué) 浙江寧?!?15600)
?
對氯化鈣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方法的再認(rèn)識
王冬
(浙江省寧海中學(xué)浙江寧海315600)
摘要:通過對CaC12與NaHCO3溶液反應(yīng)的逆向分析以及實驗證實,在常量范圍內(nèi),往CaC12溶液中滴加Na2CO3和NaHCO3溶液,會出現(xiàn)明顯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因此,在中學(xué)階段完全可以用CaC12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
關(guān)鍵詞:CaC12;Na2CO3;NaHCO3;鑒別
對于“能否用CaC12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這個問題,同行、專家進行了許多相關(guān)的研究[1-5],分別從濃度、氣泡、壓強、pH等角度提供了鑒別的依據(jù)。在濃度方面,得出的較為一致的認(rèn)識是:用常量范圍內(nèi)的濃度即CaC12和NaHCO3溶液的濃度都大于0.01mo1/L時,兩者會生成CaCO3沉淀,無法鑒別;用微量范圍內(nèi)的濃度即CaC12和NaHCO3溶液的濃度都小于0.0001mo1/L時,兩者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渾濁,可以鑒別。對該結(jié)果的理論分析如下[6-7]:
若把0.01 mo1·L-1的氯化鈣溶液與0.01 mo1·L-1的碳酸氫鈉溶液等體積混合,首先計算混合后溶液中H+的濃度。已知:c(HCO3-)=0.01 mo1·L-1,Ka1=4.2× 10-7,Ka2=5.6×10-11,由于c(HCO3-)≥Ka1,所以
再求溶液中碳酸根離子的分布分?jǐn)?shù):
所以,碳酸根離子的平衡濃度c(CO32-)=δCO32-× c(HCO3-)=0.011×0.01 mo1·L-1=1.1×10-4mo1·L-1,又知碳酸鈣的Ksp(CaCO3)=2.8×10-9,在混合后,0.01 mo1·L-1氯化鈣與0.01 mo1·L-1碳酸氫鈉溶液中Q =[Ca2+][CO32-]= 0.01×1.1×10-4= 1.1×10-6>Ksp(CaCO3)=2.8×10-9。
2.對CaC12與NaHCO3溶液反應(yīng)的再思考
按照這個想法,筆者進行逆向分析,如果往CaC1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HCO3溶液,此時,沒有大量HCO3-的存在促進平衡向右移動,應(yīng)該就不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
3.實驗證實
(1)配制0.01 mo1·L-1、0.1 mo1·L-1、1.0 mo1·L-1的CaC12溶液。
(2)分別取各濃度的CaC12溶液約1mL于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0.1 mo1·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結(jié)果如表1所示。
4.實驗結(jié)論
通過對CaC12與NaHCO3溶液反應(yīng)的逆向分析以及實驗證實,在常量范圍內(nèi),往CaC12溶液中滴加Na2CO3和NaHCO3溶液,會出現(xiàn)明顯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因此,在中學(xué)階段完全可以用CaC12鑒
表1 0.1 mo1·L-1的Na2CO3和NaHCO3與不同濃度的CaC12溶液的作用情況
別Na2CO3和NaHCO3溶液。該方法相比較其他同行、專家的鑒別方法更簡潔、方便、易行、更適合課堂教學(xué)。
參考文獻
[1]李大塘.氯化鋇不能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理論分析[J].化學(xué)教學(xué),2010,(10):76
[2]吳全勝,諸全頭.碳酸氫鈉與氯化鈣真的不反應(yīng)嗎[J].化學(xué)教育,2008,(2):65-67
[3]肖中榮,陳進前.讓學(xué)生理解碳酸氫鈉與氯化鈣能反應(yīng)[J].中學(xué)化學(xué)教學(xué)參考,2015,(1-2):46-48
[4]楊飛,馬宏佳.用氯化鈣或氯化鋇鑒別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液的再認(rèn)識[J].化學(xué)教育,2014,(11):82-84
[5]孫紅文.不能用加氯化物來鑒別Na2CO3和NaHCO3[J].化學(xué)教學(xué),2003,(4):47-48
[6]武漢大學(xué).分析化學(xué)(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8
[7]華中師范大學(xué),東北師范大學(xué),陜西師范大學(xué).分析化學(xué)(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07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0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2-0038-01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biāo)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