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梅
(河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勘查院,河南三門峽 472000)
?
高能級強夯法在填海工程地基處理中的應用
梁艷梅
(河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勘查院,河南三門峽472000)
摘要:以某地基處理工程為例,結合該工程場地的地質條件,提出了采用高能級強夯法處理地基的施工方案,介紹了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方法,根據(jù)夯后檢測結果,指出地基土經(jīng)加固后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達到了預期的施工效果。
關鍵詞:強夯法,地基,質量控制,檢測結果
強夯法是一種實用、高效、經(jīng)濟、環(huán)保的地基處理方法,在大型地基處理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高能級強夯法施工可提高大厚度回填土的強度和均勻性,降低壓縮性,提高承載力。隨著土地資源的減少,工業(yè)用地向填海地基擴展,強夯法施工的應用得到發(fā)展。本文介紹了某石化場地高能級強夯法施工的地質條件、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檢測結果等,對類似工程具參考價值。
本項目位于福建泉州,項目庫區(qū)興建12臺10萬m3的儲油罐及相關設施,面積約50.03萬m2。場地原為灘涂海域。據(jù)回填后的報告,本區(qū)域表層回填土厚為8.3 m~13.0 m左右,填土來源為土、石混合料,其成分多樣,地層復雜。
本場地填土層平均超過10 m,下部軟弱土層為兩類,平均厚度約4 m,部分場區(qū)存在較厚軟弱土層,需通過特殊的方法將軟弱土層擠出,經(jīng)回填之后,其下基本不存在軟弱土層,沉降變形小。選用本方法置換,加固深度可不小于12 m,容易成為厚的硬殼層,對濕的罐底范圍內(nèi)換填一定的級配碎石,提高強夯能效,處理后使用鋼混凝土環(huán)墻基礎,參數(shù)均滿足要求,且經(jīng)濟高效。
設計采用15 000 kN·m能級的平錘強夯聯(lián)合10 000 kN·m能級的柱錘強夯置換試驗方案。處理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12 m(或殘積土層、風化巖層頂或淤泥層頂);有效加固深度內(nèi)加權平均壓縮模量不小于18 MPa,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k≥250 kPa。本次強夯采用15 000 kN·m能級,夯點間距9 m,點夯的平均累積夯沉量為11.37 m,平均夯擊數(shù)為26擊,平均回填次數(shù)為4次,夯坑平均回填石料102.4 m3,夯坑周邊最大隆起0.42 m。
3.1施工環(huán)境的選擇
高能級強夯置換法適宜干旱季節(jié)施工,強夯置換一般選擇在雨水少的季節(jié)施工,若無法避免雨季施工,需在施工現(xiàn)場設置足夠數(shù)量的排水設施,將水及時排出場地。
3.2材料的選擇
強夯置換是把夯錘提高到設計高度后由夯錘自由落體至填料表面瞬間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力而將石料進行擠密的過程,故對置換用的石料在強度上有一定要求,要求石料具有足夠強度,中等風化塊石成分不得少于70%,不得用質地軟的石料,且石料級配要合理,最大粒徑一般控制在小于30 cm,粒徑大于30 cm且小于50 cm的數(shù)量不得大于總石料數(shù)量的20%,強夯材料中含泥量不得大于5%。
3.3機械的選擇
考慮機械能在松軟的土地上獨立行走,高能級強夯機械一般是履帶式機械,提升采用卷揚機加門式結構裝置或拔桿結構式裝置。夯錘形式選用平錘或柱錘,夯徑一般在2.2 m~2.5 m左右,錘重在45 t~60 t左右。
3.4工藝控制
強夯置換機械就位后,用提升設備將夯錘提升至設計高度后,自動脫鉤裝置將夯錘與鋼絲繩脫開,夯錘自由落體在地面沖擊一個3 m厚的深坑,然后開始回填石料1 m厚,再提升夯錘重復操作至出現(xiàn)跳錘或最后兩擊的夯沉量小于15 cm為止。
根據(jù)規(guī)范所需,至少需采用兩種檢測手段對地基進行檢測[1]。
4.1瑞雷波檢測測試成果與分析
近海側布置6臺罐的面波測驗,共50個點,分析整個置換區(qū)深層地基土的物理性質。分析處理后的頻散曲線,據(jù)分析統(tǒng)計,強夯處理區(qū)很均勻,VSe高。經(jīng)處理,處理范圍內(nèi)VS≥250 m/s,場地各部分VS較接近,場地物理性質很好。
根據(jù)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根據(jù)經(jīng)驗確定,本場地經(jīng)本方法處理后,為稍密狀態(tài)[2];根據(jù)DBJ 15—31—200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3],稍密碎石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大于200 kPa,強夯有效加固深度大于12 m。
4.2平板載荷試驗檢測結果與分析
在各罐的底部內(nèi)、外共布設6組靜載試驗,顯示處理后fak≥250 kPa,荷載板最大沉降在19.37 mm~34.13 mm,可看出力學指標滿足要求,且變形小。
4.3地基檢測評價
根據(jù)面波測試成果,在加固范圍內(nèi),表層加固效果較好;其下深度范圍土不均勻,強夯加固區(qū)內(nèi),部分試驗器材之外,呈點狀分布,有力學性質薄弱土層,深層加固后地基土較均勻,分層VSe高,性質穩(wěn)定;深層地基土VSe高,無薄弱層,局部剝蝕。
結合面波曲線,高能級強夯加固區(qū),有效加固深度大于12 m。有效處理范圍內(nèi)強夯地基土密實度為中密,其下地基土力學強度好。
油罐建成后,觀測成果符合要求,如10號罐充水預壓最大沉降量48 mm,其他11個罐的沉降和變形量也在設計及規(guī)范內(nèi)。故本次地基處理設計、施工效果好,是沿海填海地基的一個成功范例。
該區(qū)域地基土經(jīng)加固后,通過平板載荷試驗和瑞利波法進行綜合對比,可得出結論:1)通過評價,地基土經(jīng)此方法達到預期效果,夯后地基土承載力滿足要求。除此之外,從油罐建成觀測結果來看,各項指標滿足要求;2)本方法加固深度大,地基強度高,效果很好;3)本方法造價低,適用于要求工期緊的項目。目前我國沿海地區(qū)石化項目10萬m3油罐回填地基一般均采用純樁基方案,采用高能級強夯置換法處理是一個創(chuàng)新,在回填較厚大型場地的地基擠密和地基處理領域中是一個新思路。
參考文獻:
[1]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
[2]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S].
[3]DBJ 15—31—200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
On application of high-energy level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in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reclamation works
Liang Yanmei
(No.4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Henan Geology and Minerals Bureau,Sanmenxia 472000,China)
Abstract:Taking some foundation treatment as the example,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high-energy level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and its construction scheme by combining with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ering site,introduces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and points out the indexes after the consolidation can meet the demands according to the post-compaction test,so as to achieve better construction effect.
Key words: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foundation,quality control,test result
作者簡介:梁艷梅(1977-),女,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10-26
文章編號:1009-6825(2016)01-0087-02
中圖分類號:TU472.3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