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青
我忘記我上一世的故事,是在喝了孟婆湯之后。隱約記得我飄蕩到奈何橋旁的孟婆面前,向她回答我思索了好久的問題:“我下一世想要去如世外桃源般寧靜的地方,它要有歷史的厚重,要有歲月的沉淀,要有……”還未等我說完,我早已昏昏沉沉閉上了眼。再次睜開眼,來不及說出的愿望都已實現(xiàn),我在自己的啼哭聲中看到了從窗外灑進來的陽光,斜在偶爾飄零的塵土顆粒上。我喜歡這個地方。
時光荏苒,我已垂髫。在我幼年的記憶里,無疑是這20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美景最深刻了。獲封“國家4A級旅游景點”的荊山森林公園猶如一顆明珠閃耀在每個靈臺人的心里,荊山森林公園因其荊花在陽光下燦爛奪目而取其命名。有屹立在山腳,經(jīng)過多次修整的古靈臺作為門面擔當,在山腰更有三賢祠、德化廊、朝暉亭、夕照亭、日月亭、關(guān)公殿、靈通門等錯落分布。行至山頂,則會發(fā)現(xiàn)有一座藏匿于密林中的玉皇閣,端莊而大氣。從山頂行至山腳,游覽完畢這些建筑后,只需要一個回眸,你便可以看到荊山森林公園的入口大門處,端端正正地鑲嵌著“厚德載物”四個大字。如此雄渾的筆風,如此崇高的境界,讓人們似有所悟,登山的疲憊也減緩了不少。
靈臺依山傍水,這水,也悠悠地流了千百年。古時,這達溪河又叫百里溪,距離西安、咸陽并不遠,而且生態(tài)怡人,有茂林密葉,風景優(yōu)美,經(jīng)常有達官貴人來此游玩狩獵。若要論這方圓百里的茂林密葉,靈臺便首當其沖。山間、路旁成片的杏林,讓你誤以為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四季分明的氣候正是孕育這些茂林密葉和鮮果粟谷的臂彎。
靈臺人喜歡用陜西秦腔和木偶戲來打發(fā)夏日午后的悶熱和冬日上午的寧靜。在這個時代,木偶戲已經(jīng)很少流傳下來,至今,我仍遺憾沒有看過一出完整的木偶戲。
時光荏苒,我已豆蔻。少女們的愛好無非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靈臺的香包、剪紙與端午飾品不得不提。所謂香包,就是老人求壽、男女求婚、兒女求福、病者求愈的信物。這香包被靈臺人賦予生命和活力,更是傳達了靈臺人率真而拙巧、古樸而傳神的民俗文化。
時光荏苒,我已而立。人至中年,便喜歡關(guān)注政治,我最喜歡古時執(zhí)法不阿的兩朝宰相牛僧孺。他的《玄怪錄》也得魯迅先生所贊:“造傳奇之文,薈萃于一集者,唐朝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而以武略為國效忠的名人中我比較崇拜皇甫規(guī),皇甫規(guī)一生清正,廉潔奉公,曾數(shù)次遭權(quán)貴奸黨陷害,仍毫無畏懼。我還聽長輩說明朝時,有一靈臺學子,名喚楊重,倒背《春秋》一字不差,被譽為 “天下春秋第一人”。靈臺人杰地靈,名士層出不窮,激勵著我們這些后輩子孫的奮進。
時光荏苒,我已花甲。匆匆?guī)资辏乙演氜D(zhuǎn)遷徒多次,而故鄉(xiāng)靈臺卻始終猶如離開時的模樣。人至晚年,便對故鄉(xiāng)尤為依戀。對我來說,故鄉(xiāng)猶如一杯白開水,在品嘗了各式各樣的飲品后,終于又回歸了它。我沒有華麗的詞藻能勾勒出這片不一樣的土地。它承載了我窮盡一生的眼淚與陽光。至少這一生完結(jié)的時候,我是快樂的,是不后悔這一生的。
又經(jīng)歷了一世人間的我,漫步在奈何橋邊不知名的路上,好似看見一群粗布麻衣的人,興高采烈地圍著一座祭祀用的靈臺手舞足蹈,吟唱出了載入《詩經(jīng)·大雅靈臺篇》中的歌謠:“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