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盈余管理與IPO折價

        2016-04-08 03:33:36傅紹正畢曉方張俊民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6年2期
        關鍵詞:盈余管理

        傅紹正 畢曉方 張俊民

        摘 要: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由有限責任制變?yōu)樘厥馄胀ê匣镏?,增加了審計師的法律責任,提高了審計的鑒證價值和保險價值,有利于審計師在IPO審計過程中更好地發(fā)揮信息中介作用。以保薦制下IPO公司為樣本,實證考察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的影響。研究發(fā)現,相比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更低,IPO折價率也更低。研究結論表明事務所轉制后,審計師加強了對發(fā)行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約束,提高了IPO定價效率,監(jiān)管部門推動的事務所轉制對IPO市場具有積極治理效果。

        關鍵詞: 事務所組織形式;盈余管理;IPO折價;有限責任制;特殊普通合伙制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3-7217(2016)02-0045-07

        一、引 言

        對擬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是降低首次公開發(fā)行(IPO)市場信息不對稱、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制度安排。在IPO市場上,由于發(fā)行公司上市前的公開信息有限,使得以盈余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成為外部投資者判斷公司價值的重要依據,而近年來部分發(fā)行公司“帶病上市”成為不爭的事實[1]。此外,作為新興資本市場,中國股市的IPO折價程度十分嚴重。這些都使得IPO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下文簡稱“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飽受質疑。2012年4月28日,證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fā)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新一輪的新股發(fā)行改革?!吨笇б庖姟分写笠?guī)模提到審計,并為其制定了詳細的權責條款和追責機制。在監(jiān)管部門強化審計這一信息中介作用的背景下,提升審計質量以確保發(fā)行公司價值判斷基礎真實、可靠,對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理論上,加大審計法律責任能夠促使審計師在執(zhí)業(yè)活動中更加謹慎和獨立,從而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2,3]。事務所組織形式對其法律責任的履行和承擔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監(jiān)管部門自2010年起先后頒布了《關于推動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組織形式的暫行規(guī)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推動事務所組織形式轉制為特殊普通合伙制(下文簡稱“事務所轉制”)。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顯著增加了簽字審計師和事務所的法律責任。審計法律責任的增加,一方面促使審計師在執(zhí)業(yè)過程中更加謹慎和獨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審計的保險價值。

        事務所轉制在資本市場產生了重要的經濟后果。已有研究從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視角考察了事務所轉制的經濟后果,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鮮有文章比較研究事務所轉制前后兩種組織形式(有限責任制和特殊普通合伙制)對IPO市場的影響[4-6]。我們認為考察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之間的關系,可以為事務所改制對規(guī)范新股發(fā)行市場的運作是否具有積極治理作用提供更直接的經驗證據。本文以保薦制下IPO公司為樣本,實證考察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的影響。研究結論能夠擴展IPO折價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豐富事務所轉制政策實施效果的經驗證據,對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提高資本市場中介機構的鑒證服務質量具有借鑒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事務所組織形式與審計質量

        中國監(jiān)管部門推動的事務所轉制產生了積極的政策治理效果。Liu et al.(2011)基于2008~2011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數據實證考察了事務所轉制政策對審計師獨立性和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fā)現,2010年《關于推動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組織形式的暫行規(guī)定》出臺后,審計師更加獨立和謹慎,發(fā)表非標審計意見的概率顯著提高,審計收費也顯著提高[7]。在此基礎上,劉行健和王開田分別從事務所轉制政策出臺和事務所實施轉制兩個視角考察事務所轉制的效果,研究發(fā)現,事務所轉制政策出臺顯著約束了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但事務所實施轉制前后審計質量不存在顯著差異,并認為事務所在政策層面的積極反應弱化了事務所實施轉制時的效果[4]。進一步地,劉啟亮等將研究層面細化至簽字審計師個體層面,研究發(fā)現,同一簽字審計師同年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下比在有限責任制事務所下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概率更高,被審單位的盈余管理水平更低;相同簽字審計師在事務所轉制后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概率更高,被審單位的盈余管理水平更低[5]。事務所轉制能否產生預期治理效果還依賴于法律環(huán)境,武恒光利用2010~2012年期間進行轉制的事務所為研究對象,實證考察了差異化的區(qū)域法律環(huán)境對事務所轉制效果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發(fā)現,在法律環(huán)境較好的地區(qū),事務所轉制對審計師獨立性的提高更顯著[6]。

        (二)審計質量與IPO盈余管理

        關于高質量審計是否有效約束了發(fā)行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的研究也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高質量審計可以有效約束發(fā)行公司的盈余管理,如李仙和聶麗潔研究發(fā)現審計質量(以事務所規(guī)模度量)與盈余管理程度顯著負相關[8];陳輝發(fā)等研究發(fā)現,當事務所有執(zhí)業(yè)審計師出任股票發(fā)行審核委員會委員時,其審計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顯著更低[9]。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審計并沒有有效約束發(fā)行公司的盈余管理,如張鐵鑄等以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為研究對象,研究發(fā)現高質量審計(以事務所百家排名度量)并未顯著提高盈余質量[10]。

        (三)審計質量與IPO折價

        基于高聲譽審計師更有動機提高審計質量這一前提假設,諸多文獻將審計質量對IPO折價的影響展開研究,但研究結論并不一致。一種觀點認為高聲譽審計可以降低IPO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減小IPO折價率[11,12]。Beatty分別以事務所規(guī)模和異常審計收費衡量審計師聲譽,研究發(fā)現高聲譽審計可以顯著降低IPO折價[12]。王兵等基于2005年實施詢價后的IPO公司數據,研究發(fā)現審計師聲譽與IPO折價顯著負相關[13]。陳俊和陳漢文基于中國新股發(fā)行市場化改革初期的經驗證據得出了相同的結論[14]。另一種觀點認為高聲譽審計可以向市場傳遞出發(fā)行公司“質優(yōu)”的信號,“質優(yōu)”公司上市后股價上升幅度較大,因而伴隨著IPO折價的提高[15,16]。Chang et al.以澳大利亞1996~2003年的IPO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發(fā)現高質量審計與IPO折價率顯著正相關[16]。胡丹和馮巧根基于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數據得出了同樣的結論[17]。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發(fā)現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會提高審計質量,但對審計質量如何影響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并未取得一致結論。已有研究審計質量影響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的文獻大多將“四大”作為審計質量的替代變量,然而,“四大”并不等同于高質量,安達信、中天勤等大所的紛紛倒下就是最好的佐證[18]。審計質量取決于審計師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和獨立性,事務所轉制后,一方面,審計師的法律責任顯著增加,這將促使審計師更加獨立和謹慎;另一方面,合伙人之間會加強內部監(jiān)督,合理配置審計資源,提高審計團隊的專業(yè)勝任能力。由此推斷,事務所組織形式會對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產生影響,根據我們的檢索結果,鮮有文獻考察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市場的影響。Muzatkoet al.(2004)以1994年美國監(jiān)管部門允許事務所由普通合伙制轉為有限合伙制為背景,考察了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折價的影響,研究發(fā)現,由于事務所變更為有限合伙制后,審計法律責任的降低,導致IPO折價率顯著提高[19]。而中國監(jiān)管部門為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積極推動事務所由有限責任制向特殊普通合伙制轉制,在這一背景下,研究事務所不同組織形式對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盈余管理

        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須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與有限責任制事務所以注冊資本為限對事務所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相比,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中,合伙人在執(zhí)業(yè)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事務所債務的,該合伙人應當承擔無限責任,而其他合伙人承擔有限責任;合伙人在執(zhí)業(yè)活動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事務所債務,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相比有限責任制,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審計師的風險暴露明顯增加。

        發(fā)行公司的過度盈余管理會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訴訟風險。鑒于盈余信息對價值判斷的重要性,發(fā)行公司便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以誤導外部投資者的價值判斷[1,10]。但發(fā)行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會產生負面影響,如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通過發(fā)審委審核的可能性越小,IPO公司的盈余操縱會使發(fā)行公司和中介機構遭受監(jiān)管部門的處罰與投資者的法律訴訟[20]。近幾年,由于萬福生科、天能科技和新大地等上市公司在招股書中對財務數據進行造假,其會計師事務所受到了相應的罰款懲處,其簽字審計師被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為降低自身法律責任,會更大程度約束IPO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由于合伙人可以通過提高審計質量來降低遭受法律訴訟的風險和損失,因此合伙人有動機提高審計質量[`2]。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中,合伙人在執(zhí)業(yè)過程中會更加謹慎和獨立,并強化對事務所內部的橫向監(jiān)督[2,5,6,19]。審計師出于上市后法律訴訟風險的考慮,尤其是當事務所的組織形式由有限責任制變更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情況下,會對可能引起顯著經濟后果的發(fā)行前盈余管理行為進行嚴格監(jiān)督和約束[21]。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設H1。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的發(fā)行前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二)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折價

        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提供的IPO審計具有更高的鑒證價值。IPO折價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發(fā)行公司、中介機構和外部投資者兩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發(fā)行公司和券商試圖通過折價發(fā)行的方式來吸引處于信息劣勢的外部投資者,以確保發(fā)行成功[22,23]。發(fā)行公司事先不確定性增加時,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更大[24]。在信息處于弱勢的投資者對于購買的事先不確定性大的股票,會要求更大幅度的折價。中國IPO 市場的政府監(jiān)管效力在逐漸增強,市場專業(yè)機構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職責,有助于提高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1]。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審計法律責任的增加可以促使發(fā)行公司提高盈余質量,這將顯著降低發(fā)行公司與中介機構之間、發(fā)行公司與外部投資者之間、不同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由于盈余信息是價值判斷的重要基礎,盈余質量的提高可以促使新股定價更加真實反映公司價值,進而降低IPO折價。

        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提供的IPO審計具有更高的保險價值。如前所述,不同組織形式的事務所承擔了不同的法律風險。IPO公司為了獲得發(fā)行資格或者提高發(fā)行價格,可能財務過度包裝甚至造假,這種事先不確定性通常會引發(fā)公司IPO后的業(yè)績變化,甚至因虛假披露受到監(jiān)管部門處罰,也加大了承銷商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責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證券市場發(fā)生虛假陳述時,虛假陳述行為人在證券交易市場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范圍,以投資人因虛假陳述而實際發(fā)生的損失為限。這說明發(fā)行價格越高,當存在虛假陳述并被追責時,發(fā)行公司、承銷商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訴訟賠償金額越大。承銷商會用較低的發(fā)行價格來降低他們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25,26]。審計具有保險價值,能夠分擔券商發(fā)行過程中的部分法律責任。相比有限責任制事務所僅以注冊資本承擔有限責任,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需承擔無限責任或無限連帶責任。中國證券市場處于將由核準制向注冊制過渡的特殊時期,企業(yè)上市面臨新的監(jiān)管要求,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也更加重大?;谑聞账D制帶來的審計鑒證價值和保險價值的增強,本文提出假設H2。

        H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的IPO折價更低。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以2007~2014年中國資本市場IPO公司為初始研究樣本,依次進行如下處理:為控制發(fā)行方式對IPO折價的影響,僅保留發(fā)行方式為“網下詢價發(fā)行和網上定價發(fā)行”的樣本;為控制承銷方式對IPO折價的影響,僅保留承銷方式為“余額包銷”的樣本;剔除聘請兩家及以上事務所的樣本;剔除缺失數據的樣本。經篩選,最終獲得研究樣本962家。使用的相關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對所有連續(xù)變量進行了1%的Winsorize處理,以控制異常觀測值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使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tata11.0。

        (二)變量度量與回歸模型

        1.關鍵變量的度量

        (1)IPO盈余管理

        以可操控性應計數(DACC)的絕對值衡量IPO盈余管理程度(aDA),使用基本Jones模型(模型1)分年份、分上市板塊進行回歸得到的殘差項來計算可操控性應計數(DACC)①。

        模型(4)的因變量為盈余管理程度(aDA),自變量為事務所組織形式(LLP),本文預測LLP與DA顯著負相關。模型(5)的因變量為首日收益率(Return),本文預測LLP與Return顯著正相關。

        基于陳輝發(fā)等(2012)[9]、劉啟亮等(2015)[5]、張鐵鑄等(2011)[10]的研究,在模型(4)中,控制了審計師聲譽、承銷商聲譽、公司規(guī)模、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現金流比率、上一期總應計數、公司年齡和上市板塊對IPO盈余管理的影響。基于李常青和林文榮(2004)[28]、胡丹和馮巧根(2013)[17]、張鐵鑄等(2011)[10]的研究,在模型(5)中,控制了審計師聲譽、承銷商聲譽、公司規(guī)模、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公司年齡、發(fā)行上市時間間隔、發(fā)行規(guī)模、發(fā)行后國有股權比例、流通股比例和上市板塊對IPO折價率的影響??刂谱兞康亩x如表1所示。

        五、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表2報告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情況。其中,面板A為因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情況以及有限責任制事務所(LLP=0)和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LLP=1)之間因變量的均值和中位數檢驗結果;面板B為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在962家發(fā)行公司中,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了142家,占比14.76%。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IPO盈余管理管理程度(aDA)的均值和中位數均顯著更低,發(fā)行公司的未經市場收益調整的首日收益率(Return_base)和經市場收益調整的首日收益率(Return_adjust)的均值也顯著更低。

        (二)實證回歸結果

        1.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盈余管理的影響。表3報告了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盈余管理的影響的多元回歸結果。由表3第(1)欄可知,事務所組織形式(LLP)與IPO盈余管理程度(aDA)負相關,但是在統(tǒng)計意義上不顯著。為細化研究,將IPO盈余管理程度按盈余管理的方向進行分組,以檢驗事務所組織形式對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影響。由表3第(2)和第(3)欄可知,事務所組織形式與負向盈余管理(DA-)和正向盈余管理(DA+)均顯著負相關。實證結果表明,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會抑制發(fā)行公司進行正向盈余管理、促進發(fā)行公司進行負向盈余管理,以顯著降低發(fā)行公司的報告盈余。2.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折價的影響。

        表4報告了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折價影響的多元回歸結果。由表4第(1)和第(2)欄可知,未經市場收益調整的首日收益率(Return_base)和經市場收益調整的首日收益率(Return_adjust)均與事務所組織形式顯著負相關,且均在1%的統(tǒng)計水平下顯著。實證結果表明,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的IPO折價率顯著更低,這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設H2。(三)穩(wěn)健性測試

        為了增進研究結果的穩(wěn)健性,本文做了如下穩(wěn)健性測試:

        1.變更事務所組織形式的度量方法。以監(jiān)管部門(財政部和地方財政局)公布的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變更時間為準來確定事務所組織形式。在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盈余管理的回歸中,事務所組織形式與盈余管理程度負相關,但不顯著;事務所組織形式與正向盈余管理和負向盈余管理均顯著負相關。在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折價率的回歸中,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折價率顯著負相關。

        2.變更IPO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方法。分別使用調整Jones模型和業(yè)績調整Jones模型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在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盈余管理的回歸中,事務所組織形式與盈余管理程度負相關,但不顯著;事務所組織形式與正向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

        3.變更IPO折價率的度量方法。使用CSMAR數據庫中提供的經市場收益調整的首日收益率度量IPO折價率。在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折價率的回歸中,事務所組織形式與IPO折價率顯著負相關。以上穩(wěn)健性測試結果表明,除事務所組織形式與負向盈余管理之間關系不穩(wěn)健外,其他結果均支持了本文的實證回歸結果。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報告相關穩(wěn)健性測試結果。六、研究結論

        以保薦制下IPO公司為樣本,實證考察事務所組織形式對IPO盈余管理和IPO折價的影響,研究發(fā)現: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的審計師加強了對發(fā)行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約束;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審計的發(fā)行公司的IPO折價率顯著更低。

        中介機構的勤勉盡責可以顯著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為使發(fā)行公司信息披露更加規(guī)范、真實、透明,進一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監(jiān)管部門積極推進中介機構組織形式變革,以促使中介機構更加勤勉盡責。研究表明監(jiān)管部門推動的事務所轉制增加了事務所和審計師的法律責任,提高了審計服務的鑒證價值和保險價值,減少了發(fā)行公司操縱盈余的可能,提高了IPO市場的定價效率。本研究為監(jiān)管部門推動事務所轉制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

        注釋

        ①由于IPO樣本數量有限,并不滿足OLS回歸年份-行業(yè)樣本觀測值不少于15個的要求,所以作者并未使用模型(1)分年份、分行業(yè)進行回歸得到的殘差項來計算可操控性應計數。當然,本文還借鑒徐浩萍和陳超(2009)[1]的研究,采用剔除當年IPO公司后的其他上市公司為樣本,并分年份、分行業(yè)進行回歸來計算模型(1)的估計參數,再將IPO樣本代入模型(1)計算可操控性應計數,但這并不影響最終的回歸結果。作者感謝審稿專家的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徐浩萍,陳超. 會計盈余質量、新股定價與長期績效來自中國IPO市場發(fā)行制度改革后的證據[J]. 管理世界, 2009,(8):25-38.

        [2]Dye R A. Auditing standards,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or weal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101 (5):887-914.

        [3]Dye R A. Incorporation and the audit marke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1995, 19 (1):75-114.

        [4]劉行健,王開田.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對審計質量有影響嗎?[J].會計研究, 2014,(4):88-94.

        [5]劉啟亮,郭俊秀,湯雨顏. 會計事務所組織形式、法律責任與審計質量基于簽字審計師個體層面的研究[J]. 會計研究, 2015,(4):86-94.

        [6]武恒光. 法律環(huán)境、法律責任與審計師獨立性來自中國會計師事務所轉制的證據[J]. 財經論叢, 2015,(2):67-75.

        [7]Liu X, Liu X, Wang B. Effects of reform of audit firm structure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audit fees:evidence from China[EB/OL].http://ssrn.com/abstract=1868683,2011-11-24.

        [8]李仙,聶麗潔. 我國上市公司IPO中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 審計研究, 2006, (06):67-72.

        [9]陳輝發(fā),蔣義宏,王芳. 發(fā)審委身份公開、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與IPO公司盈余質量[J]. 審計研究, 2012, (01):60-68.

        [10]張鐵鑄,王磊,周紅. 板塊差異、上市效應與盈余質量研究來自創(chuàng)業(yè)板和中小板的證據[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 (11):40-48.

        [11]Balvers R J, Mcdonald B, Miller R. 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and the choice of auditors as a signal of investment banker reput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8, 63 (4):605-622.

        [12]Beatty R P. Auditor reputation and the 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 Accounting Review, 1989, 64 (4):693-709.

        [13]王兵,辛清泉,楊德明. 審計師聲譽影響股票定價嗎來自IPO定價市場化的證據[J]. 會計研究, 2009, (11):73-81.

        [14]陳俊,陳漢文. IPO價格上限管制的激勵效應與中介機構的聲譽價值來自我國新股發(fā)行市場化改革初期的經驗證據(2001-2004)[J]. 會計研究, 2010, (12):41-48.

        [15]Lenz H, Ostrowski M. Auditor choice by IPO firms in germany: information or insurance signal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5, 2 (3):300-320.

        [16]Chang X, Gygax A F, Oon E, Zhang H F. Audit quality, auditor compensation and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underpricing[J].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8, (48):391-416.

        [17]胡丹,馮巧根. 信息環(huán)境、審計質量與IPO抑價以A股市場2009-2011年上市的公司為例[J]. 會計研究, 2013,(2):78-85.

        [18]劉峰,周福源. 國際四大意味著高審計質量嗎基于會計穩(wěn)健性角度的檢驗[J]. 會計研究, 2007,(3):79-87.

        [19]Muzatko S R, Johnstone K M, Mayhew B W, Rittenberg L 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PO underpricing and the change to the LLP organization of audit firm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4, 23 (1):53-67.

        [20]冉茂盛,黃敬昌. 首次公開發(fā)行、盈余管理與發(fā)審委審核[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3):29-34.

        [21]Ball R, Shivakumar L. Earnings quality at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45 (2-3):324-349.

        [22]Barron D P. 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new issu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2, 37 (4):955-976.

        [23]Rock K. Why new issues are underpriced[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6, 15 (s1-2):187-212.

        [24]Beatty R P, Ritter J R. Investment banking,reputation and the underpricing of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6, 15 (1-2):213-232.

        [25]Ibbotson R G. Price performance of common stock new issu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5, 2 (3):235-272.

        [26]Hughes P J, Thakor A V. Litigation risk, intermediation,and the under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2, 5 (4):709-742.

        [27]于富生,王成方. 國有股權與IPO抑價政府定價管制視角[J]. 金融研究, 2012,(9):155-167.

        [28]李常青,林文榮. 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與IPO折價關系的實證研究[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5):78-85.

        (責任編輯:漆玲瓊)

        猜你喜歡
        盈余管理
        股權融資方式下盈余管理綜述
        企業(yè)盈余管理相關問題及應對
        定向增發(fā)、股權結構與盈余管理
        關于盈余管理的動機、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時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8:34:4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會計準則的關系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40期)2016-11-28 04:16:07
        融資融券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制定
        淺析盈余管理產生的原因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0:04
        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
        其他綜合收益的列報會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嗎?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狠天天添日日拍|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 欧美极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黄色片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黄色三级三级| 国产在线av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欧美在线 | 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波多野无码AV中文专区 | 少妇高潮精品在线观看| 极品人妻被黑人中出种子| 中国农村熟妇性视频| 欧美视频九九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隔壁人妻欲求不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国内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熟女av|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日韩aⅴ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入口蜜桃人妻| 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日韩专区| 音影先锋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老熟女多次高潮露脸视频|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av| 91九色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A√无码专区| 免费的黄网站精品久久|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