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扎提·巴合特爾
內容摘要:朱自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作家之一,其散文文風樸實而又細膩,給人春風拂面的感覺。朱自清先生在雄厚的文學基礎上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獨具藝術魅力的散文。
關鍵詞:朱自清 散文 藝術魅力
朱自清先生的文風是十分獨特的,具有豐富的藝術魅力,本文從結構的藝術魅力、抒情的藝術魅力、語言的藝術魅力三個方面對朱自清散文的藝術魅力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結構的藝術魅力
(一)優(yōu)美的構思
1.“文眼”的設置
我們語文老師都知道“文眼”是一篇散文的重中之重,是作者對素材的藝術性概括,它是作品中的形象和所表達的思想的統一體。散文圍繞“文眼”把素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得散文表達的思想高度凝聚。
例如:《春》這篇短小而又精致的散文,文章以“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諺語開頭,寫出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這篇散文通篇都是美景美圖,表達出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用“一年之計在于春”當做文章的“文眼”,是思想核心之所在。這個文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毫不粉飾,卻不乏美感。
2.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魅力還表現在線索的貫穿上
朱自清的散文都有一條線索很好的為主題服務,這條線索將生活片段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構成一篇結構嚴謹的優(yōu)美散文。如果沒有這條線索,文章中的材料將像一盤散沙,互不相連,更不可能有何藝術魅力,觀賞效果不佳??偟恼f來,朱自清散文的線索分為“縱貫式”和“橫貫式”。其中《背影》能很好地體現“縱貫式”的線索結構。 《給亡婦》、《冬天》等采用的是“橫貫式”的線索結構,是以內在的思想感情將看似不相關的生活片段并列組織在一起。
(二)縝密的結構
1. 服務性。結構是服務于文章內容的,運用的好將會領文章更加優(yōu)美,讓語言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好的散文結構是具有服務性??偟膩碚f,結構與內容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相互支撐、相互服務才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散文。《背影》一文中“背影”是“文眼”,是文章抒情的主題,也是構成嚴謹縝密的結構線索。文章以“背影”為核心,對各種寫作素材進行深加工,進行有效的組織安排,來表現真摯的父子之情這一思想主題的。《背影》一文的結構具有服務于主題的作用。
2. 整體性。細細品讀朱自清的散文我們不難發(fā)現其結構的整體性,作者善于將各種寫作素材認真裁剪好,按寫作思路排好先后順序,之后進行巧妙的縫合,使得整個文章看上去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即不同維度的寫作素材,按一定的邏輯聯系有機地統一起來,從而顯示了作品結構的整體性。
3.多元性。朱自清的散文結構中,既有整理的美,又富有變化的美,而且千變萬化,色彩艷麗。他從主題的需求出發(fā),他的作品善于用對立統一的藝術法則來營構。作品的結構中雖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因不同的題材和不用的主題也會有所差異,繼而出現了結構的多元性。
二、抒情的藝術魅力
(一)融抒情于敘事之中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文章都是敘事抒情的代表作品,朱自清先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運用了“寫實主義”的方法,抒發(fā)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而在偏重寫“身邊瑣事”的文章中,如《給亡婦》、《兒女》等,他把自己所經歷的事情更“情意化”,抒發(fā)了真情實感,更有一番“聲色”。他的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成為他散文藝術的最高成就。
(二)抒情與描寫相結合
在朱自清的文學作品中,大部分是借景抒情的文章。在這作品當中,他喜歡描繪各種風景畫和風俗畫,而且特別鐘愛用重彩工筆,大多“以形傳神”,尤其重視形似,主張“以形為本”,若不求形似就無所謂逼真了,孜孜不倦的是一種繪畫的美。
(三)抒情與議論相交錯
朱自清有一部分散文是融情于理的,文章在敘事過程中既有理論的美,在理論當中又帶有抒情的美。例如《航船中的文明》一文中,作者對男女分座一事的陋習進行了諷刺,在文章中朱自清把敘事和議論有機結合起來,抨擊了舊社會的惡劣制度,表達了人們對舊社會和反動軍閥的痛恨。
三、語言的藝術魅力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語言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樸素美。他的語言藝術中帶有含蓄,平淡樸實,沒有一點雕琢的痕跡,也沒有用很多華而不實的辭藻,更沒有用冷僻難懂的詞,相反都是平常之詞,既清淡閑雅、平正通達、形象生動而又富于創(chuàng)造性,正是這些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朱自清對字句的錘煉,首先表現在對動詞的選用及詞句的組織排列上。動詞的運用可以使所寫之景瞬間活躍起來,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朱自清散文中蘊涵著豐富的藝術魅力,同時在積累了中國古典詩文詞匯的基礎上,在吸取西方語言文化精華的前提下,作者善于掌握平易近人的群人語言,寫出別具風格——新鮮活潑而又自然樸實的語言。
(作者單位:新疆塔城地區(qū)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