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瑱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安徽 銅陵 244000)
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錢 瑱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安徽 銅陵 244000)
目的 探討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于本院入院治療的結腸癌患者167例作為研究對象,記錄CT診斷與病理切片確診及術后復發(fā)結果并對其相關性進行探討。結果 在本研究中CT診斷術前結腸癌與術后結腸癌復發(fā)準確率分別為85.03%、89.47%,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849、0.914,說明CT診斷結腸癌各種分期結果與病理切片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患者準確率高,且分期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關性高,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CT診斷;結腸癌;術前;復發(fā);應用價值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最新統(tǒng)計結果顯示結腸癌在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發(fā)病率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4位,在國內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備受關注[2,3]。因此對結腸癌患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并及時行TNM分期和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給出合理治療方案及有效的生存期評估顯得尤為緊迫。由于腫瘤發(fā)生部位不同復發(fā)率也有所差異,臨床研究表明直腸癌和乙狀結腸癌局部復發(fā)率最高,而其他位置出現(xiàn)的大腸癌主要為盲腸癌[4]。本研究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本院入院治療的結腸癌患者167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并與病理分期及復發(fā)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本院入院治療的結腸癌患者16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切片明確診斷并確診[5]。其中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72例,患者年齡范圍39歲-62歲,平均年齡(48.24±6.37)歲,其中67例患者為乙狀結腸癌,57例患者為升結腸癌,43例患者為降結腸癌。臨床TNM分期結果為:T分期患者75例,N分期患者65例,M分期患者27例。對所有研究對象均分別采取CT掃描及病理切片分期兩種方式完成初步診斷。納入標準[6]:(1)所有患者觀察指標明確,病灶大小可經(jīng)CT或MRI檢測;(2)所有患者均無第二原發(fā)腫瘤。排除標準[7]:(1)患者存在心腦血管疾病或精神類疾病;(2)患者心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存在異常。
1.2 方法
均在術前對所有患者行CT檢查,術前均禁食48h,術前24h采取胃腸灌洗。檢查時取仰臥位并行平掃(連續(xù)掃描、間隔掃描、重疊掃描、薄層掃描、靶掃描等),本研究層厚設定為1.0cm;血管注入40mL-120mL水溶性含碘造影劑并行增強掃描。對直腸癌患者在掃描前往直腸中灌入溫開水大約1500mL;對乙狀結腸患者則需往直腸中灌入溫開水>2000mL。待手術完成后5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復查,然后每隔1年進行詳細檢查一次。于術后提取患者適宜大小的病變組織將其進行固定硬化予以切片,將切片粘附到實驗玻片上進行染色,通過顯微鏡檢查,觀察患者病理情況,對于有疑似復發(fā)現(xiàn)象的患者應用病理切片進一步確診。
1.3 結腸癌分期情況
根據(jù)結直腸癌病理分期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TNM分期,具體為T:原發(fā)腫瘤,Tx:無法估計原發(fā)腫瘤;T0:無腫瘤證據(jù);Tis:原位癌;T1:腫瘤侵及黏膜下層或黏膜肌層;T2:固有肌層受累;T3:侵入漿膜下;T4:穿透漿膜層。Nx:無法估計淋巴結;N0:未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N1:1-3個區(qū)域均存在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N2:≥4個區(qū)域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Mx:無法估計遠處轉移;M0:未發(fā)生遠處轉移;M1:發(fā)生遠處轉移。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經(jīng)CT診斷術前結腸癌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陰性、陽性,計算CT診斷準確率,統(tǒng)計CT診斷結腸癌各種分期結果并與病理切片結果相關性進行探討。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0.05為比較結果有統(tǒng)計學差異。并計算相關系數(shù)R:(1)一致性差,R<0.4;(2)中度一致性,0.4≤R<0.7;(3)高度一致性,R≥0.7。
2.1 結腸癌患者術前CT診斷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結腸癌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T分期:陽性57例、陰性18例;N分期:陽性40例、陰性25例;M分期:陽性19例、陰性8例?;颊咝g前CT診斷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比較,比較結果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準確率為85.03%,相關系數(shù)0.849≥0.7,說明與病理切片結果存在較高的相關性。詳見表1。
2.2 結腸癌患者術后復發(fā)后
CT診斷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比較 結腸癌患者術后復發(fā)病理診斷結果:T分期:陽性19例、陰性9例;N分期:陽性10例、陰性8例;M分期:陽性8例、陰性3例?;颊咝g前CT診斷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比較,比較結果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準確率為89.47%,相關系數(shù)0.914≥0.7,說明與病理切片結果存在較高的相關性。詳見表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壓力的增加同時伴有飲食行為的改變,使結腸癌發(fā)病率逐年攀升[8]。因該病初期較為隱匿,直到例行體檢時病情已到晚期并發(fā)生轉移,且病死率極高,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和嚴重傷害[9,10]。因此對其早診斷并制定相對應的可行治療方案顯得極為重要,目前對于該病癥有效的治療方式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為此在術前極為詳盡的確定腫瘤大體分布位置、精確的TNM分期及有否遠處轉移情況,進而極大的增加手術成功的幾率,從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及遠期生存率[11]。近年來CT診斷技術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具有較高的準確率[12]。
徐艷峰[13]對CT診斷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通過對多排螺旋CT掃描獲得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為結腸癌的術前分期提供依據(jù),可有效監(jiān)測術后復發(fā)情況,操作簡便且圖像清晰直觀,可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張勇[14]同樣也對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診斷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但CT診斷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關系數(shù)0.852與本研究相比較略低,術后復發(fā)后CT診斷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0.906與本研究相比較略高,這可能與研究過程中所選取的樣本數(shù)目有關,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郭曉艷[15]同樣也對CT診斷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價值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取得了類似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結腸癌患者術前CT診斷結果為T分期準確率為84.00%(63/75)、N分期準確率為84.62%(55/65)、M分期準確率為88.89%(24/27)、總診斷準確率為85.03%(142/167),患者術前CT診斷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相關系數(shù)0.849≥0.7說明與病理切片存在較高的相關性;術后復發(fā)病理CT診斷結果為T分期準確率為85.71%(24/28)、N分期準確率為88.89%(16/18)、M分期準確率為100.00%(11/11)、總診斷準確率為89.47%(51/57),患者術后復發(fā)后CT診斷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相關系數(shù)0.914≥0.7,說明與病理切片存在較高的相關性。
總之,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患者準確率高,且分期結果與病理切片診斷結果相關性高,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1]張維明.術前結腸癌和術后結腸癌復發(fā)應用CT診斷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5(3):103.
[2]Ahmed M H,Mohamed A N.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local and distant recurre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Comparison between PET CT and CECT[J]. The Egypt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2016,58(112),2118-2120.
[3]Anne Nø,Rgaard,Claus Dam,et al. Selection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by preoperative CT scan[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49(2): 202-208.
[4]楊奇芳.結腸癌術前CT診斷及評價術后復發(fā)的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8): 77-79.
[5]張林.多排螺旋CT對結腸癌及結腸癌術后復發(fā)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4,35(9): 1921.
[6]孫健.CT診斷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 51-52.
[7]Shimizu Y,Hashizume Y. PET/CT for monitoring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a patient with abdominal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after colon cancer resection [J].Kekkaku:[Tuberculosis],2013,87(11):707-712.
[8]王鳳偉.CT術前診斷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0): 193.
[9]徐麗娟.CT術前診斷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7): 24-53.
[10]施民舉.CT在術前結腸癌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8):193.
[11]黃華清.CT診斷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86):133-134.
[12]張維明.術前結腸癌和術后結腸癌復發(fā)應用CT診斷的臨床觀察[J].健康之路,2016,15(3):103.
[13]徐艷峰.CT診斷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6,6(8):171-172,177.
[14]張勇.CT診斷在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15, 9(39):1055-1057.
[15]郭曉艷.CT診斷術前結腸癌以及術后結腸癌復發(fā)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 12(5):81-83.
(責任編輯:夏萬夫)
R735.3+5
A
1671-752X(2016)04-0020-03
2016-10-21
錢 瑱(1974-),男,安徽銅陵人,銅陵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主治醫(yī)師。