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賡哲
狄仁杰從小性格執(zhí)拗,一生堅持原則不動搖。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他引起皇帝關(guān)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關(guān)。有兩位將軍,一個叫權(quán)善才,一個叫范懷義,誤砍了昭陵的柏樹,高宗知道后勃然大怒。你到人家老爸墳頭上砍樹,人家能不憤怒嗎?何況還是皇帝的老爸。高宗下令,一定要嚴(yán)辦這兩個人。
案件交給狄仁杰,狄仁杰按照律法條文一審,認(rèn)為應(yīng)該免官。高宗一聽氣炸了:“權(quán)善才砍昭陵的樹,是陷我于不孝的境地,必須殺頭?!钡胰式軗?jù)理力爭,保住了他們。那話說得特有藝術(shù),他先給高宗戴高帽:“人們都說勸諫皇帝難,我看要是碰到桀紂那樣的昏君就難,碰到堯舜那樣的明君就不難,我今兒覺得跟您說這事應(yīng)該不難?!?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4/05/xxda201604xxda20160435-1-l.jpg" style="">
好,給皇帝把套設(shè)下了——您不想當(dāng)昏君,所以您肯定聽我的,對吧?然后繼續(xù)給皇帝樹典型找差距:“您看人家漢文帝,有人偷了高祖廟的玉環(huán),文帝一定要把這人滿門抄斬,執(zhí)法大臣堅持按律法只能處死盜賊本人,最后文帝不也答應(yīng)了?!”
“您再看人家曹丕當(dāng)年,一個大臣勸諫他不要向河南移民,曹丕不聽,這個大臣上去一把抓住曹丕的衣襟,曹丕最后還是答應(yīng)了。今兒這事我要是勸不動您,我都羞見前人了?!?/p>
然后再曉以利害:“您今天為了一棵樹殺兩位將軍,千年以后人們會怎么評價您?我今天堅持原則,是為了不讓您以后被人戳脊梁骨??!我全是為您好啊?!备咦谧屗质谴鞲呙?,又是給臺階的搞得說不出話來,最后干脆耍個賴:“我就是想殺這倆人,你今天給我來個法外施刑如何?”
狄仁杰一聽,冷笑一聲說:“律法是您制定出來的,就要遵守,哪能隨便改變,朝令夕改,那天下豈不是要大亂?您非要法外施刑,行!那干脆就從今天開始好了?!睔夥赵絹碓骄o張,皇帝氣得不得了,大臣們嚇得不敢說話,皇帝有高血壓,把皇帝氣出個好歹,你狄仁杰負(fù)得起責(zé)嗎?
狄仁杰上司張文瓘手里拿著笏板,使勁朝著狄仁杰揮動,那意思是:行了,別說了,下去吧,皇帝都急眼了。狄仁杰還是不管,硬頂。最后還是唐高宗讓步了,他說:“卿能守法,朕有法官。”你能如此堅持原則,我有好法官了,于是命令史官把這事編入史書。然后授予狄仁杰侍御史的官銜。
(潘光賢摘自《狄仁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