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先生
前段時間特別流行一句話:別人曬什么,就是缺什么。
而這件事殘酷的真相卻是:我們覺得別人在曬什么,經(jīng)常就是我們?nèi)笔裁础?/p>
我剛工作那會兒,每個月工資400塊,每天最奢侈的事就是早上買份報紙,然后在辦公室里給大家輪番傳閱,感覺自己就是上帝,他們讀的不是報紙,而是我的施舍。
結(jié)果偶然聽到,同一個辦公室的小姑娘說自己每天的早餐是肯德基,這立刻就讓我傲嬌的世界崩塌了。這種崩塌馬上轉(zhuǎn)變成了自卑,自卑進化成了鄙視,覺得不可能,每天早上吃肯德基,那她得多有錢呢!
我吃不起,她吃得起,我就覺得她在曬,在顯擺。
但我后來才知道,人家是富二代,早上吃個快餐對她來講再平常不過。
帶著這個思路再去看看你的朋友圈。
如果你沒有男朋友,別人在朋友圈里發(fā)跟男朋友吃飯的照片,那就是曬幸福;如果自己沒法出門旅行,看到別人在發(fā)旅行的照片,那就是曬旅游;自己如果沒有孩子,看到別人總發(fā)孩子的事情,那就是在曬娃。
當我們想評價別人為“曬”的行為時,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別人的條件,才會覺得別人是“曬”。如果是,要發(fā)奮圖強,不能學阿Q,自己意淫著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在別人的評論里留下刻薄的話。
哪怕別人真的在曬,我們也覺得那是稀松平常之事,這才是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