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思 許大為
(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談女性審美視角下的景觀特質
郭思思許大為
(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摘要:介紹了園林與女性美學的發(fā)展歷程,結合女性審美心理學理論知識,從普通女性使用者人群與女性景觀設計師作品的審美構圖兩方面,分析了女性審美心理視角下的景觀表象特質,有利于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
關鍵詞:園林,審美心理,景觀設計
景觀——人們對自然的重現與改造,加美學于其中,便成為藝術的分支。審美是藝術創(chuàng)作應必備條件之一,因人而異看事與物角度不同,審美偏好各抒己見。性別特質差異與之帶來的便是景觀所呈現的不同特征。社會集體意識增強,男女平等觀念被忽視的女性視角觀點逐漸登臺,成為學術界可探究的重要切入點。綜上所述,文章將從不同于男性以女性特質為出發(fā)點,心理學作為背景,來究其本質,及其對景觀設計的影響。
中國園林隨著歷史的風云變換,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勿忘本源的前提下,古典園林精神依舊貫穿其中,并根據不同的設計需求,衍生出現在更為豐富的內涵與意義,同樣,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變得更加的多樣化。擷古繹今,中國現代景觀借鑒古代園林設計原理用現代手法重新演繹。過于注重空間慣有模式,及強調、僵硬模仿套用自然理念,城市公園的建設中,忽視了以人為本原則,打破自然法則。內在需求忽視,外在需求弱化。同樣女性在公園建設中的功能需求被慣性淡化。而城市綠地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綠地景觀,它正朝著開放化的方向發(fā)展[1]。我們應更關注景觀設計中不同性別使用者的差異問題,從女性審美心理的視角下來探尋景觀環(huán)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以指導城市景觀的設計與建設。
從女性審美的角度側重思考問題,在女權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及其理論的不斷豐富下,女性美學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得到不斷的完善。到目前為止,大致可以用三個階段來總結歸納女性美學思潮在西方的發(fā)展[2]。第一階段主要在意識層面角度揭示了女性長期被歧視,弱化的基本事實。嘗試改變男權主義文化,致力于發(fā)展以女性主觀視角為依托的批判模式。第二階段試圖以中性角度去回顧人類的文化、語言以及思維模式等,女性主義美學在這一階段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最后使得大量女性美學著作在西方被出版,性別與藝術的話題也正逐漸成為當今美學界研究的重要議題。
從審美心理學來說,審美過程中最開始為審美感知,它具有個別性。直覺感知被視為一切審美心理的起點,審美的感覺和知覺經常被聯系起來統(tǒng)稱審美感知。人類對美的感知與其他感官都會相互影響,但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視覺和聽覺的審美會被放大。而事實上,當人們有審美感知的時候,人的全部器官也會有同一個感受,只是因為審美的對象不同,而各個感官的審美參與度而有所不同。審美知覺固然有整體性,但是作為欣賞主體的人,對各種信息的感知不是無差別的。人們在面對事與物時,潛意識激發(fā)本能反應,主觀無形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認知點,其余信息大腦自動減弱其存在感,成為次要信息,這樣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被稱為選擇性知覺。未經過大腦理性處理過的信息,輸出后即為感性的信息,即我們常提到的情感。美感是情感的分支,任憑情感發(fā)散出的感性,會讓美感升華至一定的高度,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可能,這便是創(chuàng)造能力[3]。所以想象與聯系殊途,并也會同歸。而從性格差異上來說,根據生理學家的研究:在空間知覺能力方面男性的表現要明顯強于女性。對于女性而言,她們對語言信息的感知能力更強,在不同內容的語言測試類項目中,女性的表現平均要好于男性,所以大部分女性更善于利用右腦處理情感體驗以及感知性任務,但另一方面,男性的大腦對于空間信息的把握更為準確,所以更能勝任邏輯推理或立體空間問題。類似的性別差異也存在于一些認知或非認知能力上,比如在自然科學領域男性的表現要更為優(yōu)異,總體性格也趨向于理智與獨立。相對而言,女性更加擅長于在文字藝術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情緒和順從的性格也更為常見。眾所周知,為種族延續(xù)生命被視為女性重要的使命之一,這也造就了女性極強的感受能力,并逐步演化為自我評價的新標準,為不同種類的美學藝術提供主觀的鑒賞認知。
當今社會,女性逐漸與男性在地位上相對等,甚至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景觀設計的職業(yè)中去[4]。從女性審美心理視角下去考慮景觀設計分為兩種,一種是研究普通女性使用者的人群的審美心理,從而反作用于當今的景觀設計。另一種研究參與到了風景園林學科中的女性設計師的審美傾向。
3.1普通女性使用者人群
1)普通女性使用者審美心理與景觀的形態(tài)設計。美學家們發(fā)現曲線不僅僅富于變化,而且相對于直線來說也更加的柔和,因此曲線更加滿足于人們的審美要求。人們通常用性感、美妙來形容女性身體的曲線,曲線弱而不斷,含蓄卻不內斂,正如現代獨立女性特質。某種程度上曲線也成為女性特有的符號。在景觀設計表現中,曲線的百變隨機性更加豐富了構成的視角節(jié)奏感,往往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效果。所以當設計師運用曲線時便會給受眾一種非常親切舒服的感覺。尤其是將曲線形的園路、綠籬、廣場空間,與造型優(yōu)雅的景觀小品相結合,在視覺沖擊上更容易讓人與女性結合在一起。時代的發(fā)展,施工技術的不斷提升,園林中構筑物的造型也逐漸變得豐富,而曲線的造型在空間功能上更具適應性,形式多樣??梢韵胂笊硖幰粋€構型柔美的景觀綠地中,花叢錦簇,女性身心得以放松,體現了濃厚的女性審美的情結。
2)普通女性使用者審美心理與景觀的色彩設計。世間每一個人可能有自己所喜好的不同顏色,這是由于后天自我意識的參與使這些色彩在個人心理學上有著不同的文化意義。因此由于個人喜好特征的不同,在設計時人們會選擇不同的色彩,無形之中便泄露了個人偏好。所以,景觀的設計也應該加入女性的審美感覺,就從景觀材質顏色和景觀植物花卉種類的顏色上說,女性喜好色彩艷麗的花卉,具有表現張力的色彩。也有傾心于顏色柔和、溫婉雅致的淺色系。相對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愛與色彩聯系在一起,更愛身處于色彩斑斕的花叢中,聽著潺潺的流水聲與蟲鳴鳥啼,融入大自然氛圍中的感覺會使人身心舒暢,因此,在景觀設計中用柔和的色彩營造甜蜜美好的氛圍,也營造不同的景觀環(huán)境,設計師一定要合理的應用色彩的這些特性,在設計硬質或者軟質景觀時,彩色經常被用戶引導受眾的情緒,所以色彩對于人們的心理作用的暗示也同樣需要被納入設計師的考慮范圍。使得色彩的運用更加的合理,同時使得色彩語言更加的抽象、富于變化。
3.2女性景觀設計師作品的審美構圖
瑪莎·施瓦茨作為美國知名的景觀設計師,是一名女性也是著名景觀設計大師彼得·沃克之妻,以瑪莎·施瓦茨的景觀作品為例,來分析女性設計師對待景觀的審美有什么不同,她以其在景觀設計中對新的表現形式的探索而著稱,在極簡主義、大地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后現代主義等一系列藝術形式的熏陶影響下[5]。她的作品平面往往采用幾何形式,以曲線構圖為多,呼應建筑外輪廓線,在形體上得到延伸與交融,基地文脈在她的作品中得以體現,在造型與色彩上充滿了幽默感,多運用曲線來勾勒形態(tài),形體更傾向于現代主義,體現女性心理的柔美審美偏向,女性設計師從幾何溝通中探尋出一種文化意象,這是對外界景觀用一種有形的方式去再現和提煉,景觀設計師樂于把研究幾何的構形,用他們的方式將其組合、相交,用這種方式去探尋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瑪莎·施瓦茨的設計很注重形式美的表現,在她的景觀設計作品中反復出現圓形、曲線、方形和橢圓形的土丘,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土丘的形態(tài)帶有強烈的秩序感,與女性的審美高度一致?,斏な┩叽牡淖髌烦霈F了大量經過巧妙組合的曲線設計,十分符合女性的審美心理。
在當今風景園林,從女性的審美心理角度考慮設計做到以人為本,會使得公園景觀設計的功能得到好的體現,也以突顯以往不被重視女性的主觀感受,具有一定實踐意義。當今社會,女性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然,作為特別是在風景園林科學中,女性將其對美學細膩的感知以及豐富的情感全情投入,內化為無法替代的行業(yè)優(yōu)勢。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優(yōu)秀的女性設計師發(fā)揮才智,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經典的園林景觀,被世人所津津樂道。我們相信,通過女性角度去思考景觀設計,將會得到別樣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李錚生.城市園林綠地規(guī)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2]魏捍紅.與性別無關——“女性主義藝術”的概念質疑[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04.
[3]王永光.基于審美心理的景觀特質探析[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
[4]杜春蘭,蒯暢.庭園常見美人來——探尋中國女性與園林的依存與互動[J].中國園林,2014( 3) :45-47.
[5][美]梅爾.瑪莎·施瓦茲——超越平凡[M].王曉俊,錢筠,譯.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On landscape features under feministic aesthetic perspective
Guo Sisi Xu Dawei
( College of Garden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gardening and feministic aesthetics,and analyzes the landscape perspective under the feministic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from common female users and feministic landscape design by combining with the psychology of feministic aesthetics,so as to create colorful gardening landscapes.
Key words:garden,aesthetic psychology,landscape design
作者簡介:郭思思(1991-),女,在讀碩士;許大為(1962-),男,博士,博士生導師,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26
文章編號:1009-6825( 2016) 04-0212-02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